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危機: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觀後感

前段時間,一則題為《空巢危機: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熱議,讓人突然意識到除了孩子外,還有另一個同樣需要我們陪伴的群體——老人。

《空巢危機: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觀後感

文章內容講述了一對孩子讀名校、特別有出息的空巢老夫婦的無奈與無助。

老人今年70歲,老伴兒68歲。

退休前,夫婦二人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繼續深造並取得了高學歷,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然而自兩個兒子遠居北京之後,兩位老人便開始了將近十年的老年空巢生活。

剛開始的日子很是美好:充裕的養老金,二老陽光積極的心態,時不時的出門旅遊,十分逍遙自在;

隨著時間流逝,遲暮之年,身體的每況愈下,老年常見病的如影隨形,越來越讓兩位老人感到生命的重荷;

雖然兩個孩子都已經在北京買了房,但考慮到孩子們的生活壓力,作為父母的二老仍是不忍擾亂孩子們的生活,更不願因為自己的入住,讓孩子一家的居住環境變得擁擠,生活質量降低到小康之下;

租房不合適,保姆不合心,遲暮之年的老兩口只能選擇獨守空巢,直至2017年,兩位老人接連的倒下,雖幸得鄰居發現及時送醫,最終並無大礙,但也讓兩位老人真正體會到了空巢的危機;

早年的理想終究沒有敵過現實的無奈和身體的衰老,於是二老最終“淒涼”提前選擇了他們人生規劃中的最後一站——養老院;

而最後被兩位老人帶在身邊的,除了養老金卡、身份證件外,就只是孩子們的照片了。

《空巢危機: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觀後感

我們總以為父母可以照顧自己,卻很少發現他們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生活的能力,已經到了需要依賴孩子的時候。

而對於國內一些思想傳統的老人來說,如果不能與孩子為伴,要麼選擇“空巢”,要麼選擇僱傭保姆,養老院只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空巢危機: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觀後感

有人說:為人父母,就是逐漸看著孩子日漸高大的背影,逐漸遠去;

其實當我們在追求自我之時,或許也可以回憶一下發絲雪白,身形佝僂的父母曾經的風華正茂;

當我們成為一家之主之際,或許也可以問一聲我們曾經的“屋簷”是否也需要我們的“遮擋”;

當我們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努力規劃之時,是不是同時也可以為父母想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