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總想起小平同志植樹的日子

「治國」總想起小平同志植樹的日子

大地回暖,萬物復甦。草綠了,花開了,走進原野,枝丫滴翠,滿目蔥蘢,一派升騰,祖國神州到處講述著春天的故事。

光陰荏苒。2011年,是小平同志倡導的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三十一週年。

31年前,小平同志建議全國人大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每人每年都要包栽包活三至五棵樹。為此,1981年12月13日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31年來,這場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已深入中華大地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座工廠,每一個村莊,每一個軍營,每一所學校,每一處角落,它強烈呼喚和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勇於肩負起歷史使命,讓綠色盡染祖國,讓生命底色鋪向天涯海角。經過31年的持續奮戰,綠色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我們祖國不斷髮展和繁榮帶來了更為廣闊而堅實的空間與後勁,成為我們子孫後代殷實而長遠的福祉。

又是一年芳草綠。2011年2月20日這天是週末,早晨還不到8點鐘,我就帶上鋼捲尺、照相機、筆記本獨自驅車直奔北京昌平區蟒山----“鄧小平植樹處”。

一路的心情是急切和澎湃的,恨不得馬上見到那再熟悉不過的三株白皮松和一株油松了。因為夜裡我做了個夢,夢見小平同志在人們的簇擁下來到他曾經兩次植樹的地方,那口濃濃的川音一直迴盪在蟒山山谷和十三陵水庫周圍:“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這段鏗鏘有力的話語,是1983年小平同志在北京昌平蟒山植樹時講的。

早晨醒來,我納悶怎麼會做這樣的夢?其實,不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做夢就是翻賬。這麼多年蟒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著很深的情結。是因為這裡太熟悉了嗎?是,也不全是。

自1995年以來,我一直堅持爬這座離家不遠的蟒山,不管春夏秋冬。如今的蟒山,非常美,四季有景,景景迷人,隔幾天不見,就很想。

在千百次爬山中,每年我至少有兩次是專心看望小平同志親手植下的那三株白皮松和一株油松的。算算這次應該是第32次了,這個約定,不能改變。在春天和秋天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季節裡,前來看看那些樹的樣子,看看它們的長勢,看看遊客們見到它們時那欣然歡喜的表情,是一種難得的感動。

之前我每次都是隔著矮牆環繞著花壇看那三株白皮松的,這次我跨了進去,並用鋼捲尺逐一對它們進行了測量。那三株白皮松和“鄧小平植樹處”的碑石一同被圍在花壇裡。我站在石碑前,撫摸了許久,對刻在石碑上的“鄧小平植樹處”那六個字,也看了許久。此時,觸景生情,思緒萬千。我想起前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的那篇《綠色老家》的散文。我的老家,地處北京西部的太行山餘脈,村莊三面是山。早年的印象裡,山上樹很少,只有星星點點的幾棵耐寒耐旱的小葉子野山杏,特別是冬季,滿山的顏色幾乎是石頭的本色,即使是夏季,尺高的荊稍,也很難遮住那灰色的山皮,兔子都無處藏身。有些年,山體一度變成了土紅色,因為家家做飯需要燒柴,家家又缺柴,以至先是用鐮刀將座座山包剃成了“光頭”,而後又把山上的荊疙瘩幾乎刨乾淨了。那時,因缺少綠色,人們打心眼裡渴望綠色,祈盼綠色,但山上山下就是很難綠起來。住在山村的人們心裡總在叨唸著:“我們這兒的座座山樑猴年馬月能蔥鬱起來呀?”

如今,變了,老家綠了,綠得殷殷實實,愈發覺得,都快趕上江南了。山下是果樹,山腳是柏樹,山上是灌木,那綠,滋心潤肺,怡人眼目。村裡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改善植被,保護生態,鼓勵植樹,多種果樹的措施及辦法。在一系列政策鼓勵下,老家的山上,常年有兩支隊伍,一支是養護隊伍,隊員們分佈在七溝八梁,堅守使命,職責就是保護綠色,養護生態。一支是綠化隊伍,職責是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根據綠化的中長期計劃或規劃,有步驟地實施。如今,老家的山上從上到下都是黑油油的柏樹,誰從這裡走過都讚不絕口。真是山變、水變、人在變,山美、水美、人更美。人們置身詩情畫意的環境裡,彷彿每一天都在過著天堂般的生活。

