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沒有固定模式,不要一味排斥父母撮合

小雅在25歲那年,愛上了一個不能給她未來的男人。男人早有妻兒,因為工作上的關係,跟小雅一見如故,後來就有了心靈上的共鳴。男人的婚姻也早就平淡如一潭死水,夫妻倆就像是搭夥過日子,在同一個屋簷下過的是分居生活。於是男人跟小雅的愛情就這樣畸形又似乎順理成章地發生了。小雅是個愛情至上的女子,愛了就認為是緣分,是上天註定,是無怨無悔,因此無所求地跟男人保持了幾年的地下情。雖然她嘴上說不為難男人做出選擇,但悵然若失的心情終歸無法避免。

愛情沒有固定模式,不要一味排斥父母撮合

男人事業正在關鍵時刻,一路升職,不能鬧出點風花雪月的事件來,小雅只好忍辱負重,一直在暗處經營這份偷來的情感。眼見奔三了,家裡逼婚更嚴重了。小雅覺得壓力倍增,試著跟男人探口風,卻發現男人根本就沒有打算過要放棄家裡的老婆孩子,也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會給小雅一個家,跟她正大光明地過日子。

小雅的心一點點涼了 下去。在她看來,他應該有所期望,至少要跟她一樣,希望事情有轉機,希望兩人有在一起白頭儲老的可能。兩人有了摩擦,矛盾衝突也漸漸明顯。小雅見家裡又安排相親,便賭氣告訴男人說分手,自己要嫁了。哪知男人不但沒有挽留,還鼓勵她是應該嫁了。小雅一邊罵自己,一邊相親去了。

愛情沒有固定模式,不要一味排斥父母撮合

相了幾次親,卻是一個看上眼的都沒有,她還是沒能放下那男人,所以相親也是枉然。直到那男人開始逃避她的聯繫,小雅才明白,這份所謂的愛情真的到了期限。家人雖然不知小雅的問題,但逼婚的事仍然做得很到位。於是,小雅就在大家的逼迫下選了個相親對象嫁了。跟小雅結婚的叫東鳴,也同樣是被家人逼婚。東鳴之前有個女友,出國多年沒了音訊。東鳴雖然不知道對方的具體情況,但仍然憧憬有一天兩人會在一起。但東鳴的母親開始用不吃不喝威逼東鳴趕緊娶妻。

於是就在雙方家長都滿意的情況下,東鳴同意了跟小雅的婚事。兩個人第一眼見對方時,也沒有什麼一見鍾情或是覺得與眾不同的地方。長相都是平平凡凡的那種,談吐也都屬於木訥的一類。加上都是被逼迫相親,便也都沒顯露出什麼特別興致,但也沒有明顯厭惡的地方。事後看家長們滿意,兩人又都沒發現新的或更好的選擇,就昏昏然地答應了。在小雅看來,就是組建個家庭,只要對方沒有什麼違法亂紀的事,人性不惡劣就行了。大不了就是傳宗接代,做個樣子,然後也同床異夢,或是在一個屋簷下過著分居生活罷了。

愛情沒有固定模式,不要一味排斥父母撮合

小雅對自己的愛情,已經失去了希望和期待。而東鳴,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成為夫妻後,兩人卻漸漸發現彼此有很多相同點。先是在飲食上,兩人都偏愛清淡的。然後在業餘消遣和愛好上,都喜歡看電影、球賽,都喜歡在休閒時去戶外旅行。因為這兩項,兩人就有了默契:一起吃都愛吃的東西,心情大好;一起去戶外,也有了可以信任的伴。

此外,兩人都不怎麼喜歡熱鬧喧譁的活動,所以下班回家後一起待著。待著待著,聊著聊著,就發現兩人有越來越多的話題,也發現兩人有越來越多的共同點。有時,東鳴下班了,會去接小雅,順路買花,一起在外面吃飯。 然後去看電影,再一起回家。小日子,越過越溫馨。

愛情沒有固定模式,不要一味排斥父母撮合

很多年輕人都屬於獨生子女,不太愛主動與人交際,圈子窄,個性強,或是一心投人事業,或是為錯的人晚跑月,因此一-晃就成了大齡青年。他們常常被父母逼迫相親進而結婚。他們這群被逼族,到最終結婚時,大多都是抱著放棄掙扎的心態,不再堅持尋找真愛或是等待真愛,而是由著大人“擺佈”。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通過相親找到真愛也不失為一個途徑。所謂當局者迷,也許自己不容易看清自己的優缺點,而父母會看得更清。那麼他們給自己介紹的對象也是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條件而有目的地選擇的,所以,合拍的幾率也要大一些。所以,要是你也屬於大齡青年中被父母逼婚的一員,也不要一味對抗父母的熱心,試試通過相親找到真愛,甚至可以嘗試先結婚後戀愛的情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