《ABC谋杀案》的书评:这个杀手演技了得

《ABC谋杀案》的书评:这个杀手演技了得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她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其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她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五十余年,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她完美地演绎了这一句话: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还要靠才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粉丝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婆”。

奇迹的是,阿婆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只是平时酷爱阅读,尤其痴迷福尔摩斯的故事。我本人也喜欢阅读,从小学开始看福尔摩斯的故事。这么大的差别,让人情何以堪,先让我捂脸哭一会。

女人众所周知,是比较感性的生物。这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中还是看出一些端倪。一进入写作的角色,她好像就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身份自由转换,时而感性,时而理性。她的推理妙不可言。《ABC谋杀案》的书评:这个杀手演技了得

最近我看的就是这本阿婆写的《ABC谋杀案》。在看了那么久的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后,我总结了一下:为财杀人的凶手比为情杀人的凶手多。

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那么为了物质而杀人,这就是侦探小说作家比较常用的做法。而不管是为了什么动机,有人物为了剧情而牺牲,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看侦探小说有一点不好,就是你看的时候一直在期待,会死个把人了吧,到底死的是谁。

阿婆的巧妙之处在于,这部小说中她一共设置了明线和暗线两条线,明线就是继续波洛侦探的故事,这个人物在阿婆的笔下,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但在这本书中是黑斯廷斯上尉这个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另一个人。通篇小说呢,是明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最后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可以这么说,阿婆的伏笔做得很好,看似不经意地一笔带过,我以为这就是线索了,但是线索也有为真正的线索而铺垫的假线索,无疑就加深了读者猜测的难度。

侦探小说只要找到犯罪动机,可以说一切就迎刃而解。但这本书中,受害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杀人犯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进行了无差别作案。

读者很容易会跟着阿婆的思路走,以为是单纯的杀人狂魔。但是阿婆笔下的波洛神探可没有让粉丝失望,他认为和死者有关系的朋友或者亲人,知道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只要将这些事拼凑在一起,也许就会发现受害人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存在某种联系。

最后,波洛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询问,发现三起命案的一个共同之处,都出现了一个推销长筒袜的男子。

看到这里时,我在自己推测的两个犯罪嫌疑人之间摇摆。在看过阿婆的好几本书后,深深觉得阿婆笔下的犯罪份子不可能那么容易被人找到才对。

但是写作的人,一定也不喜欢老是把自己固定在一个模式。所以这个推销长筒袜的男子,让我费神去想他是不是凶手,猜测了很久。

凶手如果杀了一个人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倒不是特别可怕,恐怖的是他会按某种特定的顺序去杀人。这样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灾难性地,会搞得人心惶惶。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是下一个被害者。

凶手按什么顺序来杀人呢?这本书的书名就可看出端倪,就是按被害人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A、B、C为顺序,而巧的是,被害地点也是以城市的第一个字母A、B、C为顺序。凶手接二连三得手之后,会在每个被害人的尸体旁边,放着一本《ABC铁道指南》。

凶手的这一点很好的掩盖了凶手真正的杀人目的,感觉他没啥目的,就是变态。也是对著名侦探波洛的挑衅。

第一个受害者A,她的生活不幸,丈夫酗酒,这条线索相当简单,两人的婚姻维持了好多年,丈夫一直没有杀死她,而且对她的丈夫而言,被害者是有利用价值的,她持续经营着开一间杂货铺。所以没过多久,警察就排除了受害者的丈夫杀人的嫌疑。

第二个受害者B是一个迷人的姑娘,尽管她有个很爱她的男朋友,但是她骨子里有点水性杨花,她彻夜不归家,父母等到警察上门才知道她在外已遇害。这就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往了一个方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姑娘的性格原因,而引起的情杀。

第三个受害者C,性格温和,社会地位比较高,财力雄厚。妻子患重病,他与护理他妻子的护士比较暧昧,但没什么实质上的证据显示他是否有出轨。而他是散步途中遇害,让人惊诧于人生无常,出去顺便走走都会祸从天降。当凶手在A城杀了A,在B城杀了B……以此类推,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果凶手变态到了极致,会不会杀到26个英文字母的被害者,都被他干掉。

如果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再配合一些音效,估计就会感觉比书本上更恐怖,感觉是犯罪分子一直隐藏在你的周围,不管你是身处哪一个城市,他要找个人来没事杀一杀,你是无论如何逃不掉的。

就这样慢慢一点一点的敲碎你的那种恐怖。

一般来说,杀人凶手一定是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决定杀人,但是杀人偿命,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凶手必须运用非常高的智商,来极力逃脱法律的制裁,那就说那就必须找一个替死鬼, 这个“有幸”被凶手选中的人,是一个患有颠痫病的人物卡斯特。

精彩在于,替死鬼不知自己扮演的角色,他只知道他找到一份好的轻松的工作了。对于身体一向不太康健的他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呀!

但是他肯定没有杀人的动机,既不为财,又不为色。所以凶手相当聪明,他让卡斯特以为自己就是在病态的情况下杀的人。

当凶手在全城戒备的D城某电影院杀了D后,(后来发现名字头个字母不是D,警察猜测凶手杀错了),卡斯特落网。

连卡斯特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没杀人,读者中包括我,都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吧:“阿加莎为什么要把卡斯特特地写出来嘛,这样不是读者很容易就猜出来凶手了嘛,为什么不能再隐藏一下!”这么简单的情节,显然没有挑战性。而了阿婆为了增加紧张的效果,甚至让书里的其他人物,比如:黑斯廷斯、警察以及特殊团队成员,都认定卡斯特是凶手,以为捉住他就万事大吉了。

但不要忘记,波洛不是一般的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侦探。他身上有一股追本溯源的精神。

当凶手已被缉拿归案,证据确凿(包括带血的被卡斯特清醒时藏起来的刀),并且波洛对卡斯特八月二十五那日不在现场的证明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时,波洛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动机。

所有人都以为真相水落石出时,波洛还在与“杀人动机”较劲。

而狡猾的真凶则为了隐藏自己,把自己巧妙地隐身于受害者家属这个受人同情的小团体里。好像不能剧透太多了,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与美感。

特别是推理小说,得读者一边看一边绞尽脑汁去破解真相才好玩。

所以,开启阅读之旅吧……

后记: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小胡子侦探波洛和老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为读者津津乐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尔之后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国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称号,以表彰其不朽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