是啊!30年來誰的老家不在增添著綠色?我們該感謝小平同志。今天,我來這裡,就是表達對小平同志的無限敬意。我走到白皮松旁,一邊測量,一邊用筆記錄數字。28年過去了,碑石左邊的一株,樹圍已達到125釐米,右邊的一株,是136釐米,後面的一株,是145釐米。那天測量它們的時候,蹲在樹根兒旁擰著腰我很吃力,因為樹長得很粗實了,枝杈又很低,鋼捲尺的一頭甩出去,怎麼也夠不到,圍攏不回來。量完三株樹,我竟出了一身汗,用去十多分鐘。

那天,我坐在矮牆上第一次如此細緻地觀看和體味“鄧小平植樹處”周圍的一草一木。那環境很莊重,也很親切,彷彿散發著濃烈的生態氣息,有一種催促你快去植樹的感覺,還能感受到小平同志的說話聲、腳步聲和揮動鐵鍬的響動。花壇我也是第一次看得如此細緻,矮牆用的都是花崗岩打磨的長方形牆磚,外立面是不規則的形狀,每塊大約36×60釐米大小,豎著壘砌,上面蓋著一圈方石板。我貓著腰用手拍著,一塊一塊地數了一圈,花壇一共用了161塊花崗石牆磚,橢圓形的圍牆砌得得體、講究。

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但他關於綠化祖國的那些豪言壯語和語重心長的忠告至今仍不時迴響在我的耳畔:“植樹造林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後代”“這件事,要堅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紮實。為了保證實效,應有切實可行的檢查和獎懲制度”“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要讓娃娃們養成種樹、愛樹的好習慣”……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小平同志植樹的日子,跟隨他的足跡有多少位綠色使者用他們深情的筆觸記錄下一幕幕感人心肺的故事。

1982年的植樹日,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3月12日這一天,春意盎然,風和日麗,在迷人的北京西山腳下,湧來了一批又一批肩扛鐵鍬、手提水桶的義務植樹人員。上午10點左右,小平同志興致勃勃地帶領家人前來植樹。

小平同志是義務植樹的倡導者,更是義務植樹的積極實踐者。全國人大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實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2年植樹日前的2月,值解放軍總後勤部召開全軍綠化座談會之際,鄧小平向全軍發出指示:“軍隊在植樹造林中,要積極地多做工作,除搞好營區植樹造林外,營區外10公里範圍內,要與地方共同協商搞好植樹造林。”

這一年小平同志已是78歲高齡的老人了,但他植樹的熱情仍很高。植樹節前夕,小平同志不忘作為一個公民應履行的植樹義務,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樹,要包種包活。”和大家打過招呼後,鄧小平走到植樹點,揮動鐵鍬,種下樹苗。當有人勸他休息一下時,他說:“不累,不累。”並表示,“一人栽三棵到五棵,我們要完成任務。”

植樹活動結束時,他囑咐首都綠化委員會的負責同志說:“植樹要選好的品種,要選那些長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後要有人管理,保證成活。”

為號召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踴躍投身於全民義務植樹運動,1982年11月,鄧小平為全軍植樹造林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大會鄭重題詞:“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後代。”11月15日,鄧小平在會見前來北京參加中美能源、自然資源和環境會議的美國前駐華大使伍德科特時,也提及了與這次會議主題密切相關的植樹造林問題,他說:“中國的第一大資源是水力,第二大資源是煤,但是開採起來要花錢。我們準備堅持植樹造林,堅持它20年50年。今年才算是認真開始,這件事情耽誤了。特別是在我國西北,黃土高原連草都不長,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之所以叫‘黃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們計劃在那個地方先種草後植樹,把黃土高原變成草原和牧區,人們就會富裕起來,生態環境也會發生很好的變化。”12月26日,鄧小平又在林業部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情況報告上批示:“這件事,要堅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紮實。為了保證實效,應有切實可靠的檢查和獎懲制度。”

1984年2月,鄧小平來到廈門等經濟特區視察工作。2月10日上午,接見了最後一批客人,原定於臨行前在廈門的山上植樹,但一大早就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省市領導見狀建議取消原定的植樹活動。鄧小平笑著搖搖頭,說:“下這麼點小雨怕什麼,上山吧。”大約十點鐘,鄧小平和陪同他的人員冒著霏霏細雨,來到廈門萬石巖植物公園,在後山坡上栽下了十多株南國佳木----雲南香樟。植完樹近中午時分,雨仍在下著。鄧小平高興地說:“這幾棵樹,這一下保活了。”

