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中式葬礼印象至今灰暗

小时候很不喜欢中式葬礼,准确地说,是恐惧和害怕。生长在人群里,周围一直都有婚丧嫁娶,等不及我们长大,洪水猛兽般潜伏四方,一个不小心把我们淹没其中,无法呼吸通畅。婚礼中的大人们也是一团混乱,但即便稚龄,喜气是品得出来的。葬礼就不一样了,奔丧、哭丧、披麻戴孝,这些写在书上的文字一旦在目光可到之处生灵活现为一幅幅画面,白幡飘飘,唢呐泣哀,灰色的人影一个、又一个从眼前走过、走远,遗地上一片纸钱——那是几十年也忘不掉的。

那种纷乱中,有时会觉得来不及悲哀,只是沉积灰暗,心底一片莫名的沉重。

近来江西毁棺材的新闻拖着各式评论在网络上蔓延,看着让人很不好受。禁止土葬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土葬占去太多的土地,同时还有卫生防疫问题必须顾及。但是婚丧嫁娶的习俗不止是一个习俗,它们承载了太多的礼、乐、文化,道德约束,人生理想。希望土葬的老人仍旧为数众多,棺材(百姓称寿材)是很多老人后半生甚至是整个人生的目标,最后一个郑重其事的梦。我是江西人,我看到过不少“老人和棺材的故事”。我的祖母、外祖母都是土葬,祖母生前反复交代“不要烧我”;我们兄妹出生后,祖母照顾我们生活未离左右,最终没能等及回到老家吁出人世最后一口气。祖母遗体送回祖屋,借我伯祖母的寿材入土。我的外祖母自己准备的棺木,每年上漆是她的快乐之一。外祖母的屋子小,棺木寄存亲戚家。那口乌黑而威风凛凛的大棺材至今停在我脑海。

安然赴死,是一种境界;一件没有生命、抽象的东西,让无数寻常生命攀援到不寻常的境界,不是很神奇吗。

火葬已经在日本普及

今天的日本,火葬率接近100%。

日本的火葬据说可追溯到1300年前。古代日本认为死也是一种污秽,需要挖坑掩埋尸体把死灵封住,下葬时要给尸身压上大石头、或让逝者搂抱石头在怀中。据记载,公元700年(文武4年),飞鸟时代的法相宗僧人道昭在奈良药师寺荼毘(だび,jhāpeti,就是火葬死者),这是最早的火葬。这说明即使在认为遗体不可损伤的年代,也存在过用火葬送灵魂上天的想法。那之后,持统天皇(645年~703年)、文武天皇(683年~707年)、元明天皇(661年~721年)、圣武天皇(701年~756年)先后使用火葬,但火葬仍只限于部分僧侣、贵族,火葬始于平安时代但并没有普及。至明治初期,日本主流土葬。理由有二,一是伤害遗体是罪孽的想法彼时占主导,二是火葬耗费太多燃料。

然而佛教开山祖释迦牟尼的肉身是火葬的,随着佛教的推广,火葬也逐渐增加。

神道反对佛教主张的火葬,明治以后的最高国家司法机关——太政官颁布了“火葬禁制令”。然而,随着城市化进展,没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土葬,又兼明治初年霍乱流行,二者促使政府鼓励民众使用卫生方面更可靠的火葬方式,禁制令颁布两年后即取消。明治30年(1897年)实施《传染病预防法》,全国范围包括土葬传统顽固的地区普及火葬场,火葬传染病死者,以此防治传染病,火葬因此得以普及,殡葬半数以上采用了火葬。

今天日本的法律不禁止土葬,但土葬使用地管理严格。二次战后的1948年颁布《墓地埋葬相关法律》(即墓埋法),规定有限使用埋葬地,土地用于墓葬时需要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同时因公共卫生上的理由禁止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土葬。此后火葬率逐渐升高,从1900年的30%提高到1950年的54%,1960年63.1%,1970年70.2%,1980年91.1%,1994年98.3%. 由此可见,日本火葬的普及与二次战后生活水平稳定密切相关。

日本之外的一些国家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火葬率不高,比如英国70.4%(1999年),韩国65%(2008年),法国26%(2006年),美国23.6%(1997年)等等。与此相比日本的火葬普及得很彻底。

