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安德海,山東巡撫丁寶楨為什麼敢殺慈禧最寵愛的太監?

用戶1974161219437


安德海的一生經歷

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這年對於十七歲的安德海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861年,咸豐帝病死承德,他在死前任命了八個大臣來輔佐自己年幼的孩子。當時被輔佐大臣困在熱河的慈禧太后為了奪權,決定聯合當時的恭親王進行政變,於是,慈禧和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慈安皇后商量後,就命安德海冒著生命危險偷偷的給恭親王送密信。 雖然慈禧的小心思被當時的輔佐大臣是識破了,但是最後在安德海的幫助之下,恭親王和兩宮太后成功見面,隨後發動了“辛酉政變”,慈禧成功掌握了政權。“辛酉政變”之後,安德海因為在政變中的優異表現,被提拔為太監總管。得勢後的安德海,爭權奪利的野心就表現了出來,他在朝廷中開始打壓當時政變中的親密夥伴恭親王,而恭親王也被他成功的打壓下去了。


最後,自信心膨脹的安德海在一次出行的途中,被上東巡撫丁寶楨所殺,結束了自己充滿陰謀的一生。

丁寶楨殺安德海

同治八年,太監安德海為了出外遊玩斂財,所以多次請求慈禧,讓慈禧派他到江南道置辦皇上大婚所用的龍袍等物。按例,安德海當時的官職是不能出宮的,但慈禧拗不過安德海的執意請求,只得同意。

出宮後的安德海,在一幫手下的簇擁之下,一路威風張揚。為了能回到自己的家鄉看看,安德海決定繞路去江南道,這樣沿途還可以多收一些財富,殊不知這一繞把自己的命給繞掉了。 安德海一行人聲勢浩大的來到了山東境內,由於他的出行不符禮制,所以沒有其他欽差所必需的文牒。 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為官清廉,做事重實效,整個山東在他的治理之下,吏治清明。所以當安德海到達山東境內的時候,為了謹慎起見,丁寶楨的手下德州知州趙新就將此事彙報給了丁寶楨。 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的憤慨,於是便有了殺死安德海的想法。恰巧此時,丁寶楨收到了一份密信,信中說安德海違背祖制,擅離皇宮,恃寵而驕,讓他對其就地正法。

丁寶楨此人剛正清廉,敢於冒得罪慈禧太后的危險,固然和他有三個大人物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慈安太后

第一慈安太后

大家都知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個東宮太后,一個西宮太后,基本大全都在慈禧太后,這也跟慈安太后不爭不搶有很大關係。所以慈安太后雖然不貪權,但是很有影響力,如果沒有慈安太后幫忙,丁寶楨不可能先斬後奏。

第二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長大後比較貪玩,有時候甚至偷偷溜出宮。安德海為了討好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面前打起了小報告,讓同治皇帝受罰,顏面掃地。同治皇帝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動了殺他的念頭,只是安德海過於得意忘形,沒有察覺而已。



第三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是道光皇帝的親生兒子,咸豐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在朝廷內外威望極高。可是,安德海仗著慈禧太后的重視,不把恭親王放在眼裡。



最主要的是安德海的行為確實該殺,我們不妨分析下👇:

一、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 這是第一大忌,更何況遇到剛正不阿的丁寶楨。

二、龍袍是皇上穿的衣服,不需要太監外出監辦,安德海出門督辦,明顯違規。

三、安德海太過招搖,還攜帶女優,嚴重違規,確實該殺。

四、安德海得罪了很多大人物,最後犯到丁寶楨手上,其他大人物一合力,安德海最終被先斬後奏,慈禧太后都就不了。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點關注,每天分享有趣歷史。讓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騎馬挑燈看春秋


其實就是丁寶楨握住了慈禧太后的把柄,都在遮羞而已。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實際控權人,又比咸豐在位十一年就死了,那麼慈禧作為一個女子,有些說不穿的事情大家想必都明白是些什麼,而這其中就和她身邊的太監有關。


慈禧身邊前後有兩個太監,一個是我們熟知的李蓮英,為慈禧守墓。而在李蓮英之前還有一個太監,就是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直接斬了的那個,名叫安德海,當時有很多的傳聞說著安德海是個沒有淨身的太監,慈禧的聲譽其實也是受到影響的,當時慈禧一直想壓下這股聲音,但是八卦乃是傳統文化,根本壓不住。