1983年和1984年的3月12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兩次在我的家鄉——北京昌平的蟒山義務植樹。前一年,小平同志栽下的是白皮松,後一年栽下的是油松。時任蟒山國家森林公園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的許小英說:“義務植樹把光禿禿的蟒山種成了國家森林公園。現在,綠色文化碑林加上‘鄧小平植樹處’,成了蟒山森林公園三大旅遊線路之一。”

小平同志當年栽下的樹木已被公園列為名木,這麼多年來公園旅遊的人都會來看看安放著小平同志手跡“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後代”的碑亭,瀏覽綠色文化碑林,在小平同志栽下的樹前駐足佇立。公園的導遊會特別介紹當年小平同志栽樹的情景。來這裡的很多孩子都說:“我們給樹培點土吧。”

受此啟發,為紀念小平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公園還推出了一項服務,為遊客提供鐵鍬,可以培土養護這些樹木。

蟒山當年是中直機關的義務植樹基地,如今是北京市義務植樹教育基地。早年的蟒山荒山禿嶺,幾乎沒有樹,只有一些小灌木,而今蟒山森林覆蓋率超過96%。小平同志“建個公園”的設想也實現了。當年,他植樹後,面向十三陵水庫說:“在這裡建個公園,修座橋,跟水庫大壩連上,給人民創造個休閒場所。”

1985年3月12日,小平同志來到天壇義務植樹現場。已是81歲高齡的老人家精氣神很好,他一手拉著外孫女羊羊,一手拉著孫子小弟,對在此等候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風趣地說:“今天,我給你們增加一支部隊。”小平同志帶著孫子和外孫女參加義務植樹,就是希望綠化祖國這項偉大事業後繼有人,一代一代地幹下去。小平同志指著一棵剛栽完的樹,親切地對在場的園林工人說:“我栽的這棵樹要靠你們澆水、養護管理,它才能活,靠我們幹不了多少活,栽不了幾棵樹,我們就是提倡這麼一種精神,希望全國人民人人動手,綠化祖國。”

1987年4月5日上午,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再次來到天壇公園,在萬壽雙環亭東側,揮鍬栽下了第一棵檜柏。勞動中,他手指著身旁的外孫女羊羊,詼諧地笑著對在場的同志說:“今天我帶的這個人,已經跟我種了六年樹了。植樹綠化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1988年4月3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景山公園參加了北京市全民義務植樹日活動,出席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的代表和委員同首都軍民一起植樹。鄧小平同志栽植的是檜柏。

1989年4月2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亞運村參加了北京市全民義務植樹日活動。出席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部分代表也參加了植樹。鄧小平同志栽植的是白皮松。

小平同志儘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每逢植樹季節,即便是外出視察工作,但不論走到哪兒,他都牢記植樹一事,履行植樹的神聖義務。在植樹時節,種下幾株樹已成為他雷打不動的固定日程安排。

時隔8年,1992年初,鄧小平再次視察南方。1月22日上午,鄧小平和楊尚昆帶領兩家三代人來到深圳仙湖植物園種下一棵常青樹----高山榕。鄧小平和楊尚昆談笑風生地揮鍬培土,然後,鄧小平叫上小孫子,一起端起一個紅色的小水桶給樹苗澆足了水。

在植樹問題上,小平同志不但宏觀重視,還微觀指導。有一次,鄧小平對北京市一位領導說:“有人反映北京到山海關一線,可以種桐樹,你們試驗一下。”這位領導當即奔赴北京郊區幾個縣進行實地考察。他看到縣委院裡的桐樹的確長得不錯,隨後他又請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在自己宅院試種了十幾棵桐樹,長勢也很好。於是他進一步請教園林部門的專家,得到了肯定的說法。他把情況彙報給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聽完後,贊同地點點頭說:“因地制宜種些桐樹,有好處。”

小平同志一直堅持不懈地倡導和實踐著義務植樹。從1979年到1989年,小平同志連續11年在北京植樹。北京的大興、昌平十三陵、西山、天壇公園、景山公園、亞運村,都留下了他植樹的足跡,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他播種的綠陰。

1991年3月12日這天,鄧小平為全民義務植樹十週年題詞:“綠化祖國,造福萬代。”鄧小平一再叮囑人們注重搞好綠化工作,把祖國秀麗的山川建設得更加美好。自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開展以來到2008年,全國共有115.2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累計植樹535.5億株;林木覆蓋率由1981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20%。這兩組數字足以說明,小平同志倡導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