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會計溫馨提示,警惕「資產負債表」5個風險!

老會計溫馨提示,警惕“資產負債表”5個風險!

零基礎學會計:老會計溫馨提示,警惕“資產負債表”5個風險!

會計教練是國內百萬粉絲關注的會計平臺,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會計政策、實操、考證相關信息,請諮詢會計教練老師:bbkk102,隨時為您提供最新行業資訊!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賬、分類賬、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瞭解企業經營狀況。那麼,如何做好資產負債表的各項指標分析?如何在分析中得出納稅申報的質量及風險把控點呢?

一、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期末原值減少,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納稅行為何在?

如果企業“固定資產”期末原值減少,說明該企業當期很有可能發生了“固定資產”處置,無論是“利得”還是“損失”,一旦有發生資產處置,就需要繳納資產處置的流轉稅。例如:處置2009年度以前取得的固定資產,納稅人適用按照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處置2009年度以後取得的固定資產,納稅人應按增值稅稅率繳納增值稅。

因此,企業固定資產有變動,是不是有對應的納稅行為發生呢?

二、資產負債表“預收賬款”期末餘額很大,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

預收賬款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合同規定或交易雙方之約定,而向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在未發出商品或提供勞務時預收的款項。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如果“預收賬款”餘額長期很大,企業很有可能貨款或服務費已收,貨物已發送或勞務已提供;也有可能是因為企業收到提供建築服務或租賃服務的預收款等,但沒有開具發票或確認納稅收入。

因此,企業“預收賬款”餘額長期很大,所對應的稅收是否都已經繳納了呢?

三、資產負債表“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的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如果“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了,就說明企業很有可能追加了投資,實收資本的增加很有可能應補繳印花稅。根據規定,“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大於原已貼花資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補貼印花。

因此,“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了,是否有應稅行為的發生呢?

四、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餘額長期很大,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

貨幣資金是指企業經營資金在週轉過程中停留在貨幣形態上的那部分資金。

納稅行為何在?

對於很多中小企業而且,“貨幣資金”期末餘額長期很大,很有可能是因為“白條抵庫”“收到貨款掛往來未確實收入”等現象,這樣一來,很有可能說明企業有推遲納稅的嫌疑。

五、資產負債表“在建工程”餘額長期存在,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

在建工程指企業固定資產的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納稅風險何在?

企業“在建工程”餘額長期存在,很有可能說明企業所建工程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或已經使用,而沒有結轉為固定資產。如:推遲房屋、建築物的在建工程結轉,推遲結轉很有可能是為了推遲繳納“房產稅”等嫌疑。

因此,企業的在建工程是否都按時結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