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大家在讀歷史的時候肯定經常能看見“凱爾特人”這個名字,它所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民族?現代的威爾士、蘇格蘭等地的人民為何又以“凱爾特人後裔”自居?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這個神秘的民族吧。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凱爾特戰士

凱爾特人和他們的遷徙

所謂“凱爾特人”,並不是我們今天意義上的一個單一民族的名稱,而是人們對操著相同語言、有著相似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的民族集團的稱呼。這個民族集團分佈十分廣泛,在西歐、中歐、東歐、不列顛群島甚至安納托利亞的廣袤土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不過凱爾特人並不是一夜之間就遍佈歐洲大陸的,他們如此廣泛的分佈,是不斷地遷徙和擴張的產物。

由於缺少史料記載和文物發現,凱爾特人的早期歷史並不清楚,僅能從現存的史詩和傳奇中進行推測和臆斷。而現存最早的、有文物支持的凱爾特人文化,是哈爾施塔特文化(興起時間約為公元前1200年,終止時間約為公元前500年)。

哈爾施塔特文化的範圍大致是今天的德國南部加上捷克和奧地利,這些地方也就是凱爾特人開始遷移的大本營。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這座美麗的湖畔小鎮盛產鹽,據說小鎮名字中的“hall”就來自古凱爾特語的“鹽”

考古學家們在哈爾施塔特出土了非常多的製作精良的青銅器和鐵器,另外還發現了當時鹽礦的遺址,這表明了當時凱爾特人的科技水平相當先進。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哈爾施塔特出圖的凱爾特人的青銅器皿,有牛和牛犢做裝飾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鐵劍,哈爾施塔特文化晚期器物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鐵質斧頭頭,木柄已腐壞

從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凱爾特人的科技,尤其是武器科技十分發達。依靠著鋒利的兵器,凱爾特人開始從德國南部的大本營向西方擴張。他們先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今法國境內,接著又在前900年左右進入了伊比利亞和不列顛,並且定居在了這些地方,成為了當地的多數民族。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凱爾特人出現在了北部意大利,並定居下來。

不止如此,凱爾特人還向東、向南進行了遷徙,今天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最開始就是凱爾特人在公元前3世紀建立的城市;深入到安納托利亞的凱爾特人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還保持著自己的凱爾特語言。

凱爾特人有發達的冶鐵科技,能製造出精良的武器,但是凱爾特人沒有文字,文化依靠口耳相傳,知識也全部掌握在部落宗教領袖“德魯伊”的手裡,社會組織仍然是部落制,雖然佔據了大片土地,但卻是各自為政的局面。這就為凱爾特人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凱爾特人地圖。黃色是哈爾施塔特文化區域,淺綠色是凱爾特人擴張的頂點,深綠是今天仍說凱爾特語的地區

羅馬與凱爾特人的衰落

凱爾特人在公元前3世紀達到鼎盛,足跡遍佈歐洲。然而好景不長,羅馬的興起搶佔了凱爾特人的土地,將他們逼到了歐洲的角落。

前文曾經提到過,凱爾特人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前往意大利北部定居。手握鋒利武器的凱爾特人在公元前396年向南劫掠了意大利中北部的原住民埃特魯斯坎人,嚐到甜頭的凱爾特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持續向南劫掠,在前390年劫掠了羅馬城。此時的羅馬還處在萌芽階段,軍事實力十分弱小,在凱爾特人來之前甚至都沒有用來保衛城市的石制城牆。

面對凱爾特人的劫掠,羅馬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方面的改革,並且建立了由羅馬領導的拉丁聯盟,聯合周邊勢力共同抵抗凱爾特人。由於凱爾特人沒有統一的領導,只有鬆散的部落聯盟,他們在羅馬人面前再也沒佔到便宜。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羅馬軍隊石刻