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天慈禧太后派遣這安德海秘密出宮,試圖去拉攏一些地方的實力派,擴大自己的話語權,這太監就假借自己的身份,開始到處敲詐勒索,那些地方派一個個都不敢反抗,只能順從他,畢竟這是太后身邊的紅人,一句話就能要了自己的小命。


然後走著走著安德海就到了山東,說來運氣也不好,被這山東巡撫丁寶楨當場給抓住了,安德海自以為身份高,非常的囂雜,丁寶楨便直接以“太監未奉旨不得離開京”的規定直接將他給斬了,放在鬧市之中暴曬三日,路過的人看見了都覺得丁寶楨是個膽大的主,一些人甚至都開始盤算起了下一個山東巡撫是誰。


可惜最終這些人的算盤都落了空,慈禧根本沒對丁寶楨動手,眾人不解,但或許只有慈禧自己明白。據說這丁寶楨在斬了安德海之後,曾對安德海的身體做過手腳,想必肯定是為其淨了身,然後才放進鬧市的,一方面給慈禧太后當了遮羞布,也打消了那些傳言,另一方面也保住了自己,手握慈禧的把柄,只要不太囂張,保命是一定行的。


筆墨點睛


丁寶楨敢殺安德海,是和鬼子六有極大關係。

安德海,權傾一時的大太監。

按清朝祖制,太監不得出宮,出宮就是一個死。安德海為什麼敢?本身這傢伙就囂張跋扈目空一切,仗著自己是慈禧身邊的紅人,討了個差事出宮威風一下順便敲敲地方官們的竹槓。

慈禧。民間傳說安德海與慈禧有一腿,實際上並不可靠。

當時鬼子六是攝政王,與兩宮太后關係微妙。安德海出宮,正好給鬼子六一個借刀殺人進而向慈禧顯示個人威信的機會。安德海被丁寶禎摁住以後,老丁也犯嘀咕,趕緊向鬼子六彙報該如何處置。鬼子六多精,直接找到慈安,又是祖制又是敲詐勒索,直接要求慈安下旨幹掉安德海。慈安要麼缺心眼,要麼也想給她的好妹妹一個下馬威,讓她知道自己才是後宮的女主人,於是同意了鬼子六的建議。就這麼的,安德海掉了腦袋。

恭親王奕,鬼子六,這傢伙比他哥強多了。

當然事後,慈禧大怒,很快就處理了這些敢向自己亮肌肉的傢伙。丁寶禎明升暗降,被趕到偏遠閉塞的四川當總督,害的丁宮保閒的沒事在家鑽研菜譜;鬼子六則因為中法戰爭偏向主和被徹底一擼到底;慈安也死的不明不白,聽說還是吃了慈禧送的什麼點心掛掉的。

慈安,長得真醜。

丁寶禎,宮保雞丁的知識產權所有人。


泰山7001


誅殺安德海事件從表面上來看,就是清王朝的地方重臣,依祖制殺掉了私自出京的太監,可是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從歷史文獻記載的蛛絲馬跡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山東巡撫丁寶楨只是一個執行人,背後主腦另有其人。

一、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此人從小便入宮,在咸豐皇帝身邊做隨身太監,後來,慈禧憑藉咸豐皇帝的寵愛,一步步崛起,安德海看到慈禧身上的潛力,便從此忠心跟隨,咸豐皇帝死後,遵照他的遺囑,慈安太后和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處理朝政,這直接把慈禧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權力慾望極強的慈禧當然不甘心,於是便命安德海為聯絡人,暗中聯繫咸豐皇帝的六弟,也就是她的小叔子-恭親王奕忻,利用他手中的軍事力量悍然發動“祺祥政變”,幹掉了顧命八大臣,慈禧開始垂簾聽政。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主子慈禧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立下大功的安德海,自然也能跟著沾沾光,作為慈禧太后身邊的心腹紅人,他被一步步擢升為六品總管太監,風光無限。

二、得罪三大佬

不過,此時不到20歲的安德海,終究是少年心性,幹一些事,也不懂得給自己留後路,朝廷中的大佬被他得罪了個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恭親王、慈安太后和同治小皇帝。

慈禧與小叔子恭親王作為盟友發動政變之後,她如願以償的得以垂簾聽政,恭親王也以議政王的身份,執掌軍機處和對外總理衙門,不過野心頗大的慈禧越來越不能忍受別人與她分享權利。

