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羽評郡主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沒有報復他。

同治八年(1869),慈禧太后寵幸的太監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在未攜帶任何公文的情況下以採辦同治帝大婚用品的名義出宮往江南而去。

當安德海一行途經山東德州(今山東省德州市)境內時,德州知州趙新就已經向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彙報此事,而安德海行至山東泰安(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之時,丁寶楨命令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將其逮捕,隨後押往濟南。丁寶楨立即密奏朝廷,痛陳安德海種種不法行徑及自己“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5大理由。

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安德海“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就地正法”,次日,丁寶楨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

此舉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在得知此事後,稱讚:“稚璜(丁寶楨的字)真豪傑也!”,並自稱自己因患眼病而造成的積翳為之一開;時任湖廣總督的李鴻章則興奮地對幕僚們說:“稚璜自此成名矣!”

慈禧太后心裡自然是不高興的,事實上,安德海出京雖然違法違規,但肯定是得到她的許可的,稱讚丁寶楨的曾國藩在安德海經過直隸(今河北省)期間就只當沒有看見,不失為老江湖的做派。

但是與人們猜想的不同,慈禧太后不但沒有報復丁寶楨,後來還提拔丁寶楨擔任四川總督,四川天府之國,物阜民豐,總督的待遇也更好,說到底,丁寶楨不但沒有惹禍反而得福了。

(名菜宮保雞丁就是由擔任四川總督的丁寶楨改良而成)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丁寶楨在安德海被處斬之後將他暴屍三天,因而澄清了安德海是假太監是慈禧面首的流言,慈禧太后感其辯誣之德。

這個原因也許有,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這一點: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為了一個寵幸的奴才和封疆大吏翻臉,而上述曾國藩、李鴻章的話語也間接說明,丁寶楨所為不但合法合理,而且也不違反官場的潛規則,符合封疆大吏和王公大臣的共識,慈禧太后不會去挑釁這個底線。


談古論金


清末歷史上的大太監安德海被殺案發生後,慈禧的確實施過報復,不過並不是報復時任山東巡撫丁寶楨,因為殺安德海一事並不是丁寶楨個人所能決定、所敢於決定的事情,此事的幕後,實際上有著恭親王奕訢的影子。

慈禧和恭親王的矛盾,起自祺祥政變之後。在祺祥政變中,二人原本是政治盟友,將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體制徹底顛覆。不過慈禧和恭親王都有著極強的權力慾,互相懷疑對方的政治意圖,以至於在清廷高層產生了由暗及明的嚴重權鬥。

1865年,慈禧借御史上奏參劾為由,褫奪恭親王的議政王銜。此後,1869年,就發生了安德海被殺案,而此案的重要支持者就是恭親王,可以視作是恭親王對慈禧採取的報復和政治反擊。

安德海被殺發生後,慈禧對恭親王的怒火表現得非常清晰,但是忌於慈安太后,採取了隱忍態度。到了1880年,突然發生著名的午門護軍案,圍繞一名小太監和一名午門護軍的爭執,慈禧竟異乎尋常的大動肝火,非得要把涉事護軍誅殺,而此時,午門護軍的管理者實際就是恭親王。

1881年,慈安太后逝世,恭親王在中樞的位置岌岌可危,果不其然的是,到了1885年中法交惡後,慈禧就藉著御史奏參恭親王對外交涉不利,發動了著名的“甲申易樞”,不僅恭親王被罷免,整個以恭親王為首的軍機處班底被全部撤換,由此慈禧獲得了對恭親王的戰役性勝利。

作為後話,被罷免後的恭親王雖然被逐出權力中心,但也並不是就此再無作為,而是在慈禧勢力坐大的情況下,採取隱忍態度。1891年,慈禧用於取代恭親王的政治盟友醇親王奕譞突然去世,慈禧一派的政治勢力嚴重削弱,而以翁同龢等為首的,標榜擁戴光緒帝的帝黨人物與恭親王有漸趨走近的態勢。到了1894年中日交惡,藉著慈禧後黨一派的李鴻章北洋軍隊在戰爭中作戰不利,帝黨發起政治攻勢,向慈禧逼宮,逼迫慈禧重新啟用恭親王,慈禧雖數次拒絕,但在局勢逼迫下,最終被迫批准恭親王重新出山,入主軍機處。


