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奇葩說》在消失了整整一年零三個月之後,重新迴歸了。

這次,不僅“馬曉康”組合重新集合,甚至加入了“《奇葩說》頭號黑粉”李誕,曾經的奇葩之王也成了帶隊的辯論隊隊長……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節目的第一期賽制設置的像是《中國有吵架》,各種奇葩齊上陣,有網紅,有主播,有說唱選手,魚龍混雜,實力詮釋了“能動手時就別逼逼”,整場節目看下來耳朵要炸。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當時“奇葩說變了”的話題也被衝上了微博熱搜,本來“奇葩說”的核心在於“說”,如今卻變成了各種“奇葩”鬥法,就連樂大大也看得一臉懵逼。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但當節目第三期真正迴歸到辯論上來時,《奇葩說》還是爆發出了本身的能量,這時候想起馬東經常說的那句話“我們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也就顯得不那麼違和了。

但《奇葩說》只是簡單的辯論節目嗎?


顯然不是!


從2014年到2018年,這檔曾經“小眾”的辯論節目,成了壽命最長的網綜,也成了無數人的心頭好。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那個奇怪的“壞孩子”


2014年《奇葩說》橫空出世的時候,看著節目豔麗四射的場景佈置,再看看穿著各異的奇葩們,哪裡和“嚴肅”“辯論”沾得上一點聯繫?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再看看選手出身,有人稱“霹靂名媛”的姜思達,有武漢大學教授陳銘,有“半路出家”的設計邱晨,有“以娘著稱”的肖驍,還有說起話來像打機關槍的馬薇薇……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生活背景也不盡相同,性格迥異,有的人觀點聽起來甚至有點“出格”。可就是這些所謂的“奇葩們”,活成了我們曾經想成為的樣子。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的長度有限,這就決定了我們這輩子所見所識均會有侷限,而這種侷限最有可能帶來的,就是偏見。

《奇葩說》正是把這種“帶著偏見看世界”的觀念給撕開了,全方位的呈現給大家看,而這,也正是它的可貴之處。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奇葩說》就是一個令你不斷看到自己侷限和偏見的節目,它提供給我們不同的角度,讓我們去尋找一些普通又平凡問題的答案。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有些角度會讓人幡然醒悟,有些角度會顛覆固有認知,有些角度會戳中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也有些,是你曾經心裡想過一萬遍,卻怎麼也說不出口的那些真心話。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這像是“壞孩子”的樂園,奇葩們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鬧就鬧,充分表達自我,思想自由。

所以,在這裡,我們能看到:

不在意世俗的偏見,敢於在大家面前出櫃的姜思達;

不揣摩他人的心思,自信到覺得自己天下最美的範湉湉;

不避諱自己的夢想,坦言想做個快樂小娘炮的肖驍。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那些在常人眼裡“出格”的行為,在這裡再正常不過。

現實社會,標新立異總是要付出高額的代價,很多人因為被嘲笑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因為別人的否定中斷了自己的選擇,活得越來越像個“正常人”,卻一直活得不像“自己。”

奇葩們忠於自我,活得恣肆昂揚,在辯論場上,他們時而戲精附體,時而邏輯嚴謹,好不熱鬧。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奇葩說》讓大家看見了世界的多樣性,也在各種觀點的搖擺不定中,意識到自己對於世界愚鈍的偏見所在,找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這才叫真正的神仙“吵架”


作為節目定海神針式存在的議長大人馬東,經常會說一句話,那就是“我不同意你,但我欣賞你的價值”,而這也是奇葩說的主基調所在。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它的辯題,可以小到“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也可以大到“愚人水到底要不要喝”;

關於“職場問題”的辯題有“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還牙還是不跟TA一般見識?”、“為了成功潛規則該不該用?”、“領導傻X要不要告訴他?”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最近的兩期更是愈加貼近生活,【爸爸如果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在如今《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的教育環境下,“喪偶式育兒”數見不鮮,這個辯題雖說開了腦洞,但直擊的,還是社會痛點。

傅首爾:你為什麼不能稍微努努力,讓他有一個實在的爸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顏如晶:連續劇不看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補不回來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最後顏如晶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戳中全場淚點,但《奇葩說》並不就此止步。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同樣的辯題,在辯手龐穎這涉及到尊重家庭多元化,在教授薛兆豐那變成了有效陪伴的標準變化,在蔡康永那裡,又引發“有質量的陪伴,因人而異”的思考……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角度多樣,從每個點說開去,都是一場思想的狂歡。


要大城床or小城房?

領導傻逼要不要告訴他?

選擇愛你的人還是你愛的人?

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這些辯題,接著生活的地氣,它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我們每個人這一生很大程度上會經歷的糾結,曾經我們會纏繞於此,覺得無路可走。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但正是這場思考的狂歡,給我們看見了很多不同的可能,非黑即白的判斷標準也悄然之間發生著改變,我們在重新認識世界,也在其中不斷接受自我的改變。


《奇葩說》:能逼逼的時候,千萬別動手!


對於世界,我們的認識可能存在侷限;面對他人,我們也常常難以放下偏見,但《奇葩說》,給了我們一個去懂的機會。

而這,確實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