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60年前還曾有個中城區 細數浙江那十幾個被撤銷的縣

於潛縣,昌化縣,孝豐縣,宣平縣,湯溪縣,大衢縣,遂安縣,壽昌縣,武康縣,崇德縣......

近60年來,浙江竟有這麼多縣被撤銷!

杭州60年前還曾有個中城區 細數浙江那十幾個被撤銷的縣

在老地圖上找找哪些縣消失了

杭州有上城區、下城區,很多人知道,但現在很少有人知道:杭州還曾有個中城區。60年前的4月16日,浙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杭州市中城區。

60年的時間,對這塊蒼茫大地而言,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對很多人來說,卻意味著人生的大半輩子。這一甲子年間,除了中城區外,浙江還有很多被撤銷的縣,其中不少縣甚至已存在千年之久。

上世紀50年代的前期和中期,這個中城區是全杭州人口最多,也是最繁華最熱鬧的地帶。中城區的轄區,就像一個矩形:東到環城東路,西到西湖邊,北到慶春路,南到清泰街,包括現在的湖濱、皮市巷、小營巷一帶。

杭州60年前還曾有個中城區 細數浙江那十幾個被撤銷的縣

中城區管轄範圍

在杭州市檔案館裡有一份泛黃的文件,上面是當時的杭州市政府寫給上級部門的請示。這份文件中提到了撤銷中城區的理由:“最近兩三年來,由於城市各項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加上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各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本市原有的行政區劃,有加以調整的必要。”

1957年5月31日,《杭州日報》刊登了一份杭州市中城區人民委員會(相當於中城區政府)的公告,自當年6月1日起,中城區政府撤銷,所屬各部門的印信及工作證一併作廢,中城區從此成為歷史。

杭州60年前還曾有個中城區 細數浙江那十幾個被撤銷的縣

除了中城區外,浙江還有這些已經消失的“老家”。

於潛縣 是浙江省內最早設立的幾個縣之一,始設於秦統治時期。1958年,於潛縣被撤銷,結束了2000餘年的建縣歷史,先被併入昌化縣,之後再併入臨安縣。存縣期間,其行政範圍約為今臨安市的中部,縣城在現在於潛鎮。

昌化縣 唐垂拱二年(686年)設置,行政區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臨安市的西部,駐地在今昌化鎮,1960年併入臨安縣。

孝豐縣明時設立,其行政範圍包括今天安吉縣南部的孝豐鎮等地,舊縣城在今安吉縣孝豐鎮。1958年被撤銷併入安吉縣。

宣平縣 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麗水縣置,縣城在現在武義縣的柳城鎮,1958年撤消,行政區域大部分劃歸武義縣、小部分劃歸麗水市蓮都區管轄。地理上幾乎等同於整個宣平溪流域,包括宣平盆地和周圍山地。

大衢縣 1962年5月設置,管轄今天岱山縣北部的衢山鎮和嵊泗縣西部的洋山鎮,即舟山群島的衢山島、鼠浪湖島、大洋山、小洋山、灘滸島及周圍屬島。1964年4月,大衢縣撤銷,分別劃歸岱山縣和嵊泗縣。

遂安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置縣,最初叫新定縣。1958年10月,併入淳安縣。遂安縣縣治在獅城,從公元621年建立,到1959年4月新安江水庫蓄水後被淹沒,歷時1339年。

壽昌縣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建縣,起初名叫新昌縣,1958年11月併入建德縣。現在建德的壽昌鎮,就是當年的壽昌縣城。

武康縣 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年),最初名叫永安縣。1958年併入德清縣,1994年德清縣政府駐地遷到武康鎮。德清原來的縣城是乾元鎮,至今乾元鎮的百姓仍習慣稱自己為老城關人。

崇德縣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吳越國析杭州嘉興縣西南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1958年11月,和桐鄉縣合併。崇德縣城改稱崇福鎮,至今仍是桐鄉的大鎮之一。

 湯溪縣 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析金華府的金華縣和蘭溪縣、衢州府的龍游縣、處州府的遂昌縣四縣交接地置湯溪縣,湯溪縣為金華府“八婺”之一。1958年,湯溪縣除衢江以北的兩個鄉劃歸蘭溪縣以外,其餘併入金華縣。2001年起屬金華市婺城區。

菱湖區 在湖州城南,東與南潯區相連,南與德清縣為界,西和安吉縣接壤,北接城區,面積約502平方公里,原本是湖州郊區。1993年建立中共菱湖區工作委員會。2003年,菱湖區被國務院撤銷。原菱湖的和孚、菱湖、千金、石淙等鄉鎮劃歸南潯區,埭溪、東林則劃歸吳興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