葬礼费用

日本人的习惯,新年拜谒(初詣)、小孩子百日去神社(神道),結婚在教堂(基督教),葬礼在寺庙举行(仏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仰什么,被外国人揶揄缺乏虔诚的信仰也就不奇怪了。然而明明与佛教缘浅,却在葬礼(多数佛教)上花费大量金钱。有人统计今天日本的葬礼费平均在190万日元(人民币约10万2000)上下,是美国人的5倍、英国人的20倍。其中又以东京圈费用昂贵,超过230万日元(人民币14万余),这与城市的人口集中有关,人口过疏的四国地区费用就只在134万日元(人民币8万余)左右。

葬礼费用通常指从医院至火葬场的一系列花费。通常有3部分,

  • 葬礼流程费用(120万日元,人民币约7.4万)
  • 包括从医院接出遗体、运至葬礼会场,举行通夜和告别式,火葬和拾拣遗骨等必须的费用。
  • 酬宾费用(30至40万日元,人民币1.84~2.45万)
  • 通夜后请前来吊唁的客人吃饭、还礼的费用。
  • 宗教相关费用(约50万日元,人民币3.07万)
  • 和尚念经等酬劳费。这个费用比较微妙,不透明的时候很多,需要用心咨询、打听。
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说说葬礼:日本的火葬率接近100%

葬礼的多种形式

日本法律规定,死后24小时以内不得火葬,墓地以外的土地不得用于埋葬,此外关于葬礼仪式没有规定,可以根据故人遗言和家属意志自由决定使用什么形式的葬礼。

葬仪 / 告别式

现在常把葬礼等同“葬仪+告别式”,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仪式。葬仪本是为埋葬故人而举行的宗教仪式,告别式则是故人生前亲朋好友最后的告别,是人的仪式。没有特别信仰的人可以选择单独的告别式。

通夜

本来是指葬仪的头天晚上,比较亲近的家人朋友最后陪伴逝去的故人一晚上。现在内容稍有变化,不方便参加葬仪和告别式的人会在傍晚6时左右到会场,听诵经、为故人上一柱香。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位华人朋友的通夜,他家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也就没有请和尚诵经,女儿在父亲灵前唱《酒干淌卖无》,这自然比和尚诵经更打动人心,尚未走远的父亲应当欣慰。

密葬

原本密葬指大型社葬、死亡时间不巧在年末年初时,自家亲朋先进行一轮告别后火葬,如今不通知朋友、只是亲友家人参加的葬礼都称密葬。很多密葬完毕后不再后续其他形式的仪式。

家族葬

家族葬并不一定只有家人参加,准确地说是“关系亲密的人”参加的小规模葬礼。近年有增加倾向,一来因为参加者限于关系密切的亲朋,大家可以在比较放松的环境和心境中缅怀故人;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重要的朋友漏掉导致过后受责备。

直葬

不另外举行葬礼,近亲好友在火葬场简单告别后火葬。从前限于经济困难、没有亲人家属的人,最近有所增加,逝者生前希望仪式简素或家属希望减轻经济负担时会采用这种方式。

社葬 / 团体葬

一般是会社社长、会长去世、社员因公捐躯时由会社主办的葬礼,费用由会社负责。家属和会社联合举办时称合同葬。

神式葬 / 基督教式葬

日本90%以上葬礼是佛教式葬礼,按神道方式举行的则称神式祭,由神社的神官主持,但神社境内不举办葬礼,地方会选在殡仪馆。

基督教式葬礼由神父或牧师主持,在殡仪馆或教堂举行。

此外有自由葬、音乐葬等,都与故人生前爱好和主张有关。自然葬、散骨(骨灰抛撒大自然)、树木葬

,则是逝者生前在意自己骸骨的去向,期望魂飘大自然。

比较特别的是生前葬,活着的时候与有缘人重聚一堂,亲自谢过大家在人世的照应。

日本的葬礼气氛比中式葬礼明朗,也与其他很多方面一样,秩序井然。

但都与火葬相连。

有一位网友说,最近听说火葬场可以承办用宅急便将骨灰直接送至骨灰安置所......伴随高度成长的是不是也有家庭、氏族、一方百姓的解体?更深刻的感想是“一方百姓一种祭葬文化”的丧失。换言之,因葬礼而营造的一个可见的空间,不可见的家庭、氏族、一方百姓的丝缕相连日渐淡漠。

火葬或者可以在不远的将来普及,千年万年承袭至今的葬礼文化、人生哲学将迁徙何处?

--------------------------------

撰文:江洁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