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志(1985版)宗教篇

第一节 天主教 基督教

天主教。1810年,法国人尚维善在重庆创办天主教总堂,派国人陈神甫来开传教,设立开县分堂,是为天主教传入开县之始。该教发展最盛时期为1916—1929年间。1949年全县有教徒4076人,神职人员8名。设汉丰镇、南门场、临江市3个堂区,各堂均有神甫1名负责传教活动。该教曾在汉丰镇举办过经书学校及施药室。几个教堂共有田租86石,房屋68间。其活动经费主要靠收租课,其次由重庆总教堂按月付给神甫生活费银元20元。

基督教。1901年,德国人吴本馥首次来开县传教,设立教会于南门场、陈家场,继后在县城成立教会,兴建教堂。1932年由英国牧师步青云、石静安、艾礼富等来开传教。1944年后,则由开县人甯维道负责管理教会。1949年,全县有汉丰镇(辖江里、东里各堂)、浦里(辖浦里一带各堂)两个牧区,14座教堂(汉丰镇、温泉、临江镇、长店坊、中和场、铁锁桥、清平寨、巫山坎、邓家场、陈家场、南门场、赵家场、岳溪场、红花园),牧师、传道人员6人,教徒879人。房屋13所(占地16.5亩),牧租课91.4石。曾在县城内开办过福音小学、福音女校和药房一处。抗战时期,曾组织“开县妇女传道服务团”,为伤兵缝制棉衣、棉鞋。其活动经费3/4靠地租收入,1/4由教徒乐捐。

天主教和基督教,自鸦片战争以来, 曾被帝国主义者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工具,多次遭到我国人民的反抗。1907年5月,开县“红灯教”在浦里一带捣毁天主堂和福音堂。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界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推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传、自治、自养的“三自方针”。1951年开县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成立“三自革新委员会”,举办了“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华罪证展览”。由于土改是地没收了各教堂出租的土地,私房改造中,政府又经租了教堂的部份房屋,以致教会收入减少,神职人员生活失去来源。人民政府采取安排就业、补助、救济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县尚有天主教堂3所,参加礼拜活动的40余人;基督教堂1所,参加礼拜活动的30余人。

1984年“圣诞节”,县城内天主教有300多人,基督教有270余人参加礼拜活动。

第二节 伊斯兰教

清雍正年间,伊斯兰教随着回民的迁徒而传入开县。先是回族黄丰泰、黄春茂、马登荣、余家安、余家邦等从湖南、湖北迁居县城带彭门街,随后又有定、铁、苏、穆、皇、李、王、海、伍、武、张、刘等姓氏的回民从外地迁入此街定居。清光绪年间,已成为回民聚居区。因汉、回民族习俗不同,常发生纠纷。政府当局为了调和民族间的矛盾,便决定将“带彭门街”更名为“教门街”,明令禁止猪肉和生猪进入此街。

1949年,开县汉丰镇、临江镇两地有伊斯兰教徒200多人(其中临江19人),县城有清真寺一座(占地约160平方米)。该寺建于清雍正年间,由“阿言”主持教务工作,先后担任“阿言”的有黄季聪、马季丰、刘明初、李仙洲等人。1961年后,即无“阿言”。1917年,清真寺办小学一所(后并入公立小学)。1940年,成立了回教协会,海阳山任总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教徒213人(其中临江37人)。

第三节 佛教

据清代陈昆所撰《重修大觉寺碑记》称“寺创建于建安二十四年”,可知佛教早在东汉末期即已传入开县。源善和尚,清光绪二十八年,为大觉寺主持僧。民国时期,四川省长刘湘曾封源善和尚为“善功法师”,掌握万、开、云、奉、两巫寺庙。

1922年9月,开县居士邓灵芝将自购之“明藏”一部布施给大觉寺。嗣经北京政府内务部转呈大总统批准明令颁给。

1936年,“开县佛学社”成立,余郅廷、徐子卿为社长。1939年,开县佛学社,延重庆北碚汉藏教理院代院长法尊法师来开县讲经。

1939年冬,三合场白水寺(今白水阉)的寂节和尚创办汉丰佛学院,招收开县青年僧伽20余名入学。翌年冬,该院聘重庆发松法师及圣芳、海印诸师执教。

1941年春,大觉寺创办佛学院,由唯圣、慧海2法师主持教务,师生共20余人。1942年,雪松法师任大觉寺主持,温泉、镇东、临江、三合、铁桥等佛学社相继成立。大觉寺佛学院发展到有学员100余人,学生全系下川东各县的青年僧伽,分甲乙两班授课,开设英文、数学、佛学、常识等课程,当时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导区专员曾德威曾任该院名誉院长。 同年春,雪松兼任白水寺、汉丰佛学院长,由映月、净智等法师主持教务,有学生20余名。

抗战时期,两处佛学院发起组织僧侣服务队,参加救护工作。1947年6月,大觉寺佛学院举行第一期毕业典礼,有佛学界人士参加,曾出版《院刊》一辑。

1948年,全县佛教有寺庙82座,田产300亩;和尚140名,尼姑23名;佛教会会员84人,大觉寺佛学院师生56人。大觉寺一直为全县佛教活动中心,拥有大小殿堂及房屋60多间,供有数百佛像,其中有铜铸佛像60余尊,常住和尚71名,出租田产100多石。县内较著名的寺庙还有白水乡的白水阉、三合乡的中峰寺、临江镇的东岳庙、厚坝乡的观音庙、温泉镇的罗汉洞、大进乡的天子庙、灵通乡的金瓶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庙出租土地被没收,原有僧尼纷纷还俗成家,佛教活动终止,所有寺庙均作了他用。

第四节 道教

道教何时传入开县,无考。清咸丰《开县志》载:“汉张道陵曾寓开县之安乐山。宋苏轼有书并序。”该志总纂陈昆对此已提出置疑,在按语中说:“道陵寓开,不见他说。东坡亦不闻至开……故因府志所录,始芟之,而仍留之,以备考”。经查《苏轼诗集》等书载,张道陵、苏轼所过之安乐山,系合江县之笔架山(古名安乐山),并非开县的安乐山。

县城西北郊的东岳庙为开县道教徒活动的中心。此庙据碑载始建于明代,内有正殿3楹、复殿3楹及全套生活用房,占地10余亩。周围古木成荫。1934年成立开县道教会,会长王园法。1948年10月,开县道教会改组为四川省道教会开县分会,共有会员32人(分布于全县12个大小宫观),会长刘明辉(解放前夕逃跑)。

道教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田产(共24亩)所收租课,平时香火,求神问卦收入,会员所缴会费和平时化的“功果”。

土改时,各地宫观田产被没收,道土、道姑都还了俗,宗教活动停止,所有宫观均作了他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