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房產稅開徵的消息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一次次的被提起,但從未發生。誰也不知道這隻“狼”究竟什麼時候真的來,但從最近媒體報道房產稅消息的頻次和量級來看,這隻“狼”可能真的在來的路上了。

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1、回顧歷次“狼來了”

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對房地產稅進行立法。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在隨後的召開的 “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記者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會、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律草案。

時至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了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房地產稅法被列為預備審議項目,這被外界普遍解讀為“立法先行”的體現。

6月,公眾迎來了最重磅的消息——全國統一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完成全國聯網。這項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震動,被認為是解決了房產稅徵收的技術障礙,為正式徵收房產稅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16號,國新辦舉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時候,再次提及了房產稅的相關問題,引發了全民關注。

房產稅屢次在“重量級”的表態中被提到,這些信號無一不說明,“狼”真的要來了。

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2、“狼來了”會怎樣影響房價?

既然要來,擋也擋不住,那就看看房產稅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真的會如大部分人擔心的那樣,對地產市場造成暴擊嗎?

首先看看力度。房產稅作為一種持有稅,目前只在持有環節徵稅。國內其實已有三個城市開始進行徵收房產稅的試點,分別是上海、重慶和香港,但徵收力度都比較溫和。上海只對新購住房徵收,重慶只對高端物業徵收,而香港的稅基只考慮租金不考慮房租市值,畢竟這三個城市均有非常寬鬆的免徵條款。

再來看看國外的情況。美國2008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後,中國有炒房團聽說美國房價跌了要去抄底,可是調研了一圈回來發現,房子是便宜了可是要交每年3%的房產稅,於是炒房團誰也沒有買成美國的房產,空手而回。

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往前回顧的話,會發現上一輪美國房價暴漲是在次貸危機之前,當時房價暴漲時由於美國推行寬鬆的貨幣,極低的房貸利息和首付,導致房價暴漲,而次貸危機最後的發生也和房地產稅沒有什麼關係。

日本房價從戰後一直瘋狂到1991年,為了調控樓市,日本想在1992年開始進行房地產稅的徵收,但房地產稅還沒推出,日本房價就暴跌了。暴跌的原因是因為日本加息刺破的。和房地產稅也沒有什麼關係。

可見房產稅對地產市場的打擊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眾多業內人士和地產專家也都表示:房產稅的出臺更多的是起到房價穩定器的作用。而中央出臺房產稅,並不是要房價暴跌,只是控制住房價暴漲的局面,真正房子迴歸到“房住不炒”的本源上來。

3、“狼來了”之後怎麼投資房地產

截止到2017年,可投資資產在600萬以上的國內家庭已達到65萬戶。而大部分中國的高淨值人群的財富都是由房產、股份、現金、有價證券等資產組成的。

其中房產佔很大一部分。那在開徵房產稅之後,這些房子該如何處置?手裡還有“子彈”想要投資房地產的投資者,該何去何從呢?

再繼續單打獨鬥的購買房產顯然是不太合適了。短期內房產稅必然對房地產市場構成衝擊,且房價暴漲暴跌的時代也已過去,房產的黃金十年也已宣告結束。再去耗費大筆資金購置房產風險顯然增大了不少。

房地產投資母基金或許是一個未來投資房地產的不錯選擇。

通常情況下,一支房地產母基金會投資給5-10家專業優秀的子基金,通過子基金間接投資到優秀的地產項目中去。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獲得這些子基金的投資收益,同時還能把投資風險也分散給它們。即便其中一支子基金出現問題,也有其他子基金的相對優秀的投資回報來彌補下跌損失。

而在目前的政策環境和熱點輪換變化飛快的前提下,用房地產母基金進行投資的好處是,再也無需疲於奔命的追逐熱點,無需絞盡腦汁預測下一個火爆的城市是哪裡,更不用擔心房產稅開徵後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的衝擊,只需擁有一支房地產母基金,就相當於緊握多個熱點地產項目在手,且是經過專業人士精選挑選的,有專業機構保駕護航。

宜信財富重磅推出——大中華房地產股權私募母基金。這支母基金重點關注國內一線和二線核心城市的辦公、商業、物流以及較為創新概念或運營模式的共享辦公、長租公寓等增值型和機會型的房地產機會。這支經由宜信財富房地產母基金團隊精心打造的產品,將為國內投資者帶來新時代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新機會。把握新機遇請點擊“閱讀原文”,預約宜信財富專屬理財師一對一服務,幫你準確把握投資風口。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作者 鄧婉鑫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房產稅這隻“狼”真的要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