於是,她和恭親王的矛盾衝突爆發,而作為狗腿子的安德海,則不停地在慈禧面前中傷恭親王,奕忻被剝奪議政王身份,也與他脫不了干係,兩人至此結了大仇。

而慈禧與慈安太后,表面上一團和氣,但是,生性寬厚的慈安太后,作為正牌中宮皇太后,越來越感覺到慈禧對他的威脅,她和慈禧的鬥爭便開始從暗處湧動,而這時的安德海則是扮演了特務的身份,監視慈安太后的言行,慈安太后自然也想把他除之而後快。

他得罪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同治小皇帝,慈禧太后對於同治來講,雖然是親生母親,但是自小慈禧對他嚴格異常,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反而與慈安太后更親近一些,有什麼委屈,也只和慈安太后講,這當然讓親生母親-慈禧心中泛酸。

而安德海則把小皇帝所作所為,一五一十的報告給慈禧,同治也因此受了不少責罰,捱了不少罵,以至於後來有人和小皇帝談論親政的問題時,小皇帝下意識的問“|親政之後能殺人嗎?”旁人問:”皇上要殺誰?,皇帝說:”殺小安子“,可見他對安德海的恨有多深。

三、私自出宮被丁寶楨所斬

在同治皇帝大婚之日即將來臨之時,安德海借給皇帝採辦龍袍之由,私自出宮下江南,名為採購,實為遊玩,而且一路上囂張異常,經常勒索官員,玩的不亦樂乎的他,總以為自己的靠山強硬,就算是違背了清朝太監”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的祖制,地方官員也不敢說什麼,不過不幸的是,他碰上的人是山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此人和明朝官員海瑞有的一比,清廉剛正,”生平處大事,無所趨避,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也就是說,只要認為應該做的,他都敢做,不吝身死。他對干預朝政的太監安德海自然也沒什麼印象,於是,一張大網慢慢結成。

薛福成的《書太監安德海伏法事》中記載了同治八年,她從江南家鄉赴保定,路過濟南,拜見丁寶楨的經過,薛福成是曾國藩的心腹幕僚,他弟弟薛福寶正好在丁寶楨手下做事,他與丁寶楨兩人也是故交,他在此書中曾記載丁寶楨對他說的這麼一段話:

吾聞安德海將往廣東,必過山東境,過則執而殺之,以其罪奏聞,如何?

也就是說當安德海打算南下,私自出宮的時候,京城已經有人把此消息告訴了丁寶楨,並與其安排好了計劃。

安德海大搖大擺進入山東,正好撞到丁寶楨的槍口上。

丁寶楨下令給沿途府州地方官,“一體截拿在案,解省由其親審”將安德海在泰安擒獲,壓往省府濟南親審,最後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定其罪,發四百里加急奏請朝廷。

奏摺到北京之後,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同治皇帝瞞著慈禧太后,召來恭親王等一概軍機大臣,商議此事,最終擬旨給丁寶楨“指正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丁得軍機處諭旨後,將安德海誅殺於濟南府,並暴屍三日。



我們由此可看出,殺安德海的命令出自清廷高層,只是選了個敢幹此事的丁寶楨具體執行,誅殺安德海的背後是慈禧與絆腳石們的權力鬥爭。


止一觀史


先介紹一下這個事件:這個安公公就是不作死不會死的典型,仗著自己是個帥哥,得到慈禧的寵愛,傳聞還是“半成品太監”,和慈禧有一腿,就到處得瑟,以權謀私,到處搞一些小團伙,搞的京城滿城風雨的,畢竟有慈禧罩著其他人也不敢對他怎麼樣。


在宮裡玩膩了,這位安公公就想著出宮玩玩,藉著慈禧交給了他點差事,就大搖大擺的出去了,帶了一班小太監,這一路得瑟的啊,窮奢極欲,強拿強索,兇的咧。一路敲敲打打,生怕別人不知道安公公到你地盤了,開該送禮的送禮,陪玩的陪玩啊,搞的各地官員敢怒不敢言。到了山東地界上,當時山東的老大丁寶楨是個正義感十足的人(楞頭青),想這個太監還得瑟到我頭上了,有了殺意,就把他招搖的樣子記錄下來,直接派人給他抓了,就按照清朝當時有個律法“大清祖制,太監不許出都門,違者就地正法”,報告還在送給慈禧的路上呢,就把安公公給宰了。

至於為什麼敢殺的原因:

