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過度糾纏於消費降級與升級呢?

何必過度糾纏於消費降級與升級呢?

世事難料!最近榨菜、二鍋頭被刷屏了,成網紅了。什麼原因?與正在爭論的中國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升級關係很大。包括榨菜、二鍋頭、快餐泡麵、低端啤酒、可口可樂等快消品上市公司竟然財報顯示業績較大幅度回升。

此前,我曾經受約撰寫過消費轉型升級的報告,其中就是針對傳統快消品經營困難,低端啤酒以及方便麵等銷售急劇下降為例子來闡述消費升級的。如今,這些低端消費品銷售回升,從邏輯上推斷應該是消費降級了。我個人認為,這個推斷沒有問題,消費降級確有表現。

對於榨菜、二鍋頭銷售猛增是不是消費降級問題,回答是肯定的。浙江一個教授竟然把榨菜、二鍋頭熱銷看作不僅不是消費降級而且是消費升級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想象著喝著二鍋頭,吃著榨菜的畫面,無論如何都與消費升級不沾邊。這也是這位教授引發拍磚的原因之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把消費品分為生活必需品與享受品。作為生活必需品就是活命的消費品,所謂享受品就是偶爾吃個稀罕,吃飽後要求吃好的那部分消費品。必需品與消費品也是可以轉換的。例如:上個世紀60、70年代玉米麵與紅薯(地瓜)是生活必需品,而現在偶爾吃一次玉米麵湯與紅薯就成了享受品。這時候的玉米麵與紅薯有點消費升級的意思。不過,吃榨菜、喝二鍋頭絕不是這類享受品,更代表不了消費升級,而明明白白是消費降級了。管窺蠡測,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個現實。

從宏觀經濟發展看,在GDP增速放緩情況下,在中國居民收入下降到6.6%的狀況下,消費升級的收入支撐力不夠,消費是難以升級的。不僅中國如此,世界各國都一樣。

從消費這駕拉動經濟的最主要馬車看,這一兩年下降非常明顯,這是消費降級的主要經濟指標的體現。一個觀察點是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情況。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上半年零售額同比僅增長4.6%。已經回到個位數增長。過去這個數據都在兩位數以上增長。最值得關注的是,電商社會零售銷售額增長也出現了放緩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不承認消費降級,就真有點讓人無語了。

當然,也必須看到上半年消費升級的一些苗頭。上半年,我國體育、健康、旅遊等服務消費勢頭強勁。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增長39.3%,醫療服務支出增長24.6%,旅館住宿支出增長37.8%,交通費支出增長22.8%。追求舒適生活的享受型服務消費需求旺盛,全國居民人均飲食服務支出增長16.6%,家政服務支出增長33.1%。同時,個人護理、教育培訓方面投入加大,全國居民人均用於化妝品、成人教育及學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呈現兩位數以上快速增長。

何必過度糾纏於消費降級與升級呢?

健康、綠色、智能等消費領域創新產品,也是上半年消費市場的新賣點。“6·18”促銷節期間,家用智能淨水器、掃地機器人、健康秤等產品,成為各大平臺銷售的爆款。消費升級的另一熱點是個性化定製。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的報告顯示,近95%的受訪者對個性化定製感興趣;在個性化消費中,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提出新要求,超過四成的“90後”受訪者更青睞“輕奢品牌”。

這些消費升級好勢頭,如果不採取措施予以推進,予以引導好,那麼也會很快消失。怎麼辦?

較大幅度降低稅費是唯一出路。包括對企業與居民個人的降稅措施。特別是較大幅度降低企業稅。降低企業稅與消費升級有何關係?

中國稅收體制造成了居民百姓承擔的直接稅負遠遠低於間接稅負。所謂間接稅負主要是商品中所含稅負成本過高,這些稅負是企業承擔的過重稅負形成的。降低企業稅負,將會降低商品價格,也就能夠促進消費升級。

下大力氣採取市場化調控手段把高房價降下來。通過加大土地供給與開發速度,增加住房供給的措施降低房價,扭轉高房價擠壓消費的現狀。

通過降稅、完善社保、增加居民收入等綜合手段,讓消費者有消費能力,放心消費,沒有後顧之憂的大膽消費等措施,來促進消費升級,拉動中國經濟!

何必過度糾纏於消費降級與升級呢?

只要把經濟啟動起來,消費自然而然就會升級,也就沒有必要費口水爭論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