海研會


相傳,大太監安德海淨身的時候沒有處理乾淨,經常和慈禧膩歪在一起,最後慈禧還生了一個孩子,且不說這件事情是真是假,但至少能看出安德海深得慈禧的信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被丁寶楨給斬首。

(慈禧劇照)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安德海以籌備同治皇帝的婚禮為由,下江南採購商品,但是清朝規矩“六不許”,使得慈禧最後只能在口頭上承諾安德海出京。

最後安德海在經過山東德州的時候,被知州趙新留住,稱他沒有公文,不予放行,最後還上報了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在得到慈安太后的命令之後,決定處斬安德海,奈何慈禧太后立刻下旨,快馬加鞭,雖說打狗也要看主人,但是丁寶楨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前門接旨,後門斬首”,最後安德海在西門外的丁字街被斬,慈禧也只能嘆氣。

(安德海被斬)

那麼如此受寵的安德海被斬,慈禧有沒有報復丁寶楨?

慈禧有句話是:“說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然而一貫信奉這樣的觀點的慈禧,這一次卻並沒有報復丁寶楨,讓所有人都以外。

慈禧太后還說丁寶楨殺的好,安德海太沒有規矩,顯然這並不是真心話,因為慈禧也知道這和慈安太后脫不了關係。

(丁寶楨)

後來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獨掌朝政,依然沒有對丁寶楨進行報復打擊,還讓丁寶楨做了山東巡撫,足足做了7年。

接著因為丁寶楨政績突出,升官去做了四川總督,光緒皇帝非常欣賞丁寶楨,在光緒接見丁寶楨的時候,慈禧太后還賜了四個字“國之寶禎”,也大為讚賞丁寶楨。

慈禧太后的做法讓人驚訝,其實主要是丁寶楨為官清廉,在山東時做出了很多政績,百姓愛戴。

(丁寶楨)

在四川的時候更是整頓吏治、懲治貪腐、盜賊、使得四川大治,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而且四川多年的財政赤字被扭轉。

慈禧就算要報復總得有個好點的理由,公元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慈禧太后還賜美諡“文誠”,很多地方還建立“忠良祠”。

慈禧太后一反常態的做法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反過來想想,慈禧實則就是大清的“皇帝”,要掌控朝局,必然需要收買人心,安德海再好也都被斬了,是個明白人都能想的通。

如果慈禧真的意氣用事,殺了丁寶楨,就這樣的人你覺得有能力執政近六十年嗎?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丁寶楨是晚清名臣,是晚清洋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他為官清廉,對屬下管束甚嚴。從長沙知府調任山東按察使,後由閻敬銘舉薦晉升為山東巡撫。安德海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平時仗著慈禧的寵愛,飛揚跋扈,早就惹得朝廷上下眾多不滿,早有人慾除之而後快。



1869年安德海假借為同治帝採辦龍袍材料為由私自南下,路過山東地界,一路耀武揚威,招搖納賄。被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禎以太監擅自出宮違清廷祖製為由,將其捉拿押至濟南進行審問。後在得到慈安太后和奕訢的許可下將安德海處死。



後來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後,異常震驚但也無可奈何,人死不能復生。慈禧太后,深知安德海平時仗著自己的寵信,驕橫跋扈,引起朝臣眾怒,遭此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於是不但沒有處罰丁寶禎,反而大加讚賞殺得好。後來還提拔丁寶禎擔任四川總督,並贈送丁寶楨“國之寶禎”四個字,對其進行公開表彰。老謀深算的慈禧通過這種處理方式贏得了朝廷眾臣的讚譽,為自己贏得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