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ISS成败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运营得失!

作者/新学说Joe

9月27日,联合早报讯,BISS北京国际学校校长埃普林(Randal Eplin)透露,若学校被迫关闭会确保所有学生顺利转校。此前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介入,BISS在新加坡的法人代表陈国强于9月25日承诺,9月28日下午5时之前付清欠款。而28日上午,BISS北京国际学校数位学生家长向新京报爆料,该校因资金问题面临关闭风险,学校实际控制人陈国强(英文名Elvis Tan)失联。截止下午约定的还款时间,学校账户并未收到拖欠款项,陈国强也没有现身。

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潘芳芳、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到现场,与BISS北京国际学校校长埃普林及教师代表沟通协商。晚上七点,部分教委负责人离开,家长们依然在学校教学楼里等待,协商尚无结果。

面临困局“命运”,BISS非首例

BISS北京国际学校成立于1994年,是北京一所老牌国际学校,由新加坡前国会议员陈志成创办。公开资料显示,学校归属于新加坡ISS国际教育集团,获得了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认证,提供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IB课程。目前该校学生有约110名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生收费不等,平均每个学生一年学费20万左右。据悉,该校校长埃普林四年前加入BISS,先后担任小学部和中学部主任,两年前升为校长。

他指出,全校学生人数从两年前的315人逐年递减至现在的110人,学校可从学费获取的收入跟着缩水,他估计学校的正常运转需要至少170名学生。对于当前困局,埃普林透露:外派到北京的外籍人士近年减少,以及前任校长的过度挥霍是导致学校周转不灵的两大原因。

从BISS成败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运营得失!

纵观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界,因运营不善而面临困局,BISS并非首例。与其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北京IAB国际学校、北京瑞金英国学校等。2011年起,北京IAB国际学校因陆续出现董事会纠纷,欠薪,老师罢工等情况,在经过多次停摆之后,学校法定代表人李宾汉于2012年携学校全部资金外逃,并在搬走学校实物资产后,关闭学校。

2005年北京瑞金英国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在2011年建成招生时,学校小学收费已经到15.2万一年,并且学校在办学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教师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放,老师开始因为工资纠纷离职维权,2013年,学校倒闭。

良性运营才是BISS成败之鉴

可以看到,BISS校长为应对收生人数下降和开销过大的问题,两年前接管BISS后便马上落实节流措施,包括裁掉八名教师,换掉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复印机等。然而,这些措施的实际效益对于运营不善的BISS来说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有消息称,9月26日,10多名家长来到学校探查学校是否正常运作,甚至筹钱为教师买午餐。

虽然,大环境下各种客观原因(北京外籍人士人数下降、外来投资增速放缓、驻华签证申请越来越困难)确实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北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发展,但与BISS、IAB等对应的是,北京京西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及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等一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依然站立在国际学校行业大浪淘沙的潮流里,岿然不动。

市场在影响着行业发展,但学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意识到“标”“本”所在?BISS校长埃普林透露关于外派到北京的外籍人士近年减少,以及前任校长的过度挥霍是导致学校周转不灵的两大原因,真的是学校“病症”吗?我们知道,民办学校的收入主要来自学费,而据家长透露为挽救不利局面,BISS上涨过学费。随着学费上涨的是学生进一步流失,学校经营陷入了无法弥补的怪圈。据资料显示,本次遭遇办学危机的BISS仅申请费就达1万元人民币。

这样“竭泽而渔”的举措令人咂舌,不仅解决不了学校实际的困局,反而是雪上加霜,使得学校的发展陷入死局。资金、生源、办学资质是一所学校正常运营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学校困境,其最直接的受害者无疑是每位学生及其背后的家庭。相比IAB法定代表人李宾汉携资外逃的行为,BISS校长埃普林目前的表态对于其学校师生、家长群体而言虽然是一种宽慰。但是作为校长,两年时间,学校发展每况愈下,难道自身没有半分之责?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如何良性运作?