第一:這個安公公犯了眾怒,朝廷上下對他很不滿意。

第二:山東老大有有兩個很強的後臺恭親王奕訢和慈安太后。有這兩個後臺丁寶楨腰桿也硬了不少。

第三:丁寶楨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慈禧心裡有心包庇,但也不敢帶個“違背大清祖訓的帽子”,也就只能算了。


.D


關於這個問題要從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來做出解答。安德海,是清咸豐帝的御前太監,後在辛酉政變中幫助慈禧太后奪的政變的果實,為慈禧太后後來干涉清朝政治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慈禧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後慈禧提升他為總管大太監。可是安德海升為大太監之後為人處事高調,收受並且收取賄賂。仗著有慈禧恩寵,官員敢怒不敢言。辛酉政變後不久,娶徽班唱旦角的美人馬賽花為妻,不顧及自己太監身份,大張旗鼓舉辦婚禮。慈禧為彰顯安德海的功勞,還給了安德海賞賜。這代表了安德海以太監身份娶妻的事情合法化,獲得了官方的認可,這也為安德海一身的終結埋下了伏筆。

同治八年,安德海以為同治皇帝置辦龍袍和準備婚禮所用之物為由。藉口出遊江南,對外號稱欽差,實際沒有任何公文,證明安德海是欽差。向地方官員索賄,增加自己財富。並且多次上報慈禧,慈禧也恩准。可是當遊玩到山東時,他遇到的可是清朝有名的官員丁寶楨。丁寶楨為人清廉,剛正不阿。他愛民如子,嫉惡如仇。當時丁寶楨任山東巡撫,可是安德海卻不知收斂。索賄,欺壓百姓的事情讓丁寶楨知道了,丁寶楨怒不可遏。派人把安德海抓起來,並且上書以有人假冒朝廷六品太監為由。當時朝廷後宮除了慈禧外,還有太后慈安。太后慈安聽到此事,立刻下令處斬安德海。因為當時清朝吸取前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對太監出宮有著明確規定,何況安德海出宮沒有任何官方文件,安德海這件事也讓慈禧蒙羞,慈禧只能裝作不知道來挽回自己的臉面。事後因為丁寶楨的才能,也逐漸得到了慈禧的賞識。丁寶楨在山東創辦了山東第一家官辦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興辦洋務,治理都江堰,為清朝鞠躬盡瘁。





笑談過去


安德海是清朝咸豐、同治兩朝著名的太監,其最初因為聰明伶俐而被咸豐皇帝所寵信,並被封為了御前太監,後又因在辛酉政變中冒死替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傳遞消息而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因為在辛酉政變中立下大功,原本炙手可熱的安德海因此成為了清宮之中位高權重的紅人,安德海也因為倚仗慈禧的寵信而變得越發驕狂起來。同治八年,安德海奉慈禧太后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一行人走到山東地方,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就地正法。權監安德海被丁寶楨斬殺,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人稱快。很多人被丁寶楨的果斷決絕所折服,那麼丁寶楨為何敢於斬殺當朝第一紅人安德海呢?其實問題的答案並不難,因為安德海既違反了祖制,又得罪了三個人。

違反“太監不得擅出皇城”祖制,外出又無公文:

山東巡撫丁寶楨之所以敢於斬殺慈禧寵監安德海,其憑藉的就是清朝“太監不得擅自出京”這一條祖制。清朝入關後,鑑於明朝太監專權禍國的歷史教訓,因此對內廷太監的管理一直異常嚴格,清朝歷代皇帝都堅決防止太監干預朝政。並且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帝就於順治十年頒佈上諭,對太監管理做出了規定: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安德海雖然奉慈禧之命出京採辦龍袍,但是他手中一無慈禧懿旨,二無出行公文。所以丁寶楨將其斬殺合情合理又合法,並且丁寶楨還站在維護祖宗制度的制高點上堵住了慈禧太后的嘴,由於安德海平時形象不好,口碑又差,所以丁寶楨將其斬殺,朝野上下紛紛稱快,上至朝臣,下至百姓無不紛紛稱讚丁寶楨替朝廷除了一個禍害。慈禧雖然惱怒也只能裝聾作啞,並且對丁寶楨進行了嘉獎。

倚仗慈禧寵信不把慈安太后和同治帝放在眼裡:

