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 · 旗幟」羣衆的貼心人,脫貧路上的領路人

「扶贫攻坚 · 旗帜」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記興和縣賽烏素鎮七大頃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陳崗

“陳書記,多虧你幫我申請了慢性病報銷,這一年下來,真幫我省了不少藥錢,解決了我們家的大難題了!”賽烏素鎮七大頃村民孫珍俊感激地對該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陳崗說。

「扶贫攻坚 · 旗帜」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陳崗,現任興和縣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2015年5月開始赴賽烏素鎮七大頃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自駐村以來,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在農村第一線。

陳崗到村後在走訪中發現,村子裡有不少村民都患有慢性病,一年四季要吃藥打針。由於不懂政策,加上村子距離縣城又遠,所以村民們大多沒有申請慢性病報銷。瞭解情況後,他給老百姓詳細講了健康扶貧政策,又挨家挨戶幫他們準備好了申請材料,並利用去縣城開會的間隙到醫療部門進行申請。在陳崗的關心和幫助下,全村16名大病、慢性病人,全部享受到了惠民政策,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醫療負擔。孫珍俊患有糖尿病和風溼病,陳崗幫他辦理了慢性病報銷,這才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不辱使命,真情付出換民心

「扶贫攻坚 · 旗帜」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對於“第一書記”這個上面派來的幹部,村民、村幹部既充滿期待、又滿懷“戒心”,既期待第一書記能切實改善自己的生產、生活水平,又擔憂第一書記空有名頭、流於形式。針對這種情況,陳崗帶領隊員們先從黨員幹部、村民代表起,一戶一戶走訪,農忙時他就到田間地頭一邊幫助老百姓幹活一邊拉家常,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同時,陳崗聯繫印刷了駐村工作隊宣傳畫。全村委會201戶常住戶,家家都張貼駐村工作隊宣傳畫,宣傳畫中印有日曆,更在醒目位置印有駐村工作隊所有隊員的照片、姓名、聯繫電話。每走訪一戶,他們都叮囑老百姓,他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有事打電話。他們的宣傳口號是“有事找駐村工作隊”。逐漸,隊員們的電話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讓幫助辦理慢性病的,有不瞭解底保政策的,有危房改造進度慢的,有考入大學後瞭解政策的等等,他們都一一給予了貧困戶滿意的答覆和辦理。

為了紮實掌握村民信息,做好檔案工作,陳崗和隊員們創新思路,檔案全部電子化。全村委會26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的戶檔案、明白卡、扶貧手冊全部電腦錄入後再打印,清晰、整潔,為精準戶和上級領導翻閱及查看提供了方便。

一件一件實事辦下來,工作隊員們以自己的真誠、熱情、務實、肯幹的作風點燃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贏得了村兩委的信任。也正是陳崗以及工作隊員們處處設身處地得為群眾著想,踏踏實實地為百姓辦事,換來了村民們對他們從懷疑到信任的態度轉變。

發揮支部核心作用,匯聚脫貧攻堅民心

「扶贫攻坚 · 旗帜」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組工幹部出身的陳崗深深懂得要想抓好脫貧,關鍵得注重黨建的引領作用。建強支部是核心,凝聚民心是關鍵,引領鄉風是基礎。在他的溝通協調下,幫扶單位縣委組織部投資15萬元,幫助新建活動陣地280平米。安華保險公司投資6萬元,幫助購置配備了部分村辦公場所辦公設施。2017年,又爭取組織部資金8萬多元,對村辦公場所進行了改造,安裝了電地暖,更換了各類圖版,明確了民生事項辦事流程,為村兩委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了更好環境,得到了縣鎮兩級和部領導的好評。

更重要的是從抓黨建、抓班子建設入手。在他的帶領下,村黨支部不斷加強和規範組織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紮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在黨員大會上、黨支部生活會上與大家展開討論如何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如何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大家一致認為,為群眾謀福利,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才能在群眾中樹立威信。近三年來,村級後備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和農牧業實用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全村現有後備幹部2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田秀才、土專家3名,增強了脫貧攻堅後勁。黨員幹部帶頭貫徹落實黨的惠民富民政策,引導群眾流轉土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勞務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為帶領廣大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科學發展,產業發展是關鍵

「扶贫攻坚 · 旗帜」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為了破解發展難題,陳崗上任伊始,就馬不停蹄展開調研。通過入戶走訪、實地勘察,摸清了村裡的基本情況,弄明白鎮的發展定位與支持方向,並且多次到陽高、天鎮學習脫貧經驗,分析了該村的發展瓶頸和相對優勢,制定出符合該村實際的發展規劃。

七大頃村位於賽烏素鎮2公里,集商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村轄5個自然村,總戶數563戶1296人,常住戶201戶、428人。轄區總面積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73畝,其中水澆地7070畝。

該村地下水資源豐富,發展種植業條件得天獨厚。但有部分貧困戶由於種植方式落後以及勞動能力的限制,年產量仍然不理想,導致了貧困。陳崗發現了這個問題後,勸導年老體弱和種植方式落後的村民趙青、孫丕明等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除了能掙到流轉費之外,還可以到種植戶的農田裡打工。由於七大頃村土地資源較為豐富,村民光流轉土地一項,一戶就可收入一萬元左右。一筆帳算下來,農民心動了。2018年,全村26戶6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16戶34人的352畝土地實現了流轉,新增租金70400元,人均增收2070元,為發展規模種植、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拓寬了道路。

為了充分發揮種植大戶的帶動作用,三年來,他們引進、培養種植大戶24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入社農民達230多人,其中包括貧困戶21戶54人。種植大戶常軍、白雪嶺、王平等人和陳崗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2018年,流轉土地達7070畝。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可獲得土地租金每畝200元,每年僅這項收入就達134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1000多元,如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收入達3130元。土地流轉後,種地補貼仍歸農民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還可就地務工,人均每年務工收入在5000元以上。同時,葵花餅、甜菜葉子作為牲畜飼料,無償提供給群眾搞養殖,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增加了群眾收入;葵花杆、玉米杆作為農村燒柴,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的取暖問題,降低了生活支出。同時,為適合養殖的貧困戶通過“點餐式”扶貧,購買基礎驢、牛等發展養殖業,讓他們種養結合,增加收入。

“一個好漢三個幫”,經過陳崗和駐村工作隊員以及村委會的努力,他們先後爭取2個到農業開發項目,分別投入423萬元,配套滴灌面積達4200畝以及新打機電井4眼,新增水澆地200畝。2017年,爭取到水利資金300萬元,實施了4個村人畜安全飲水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問題。這些項目的配套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助推了種養殖業的發展。老伴患有心臟病並做過大手術的66歲村民李佔清,在陳崗幫助下流轉了土地,又被村裡聘為了保潔員,他高興地逢人就說,“陳書記,實在好,咱們老百姓離不了!”

除了發展種養殖業,七大頃村還計劃利用現有村集體資源,實施光伏扶貧、大棚蔬菜種植兩個項目。依託興和縣眾豐源石墨製品有限公司這一龍頭企業,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運營,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增強脫貧攻堅後勁。該企業正式運行後,每年可給村集體分紅10萬元,併為貧困戶每戶每年發放2000元幫扶救助。計劃年內與長勝和魏家村聯合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實現村集體收入10萬元。

陳崗說:“共產黨員就要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將成為永恆,當我們若干年後回憶往事時,我國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有我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有我們做出的貢獻,我們此生不會遺憾。”(常秀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