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具备,方可“鼎立”

恢复高考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走到今天,从专科层次讲,可以说是大众教育了。有“大众”便有“精英”。能上学,还要上好学校,这是自然而然的要求。于是,人们对高考的评价就转向了对“名校生”“清北生”的高度关注。普通高中的竞争 也就成了是金字塔尖的较量。

为了在这小小的金字塔顶占据一席之地,普通高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用尽招数。暑假期间,我们到南阳、信阳的著名高中进行尖优生培养专题考察。感到尖优生培养,需得师资、生源、策略“三足”具备,方可“鼎立”!

师资。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是大家的共识。为培养尖优生,各校无不倾尽家底,组建最精良的师资团队。南阳的西峡一高、淅川一高如此,信阳的罗山一高、光山二高也是如此。这个团队,不仅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有感人的敬业精神。光山二高,2017年“清北生”24人,2018年是17人。作为一所深度贫困县的高中,这样的高考成绩引人瞩目。这样的成绩源自他们有一支这样的师资团队。据该校的一位副校长讲,他们这个团队,很优秀,很刻苦。能培养尖优生,能辅导奥赛。而且,团队基本稳定,很少流失。大家很辛苦,也很敬业,很少抱怨。到了自己的辅导时间(课余尖优生辅导),不用督促,不计报酬,自然到位。这位副校长自己就是楷模。他身为副校长,代两个班的物理课,还兼任年级主任,还曾一度兼任班主任!这工作量该有多重!他对我们说,喝着光山的水,吃着光山的米,总得为光山做点什么。这不是作秀,不是唱高调,而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令人肃然起敬。在酷热的暑期,光山二高的精英教师团队带着他们的精英学徒依然坚守在教室进行“特训”。走进他们,询问他们,也没见叫苦连天的。在罗山一高,一位50多岁的物理老师,其形象朴素得像一位农民,却是耕耘几十年的金牌老师。正是这样一群有智慧、有追求、有信仰的老师,把贫寒的优秀学子送上了金字塔顶!

生源。这是“根”。无根,则无木,无花,无果。仍以光山二高为例。从每年一万三千多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740名优秀生,这算是半百里挑一了,这样的学生可谓是“优”且“尖”了。另外的近千名所谓的关系生、贡献生,那成绩也十分了得!这样的生源,再加上精英团队,不出成绩才怪呢!学校办出了名气,就栽下了梧桐,凤凰自然纷至沓来。学校进入良性循环,自然蒸蒸日上。

为了吸引、留住优秀生源,各学校费尽心思,用尽手段。经济的、感情的、环境的,可谓用尽用足。周口的郸城一高,淮阳中学,早早的建立了自己的初中部,把全县的优秀生早早的延揽进来,为自己备足源头活水。优秀生源,归根结底,要靠实力吸引。但初期的积累阶段,必须有非常之举,特殊之策…。

策略。指的是大的政策和具体的培养谋略。大的政策是政府层面的支持。建金字塔,特别是建“塔尖”工程,单靠学校孤军奋战是难以成功的。 在我们考察的学校,当地政府对高中的重视和支持,令人感动和惊叹。在淅川,政府对高中的支持政策让人羡慕不已。县委书记时常帮助学校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亲自排除对学校工作的干扰。这样的大环境、大政策给尖优生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全市每年清北生数量不及上述名校一个班的人数,甚至,有时数量是零!就是缺乏令人感动和惊叹的政策。甚至,那些名校所拥有的政策,在当地习以为常,在我们这里却是禁区、红线。我们有些领导对我们讲,干出成绩了,自然就有这样的政策。这完全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不靠政策就干出了成绩,何必去祈求那些政策?

具体的策略,就是抓早、抓实。西峡一高、淅川一高,在高一刚入学,即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尖优生的培养。据说,郸城一高,更是提前至初中。中考结束的第二天,郸城一高就把最优秀的准高中生请进他们的夏令营,进入高中生活。抓早、抓实的同时,伴随的是残酷的淘汰。光山二高几百名优秀生,最后进入清北冲刺班的只有60人。淅川一高,最终能留在尖优生冲刺班的仅有25人!在具体教学组织中,他们都有针对性教学计划。一般是进度提前,兼以一定难度的训练。内容也有特定的安排。光山二高尖优生的训练内容就是自主招生的训练题。经过一定时间,一定难度,一定容量的严格集训,这些尖优生大多具备了冲击名校、冲击清北的本领,只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面对惨烈的金字塔顶的较量,我们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