近日,因BISS面临困局,新学说获知已有业内人士开始询价,预备接手。如果单从法令来看,在此时给予资金支持,还清拖欠教师工资,需要经办的手续并不是很困难。相比于面临关闭,由新出资方接手的确也是一个良性选择。倘若有出资方顺利接手BISS,为避免重蹈覆辙,又该达到哪些条件,究竟该怎样管理,才能使其运作良性发展?

1、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资质

根据《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1)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申请人应向拟办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2)申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有相应规模的生源和办学需求;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有必要的场地、设施及其它办学条件;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申办成立后,出现以下情况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学校和开办人限期整顿或者停办: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学校的;招收境内中国公民子女的;办学资源(包括资金、生源和师资)严重不足,无法正常运行的;从事工商业活动及其它营利活动的;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法规活动的。

2、运营管理

就当下兴起的办学热潮,对投资办学风险了解和对办校后学校运营管理的掌握是一门必修课。从目前投资形势来看,地产商、其他企业和上市公司、政府背景办学、境外资本及教育集团是国内投办国际学校的主体势力,其中地产商和资本方占比较大。一些出现资金问题导致关闭或被收购的学校多是投资及地产公司所办,虽然有雄厚的资本,但对国际学校的运营及管理并不精通。

跨界投资办学,往往思维未能转型,尤其是房地产、金融等其他跨行办学主体,其固有思维和管理模式使其运作存在双重风险。而套利思想往往会导致投后无管理或出现偏差等诸多问题和风险。

这些问题如果未处理得当,就会出现收支不平衡,学费收入难以支撑日常教学活动支出,学校运营步履艰难。投资方想参与到国际学校的办学运作中,也会干扰到学校办学独立性,容易引发管理团队内部矛盾,不利于长久发展。就此,投资方需要做出相应改变,可通过外部监督方式参与到国际学校的办学运营过程中,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国际学校的办学运营进行监督,而非改变国际学校原有的组织关系架构,这样既能保证与办学方之间的关系,又能起到监督作用。投资方与运营方矛盾化解,国际学校才能实现有序的运营管理,避免出现资金等问题,最终实现营利。

3、完善招生政策

为规避生源不足风险,办学主体在了解中国生源市场的分布之外,同时要在吸引生源方面,着重了解家长族群市场需求,制定合理招生政策、教学设置,利用家长群体的传播性,做好学校的宣传推介。在学费定档上,要与市场行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

目前,我国家长对国际学校教育体系了解相对薄弱,相关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朋友推荐成为家长择校和衡量学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吸收足够生源进入所办学校,打入家长族群内部,利用家长社群宣传学校,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关注,实现学校信息的传播和推介。

北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发展现况

2017年7月3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教育部予以批准设立的北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2017年版)》。新学说统计,截至2017年,北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19所。与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北京地区20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相较减少一所,为北京龙学国际学校。在19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16所学校的办学许可证有限期为2020年3月5日。另外3所学校的办学许可证已到期,分别是北京中关村国际学校、北京瑞金英国学校、北京大韩学校。

从BISS成败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运营得失!

从办学层次来看,拥有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北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18所,拥有高中办学资质的北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16所,学段覆盖以K12体系为主。19所北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只有北京瑞金英国学校一所学校没有学前教育办学资质。

什么样的中国人能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市教委2017年12月颁发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规定,在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员的子女。一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收的“外籍”中国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绿卡(每个学校对哪个国家的绿卡学校有不同要求,护照同理)的家庭,一种是拥有外国护照的家庭。

新学说2017《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从行业自身角度预测,随着国际学校行业的发展,三类国际学校的市场占有格局已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难有增加,公立学校国际班也不会完全消失,整个行业的主体将由民办国际化学校组成。虽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难有增加,但依然是国际学校行业支柱之一,其运作发展不容忽视。对于BISS来说,能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其运营的投资方才是当务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