辛酉政變後,安德海迅速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慈禧對其頗為寵信,安德海倚仗慈禧太后的寵信,在宮中橫行霸道,不要說是宮中皇后嬪妃,甚至連與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的母后皇太后慈安都不放在眼裡,慈安太后性格寬厚慈祥,凡事大都不預計較,但是她對於安德海的惡名早有耳聞,安德海雖然作惡,但是一直以來並無大錯,慈安太后想要懲戒安德海,也一直尋不到由頭。當丁寶楨的奏摺送到京中之時,恰逢慈禧太后抱病,慈安太后一人獨自聽政,當領班軍機的恭親王將安德海私自出京滋擾地方的事情上報慈安太后時,慈安太后異常震怒,歷史上記載慈安太后當時的反應用了“立命誅之”四個字,實際上就是命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安德海不僅得罪了慈安太后,實際上就連小皇帝同治也被被安德海得罪了。據說安德海經常向同治皇帝身邊的太監宮女打聽同治皇帝的起居和學業情況,每次得到消息便向慈禧太后稟報,慈禧聽到了安德海的稟報後經常將同治皇帝召至近前疾聲厲色的申斥,安德海還將一些自己的眼線安排在同治皇帝的身邊進行監視,這些都讓處於叛逆期的同治皇帝異常惱怒,同治皇帝為此還經常向嫡母慈安太后訴苦。當恭親王在朝堂上將安德海私自出京的事情稟告聽政的慈安太后時,一向不說話的同治皇帝竟然開口讓恭親王按照祖宗家法處理此事。所以丁寶楨之所以敢於斬殺安德海,也是得到了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暗中支持,既師出有名,又有太后皇帝支持,丁寶楨斬殺民憤極大的安德海實在不能不說是替天行道、為民除害了。

安德海乾於朝政幫助慈禧解除恭親王手中權力:

辛酉政變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初出茅廬的慈禧太后由於政治經驗不足,所以在朝政方面,只能倚重與恭親王,這一階段,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就權力的分配並未產生較大矛盾。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太后不斷的積累政治經驗,因此在與恭親王的權力分配上,逐漸產生了矛盾。羽翼漸豐的慈禧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權力,因此與身邊的安德海密謀,借用一個御史彈劾奕訢的機會,發動突然襲擊,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準干預一切公事。安德海在這場剝奪恭親王權力的鬥爭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不僅慈禧太后深知,實際上連恭親王也非常清楚,恭親王與安德海的仇就這樣結下了。這也為後來丁寶楨斬殺安德海奠定了朝臣支持的基礎。

可以說丁寶楨殺安德海,同時佔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即遵守了祖宗的家法,有得到了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支持,朝臣方面,丁寶楨又有著恭親王奕訢的支持。基於這種實際情況,丁寶楨斬殺安德海可謂心中有底、理直氣壯。


歷史課課代表


慈禧此時尚未坐大,安德海張揚犯法,按律必殺

在當時慈安太后健在,且不喜歡安德海這個太監。慈禧尚未一家獨大,並不是朝中所有的人都怕慈禧。其次,安德海是私自出宮,號稱欽差,一路上張揚犯法,到處斂財,根據順治皇帝頒佈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不許擅自出宮,違者殺無赦。安德海只是一個六品翎太監,因此丁寶楨殺了這個太監是秉公辦事,並無不可。

載淳皇帝下令處死安德海,丁寶楨沒顧慮

安德海在八九歲時便淨身進宮成為咸豐皇帝的御前侍衛,後來在辛酉政變政變中幫助了慈禧,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提升為總管大太監,成為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少年得志的安德海恃寵而驕,經常向慈禧太后打小報告,打壓異己,甚至連小皇帝載淳都不放在眼中。載淳雖然是太后的親兒子,但因其是由皇后撫養長大,因此與鈕鈷祿氏更加親近。安德海經常在慈禧面前說載淳的不是,害的慈禧常被慈禧責罰,載淳早就懷恨在心,一直想將安德海除掉。

山東巡撫丁寶楨知道安德海張揚犯法後將其擒獲下獄,併名人快馬加鞭去告知同治皇帝,載淳知道後立刻下令將安德海處死,因此丁寶禎毫無顧慮,安德海僅被抓五天就在濟南被處刑了。


安德海本來就討慈安太后不喜,又自作孽經常針對皇帝載淳,私自出宮卻假借欽差到處斂財,因此此人被處死是罪有應得。慈禧太后知道後雖然不喜,但祖訓在上,朝中大臣都贊成丁保楨的做法,她又尚未一家獨大,自然無可奈何。

丁寶楨在幾年後升任為四川總督,且因業績良好,被慈禧太后親賜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