羅馬在解決了北方凱爾特人的劫掠之後,專心開闢南方疆土,統一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戰勝了勁敵迦太基,實力大為增長,開始著手徹底解決北意大利的凱爾特人。這時,凱爾特人鬆散部落聯盟的劣勢凸顯了出來。凱爾特的塞諾馬尼部落,在戰敗後與羅馬結盟,轉而攻打其他凱爾特部落,北意大利的凱爾特人在羅馬人的攻勢之下分崩離析,紛紛投降。開始了羅馬化進程(像上文說的,凱爾特人的科學技術比較的發達,但是人文生活十分匱乏,在接觸到了羅馬文化之後,產生了崇拜心理,自發地學習拉丁語、學習羅馬人的生活方式。)。

西班牙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成為了羅馬的領地,生活在這裡的凱爾特人也像在北意大利的親戚一樣開始了羅馬化進程。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公元前53年的羅馬帝國地圖。黃色是羅馬,綠色是凱爾特人,粉色是日耳曼人

公元前58年,凱撒入侵高盧。高盧是當時凱爾特人的大本營,人口眾多,根基深厚,可這還是不能抵擋羅馬的軍事優勢和文化優勢。公元前51年羅馬佔領高盧全境。

像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凱爾特親戚一樣,高盧人同樣對羅馬文化產生了崇敬之情,主動學習拉丁語,接受羅馬的風俗習慣,高盧原有的上層社會與羅馬統治階層逐漸融為一體,在這種情況下,凱爾特語逐漸消亡,高盧人也逐漸被羅馬同化。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高盧人領袖韋辛格託列克斯(Vercingetorix)向凱撒投降

乘著征服高盧的勝利,凱撒跨過海峽,前去征服不列顛,但是沒有成功。公元前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御駕親征,才在不列顛東南建立了殖民地。日後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範圍逐漸擴大,但是不列顛的凱爾特人並沒有像高盧人一樣屈服,而是持續不斷地反抗羅馬統治,一支保持著文化的獨特性。

到此為止,在大陸的凱爾特人不是被羅馬人同化,就是與其他種族發生了混合,慢慢地喪失了凱爾特語這個最基本的凱爾特人特徵。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的布列塔尼成為凱爾特人僅存的棲息地。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布列塔尼的第一位國王

凱爾特人還能走多遠?

因為地處偏遠和自身頑強的民族性格,生活在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的布列塔尼的凱爾特人免於被羅馬人同化,保留下了獨特的凱爾特語言和文化。在之後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這些凱爾特人也抵擋住了時間的侵蝕,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

不過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帝國主義的興起,這種文化的獨立性收到了侵害。

英格蘭通過武力和政治手段先後兼併了威爾士、愛爾蘭和蘇格蘭,建立了一個囊括整個不列顛的、以英語為主導的大不列顛王國。由於處於弱勢地位,威爾士語、蘇格蘭蓋爾語和愛爾蘭語慢慢地被英語擠壓,使用人口持續減少。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各地間交流頻繁,凱爾特諸語言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使用人口也急劇減少。(今天只有540多萬蘇格蘭人中,只有6萬人還在使用蓋爾語;愛爾蘭480多萬人只有26萬使用愛爾蘭語;威爾士情況稍好,300萬人中有60萬還在使用威爾士語,佔比22%,不過在20世紀初,這一比例為50%)

法國布列塔尼的情況也讓人擔憂。現在布列塔尼語的使用人數只有90萬左右,其中一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去世之後,布列塔尼語面臨消失的危險。

語言是文化的根基。當高盧人放棄凱爾特語,轉說高盧羅曼語的時候,他們也就不再是凱爾特人了。同樣,當威爾士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和布列塔尼人不再說本民族語言之後,他們就會融入到主體民族中間,永遠喪失自己的民族特徵了。

幸好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和布列塔尼的知識分子很清楚地認識了這一點,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和繁衍,紛紛將自己的民族語言列為官方語言,開設雙語學校,樹立雙語標示,藉此來挽救瀕臨滅亡的凱爾特諸語言。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英語和威爾士語雙語路標,位於威爾士首府加迪夫

從雄踞歐洲到瀕臨消失,“凱爾特人”的坎坷歷史

布列塔尼語和法語雙語標示

這種方法能不能使凱爾特諸語言復興?凱爾特文化能否繼續流傳下去?還是交給時間去解答吧。

到這裡,凱爾特人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寫下你的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