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仍需努力,落后台积电至少五年

据《天下杂志》报道,中国中芯国际发展多年,但仍然捉襟见肘的情况。

杂志称,高盛半导体分析师吕东风(Donald Lu)在去年一场演讲分析时表示,晶圆代工是几个半导体领域当中,技术门槛最高的。“中芯追赶台积电与联电,追得很辛苦,而且获利微薄,”他说。

也难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中芯,成立至今已将近20年,但与台积电技术的差距却丝毫没有缩短。业界估计,至少落后5年以上。

中芯国际仍需努力,落后台积电至少五年

华为、中兴的“第一桶金”,都来自高度保护、且对技术要求较低的中国国内市场;厚植实力之后,再出征海外。

半导体业产业链高度全球化,而且具有多数客户对价格较不敏感的产业特性,却让中芯很难如法炮制。最近一年大爆发的比特币挖矿商机,是最好的例子。

尽管比特大陆为首的挖矿机晶片厂商清一色是中国大陆公司,身为地头蛇,中芯对挖矿商机却是“看得到,吃不到”。这个“庞大内需”,订单几乎全部涌到台积电,今年第一季营收有9%来自挖矿,高达7.5亿美元,已经接近中芯该季营收总金额。

做不到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中芯的制程技术完全跟不上挖矿需求。挖矿晶片对于运算效能要求极高,采用的都是28奈米以下制程。但中芯的28奈米(高性能版)虽已号称量产,良率始终无法提升,自然得不到青睐。而现在,随着比特币价格暴跌,用28奈米制程挖矿已经逐渐没赚头,新一代挖矿晶片已经快速撤离,直攻16奈米以下制程。

中芯在上海、北京各有两座12吋厂,深圳与天津各有座8吋厂。但是却难以形成半导体群聚,管理变得复杂,而且不同国营背景的股东,各有各的意见,绩效自然不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