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熊孩子”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種暱稱,帶著既嫌棄又喜愛的成分。

可近年來,由於部分熊孩子的“惡劣行徑”,這一稱呼的含義漸漸變了,喜愛的成分少了,更多的是嫌棄和厭惡。

關於熊孩子,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溺子,等於殺子。意思是,做家長的,不能太放任孩子,不然遲早會害了ta。

熊孩子到底都做了哪些惡?

且看網友們的深切控訴:

“鄰居家有個熊孩子,老喜歡到我家來玩,每次就跟鬼子進村一樣,看到喜歡的東西,問都不問一句,直接拿走,好像理所當然一樣。搞得我現在都不敢讓他進門了。”

“遇到過很多次,有在咖啡館亂跑打碎杯子的,去商場把商品翻來覆去弄亂搞混,還一個勁地大聲嚷嚷,還有在電影院旁若無人大聲說話、尖叫的,家長也不管管。”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櫃子裡收藏了二十幾個手辦(動漫模型,可拆),但回家後發現基本都被肢解毀壞了,另外價值萬元的耳機也不見了,且電腦硬盤中的資料被刪,損失約有三萬元。而這一切,都是來串門的親戚家的熊孩子闖的禍。”

“看過一個新聞,西安一個熊孩子在2樓下電梯後,將電梯3至27樓的按鈕全部按亮,結果讓該棟樓一名業主怒扇了一耳光。我自己也遇到過,一個小孩上來就啪啪啪把所有樓層按了一遍,關鍵是我們的樓梯鍵是沒有取消功能的,好想扇他!”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很多人都被熊孩子坑過,於是有了知乎上的一系列問題: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其中最經典的一個問題“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關注者數10萬,瀏覽量更是高達2億多次。可見大家對熊孩子的“畏懼”程度。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熊孩子見得多了,你就會發現,一百個熊孩子可能會幹出一百件不同的“英雄事蹟”,但他們有一個普遍特徵,那就是沒有規則意識,“全世界都是我家,我想幹嘛就幹嘛”。

造成這一特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缺乏引導和教育。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孩子年齡小,愛玩愛鬧是天性。加上他們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觀念,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由著性子亂來,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事情。這時候,需要孩子的父母發揮作用,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和教育。

可是現實中,許多父母根本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放任自己的孩子任性妄為。等別人找上門來,他們甩出一句

“孩子還小,不懂事”來推脫責任。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必然站著一個不稱職的家長,熊孩子的行為,都是家長放任的結果。這種放任不但會影響他人,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可以原諒孩子所有的過錯,大多數人也不會跟一個孩子較真,可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當他們離開父母進入社會的時候,社會是不會原諒他們的過錯的。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前幾年震驚全國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李某在校園內醉酒駕車,將兩名女生撞飛,造成一死一傷。在被聞聲趕來的保安和學生截住之後,李某叫囂道:“有本事你們去告我,我爸是李剛”。最終,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沒教育好孩子,將來肯定會後悔。

為了教育好孩子

稱職的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主動學習

沒有人天生就善於做父母,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優秀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教育孩子是一項曠日持久、異常繁雜的大工程,每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關於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早了解越好。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家庭和睦

孩子厭學,孩子不懂事,孩子性格不好...貌似都是孩子的事。但實質上,是家庭對孩子施加的影響出了問題。家庭和睦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認知能力,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平等尊重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聰明的父母會以溫和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強迫和命令。多點鼓勵和理解,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同時以善意的方式幫助孩子及時改正錯誤,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是非觀念。

“如何摧毀一個熊孩子”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對父母的模仿。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深受父母的影響。作為父母,不但要跟孩子講道理,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為他們做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