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黃坤

9月30日,《今日財富》雜誌獲悉,復華控股子公司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新銳餐飲尚未兌現其在協議中向員工承諾今日前結清所欠工資一事,

公司員工表示目前已人去樓空,多位高管離職。而近日,復華集團旗下“零售+餐飲”的社區新業態“全時生活”等多家門店也均已停業,其原計劃今年在北京開30家門店的業務戛然而止。千億級企業復華控股為何久久拖欠員工工資,甚至硬性裁員?危急關頭,其為何願為海象理財兌付危機兜底?30多家停業門店將何去何從?相關受害人又該如何維權?對此,《今日財富》雜誌記者進行了調查。

復華控股硬性裁員,拖欠工資何時還?

近日以來,千億級企業復華控股深陷“討薪”風波,復華討薪群中一名姜姓員工告訴記者,“公司欠我7-8兩個月薪水與第二季度和7、8月的績效工資,海象理財的兌付危機導致復華資金短缺,對工資發放產生了很大影響。領導當初出面要求全體減員,誘導在職員工以個人原因提出離職,簽署不平等離職協議。”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1:離職與償還工資協議書

據復華控股子公司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新銳餐飲的員工無顏祖(化名)透露,截止公司協議中答應結款的日期9月30號,他表示今天公司已經人去樓空,給新銳餐飲總經理副運營總監等高管打電話表示已經離職,然後電話拉黑處理,公司大群解散。此次拖欠工資涉及復華集團多個板塊,被拖欠工資的員工最少幾千人。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2:9月30日復華員工討薪現場照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3:復華員工與復華高管對話圖

對此,《今日財富》雜誌對北京長安(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賀翔進行了採訪,她表示,“拖欠工資是違規行為,但目前情況下,每一天的變化都很大,所以不建議員工採用勞動仲裁,而應最大限度爭取工資儘快離職。”

《今日財富》雜誌致電復華控股總機,接聽人員表示領導休假,不方便回覆。此外,記者發現復華文旅官方發佈的聲明證實了其公司調整,“復華文旅對相關業務進行戰略調整,涉及部分業務板塊重組及部分人員的重新調配與增減,這是每家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正常的經營行為。”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海象理財兌付危機,復華為何願兜底?

千億級企業復華控股為何會受到P2P海象理財兌付危機的影響?

海象理財成立於2014年,其運營公司為北京海象世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根據海象理財APP7月運營報告顯示,截至7月底,累計成交492億元。7月25日有網友諮詢海象理財股東變更情況時,海象理財向其表示“很穩健,很安全”。

有投資人告訴《今日財富》雜誌,8月初海象理財出現了延期兌付,其承諾於9月30 日完成兌付,9月29日該投資人再次聯繫海象理財時,客服表示“忙碌中,您當前排在649位”。截至今天發稿前,海象理財吧的投資人仍在頻頻發聲表示未收到兌付,有網友發言,“感覺炸鍋了!眾怒難平啊!”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5:海象理財吧吧友發言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6:海象理財客服回覆

海象理財於今年8月23日發佈的《致用戶的承諾書》中顯示:北京恆銀中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平臺大股東,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平臺間接股東,自願以各自自有資產,共同對平臺全部借款人的債務向平臺全部出借人承擔代償責任,即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7:《致海象用戶的承諾書》

海象理財身陷兌付危機,復華控股為什麼要用自有資產來兜底?

對此,《今日財富》雜誌進行了進一步調查,查閱啟信寶發現海象理財的大股東是北京恆銀中嘉,北京恆銀中嘉的法定代表人與瀚亞資產監事同為李建萍,而據天眼查消息,瀚亞資產是復華控股成員企業中專業從事地產金融投資的公司。(如圖8)

根據企查查顯示,復華控股關聯風險高達25條。這其中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8:海象理財與復華控股關係圖 來源:天眼查 製圖:《今日財富》

據復華文旅官網顯示,復華文旅積極探索“產業+金融”的創新結合。通過“主題地產+新金融”雙輪驅動,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業創新為驅動,不斷強化自身的品牌運營能力與管理能力。有媒體認為,海象理財便是復華系理財平臺並非空穴來風。《今日財富》雜誌於工作日撥打了復華控股總機,其回覆稱,領導休假,不方便回答。

對此,賀律師向《今日財富》雜誌表示:“如果承諾方確實有這個能力對投資人進行兌付這是好事;但一旦涉及自融關聯交易,平臺所發承諾都是給自己拖延時間,目的是為了穩定投資者,防止其報案讓經偵介入。


復華控股涉嫌自融,30+門店何去何從?

復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本10億元,現法人代表為朱建軍。官網顯示,復華控股的業務範圍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等領域,截止2017年,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9:復華控股有限公司架構

《今日財富》雜誌注意到,在海象理財DE-1851的標的中,顯示借款公司為復華控股子公司北京地球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在海象理財APP2017年度運營報告中提到,投資款的資產分佈,文旅佔28%位列第一。同時,網上有知情人透露,海象理財有大量借款資金進入復華文旅。

復華資產的前員工也曾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說道:“復華資產發行的私募基金,其實都是公司項目自融,擔保措施就是各公司旗下資產,前期兌付不存在問題,後期不好說,很多基金產品都是在快到期時,通知客戶續約,很少有中途退出來的。”對此,《今日財富》雜誌撥打了復華資產品牌公關部劉小姐的電話進行求證,其表示自己並不清楚,不願多說。

針對以上情況,《今日財富》雜誌諮詢了賀律師,她表示,從實際結構中,後臺老闆沒有直接出面,但是可以通過一個控制人例如監事等來持有公司股份或者做法定代表人,在公安系統和偵察方面來看或已構成自融,如涉嫌犯罪,公安有權詢問。

然而,就在昨日,復華文旅發佈公眾號稱其實力榮膺文旅行業品質價值企業三甲;與此同時,《今日財富》雜誌查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官網公示信息發現,同為復華控股子公司的北京復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被列為“異常機構”,異常原因為“未按要求提供法律意見書”。

“這對其日常經營肯定有大的影響,它將很難和正規的渠道比如銀行和信託合作發行私募產品,對其規模擴張影響很大,同時也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私募基金了。”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今日財富》雜誌。


深度|千億復華集團多家門店停業,陷P2P兌付危機難償工資

圖10:北京復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被列為“異常機構”

目前,復華集團旗下“零售+餐飲”的社區新業態“全時生活”在天通苑、宋家莊、百子灣等多處門店均已停業,其原計劃今年在北京開30家門店的業務目前也已終止。對此,復華集團相關人員在媒體上表示,“不再開展全時生活的相關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