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務實高效保障機制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近日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效實現途徑”研討會上,福建省武平縣、沙縣,浙江省安吉縣等30個典型案例給了大家很多啟示。

目前,全國有46.9億畝林地、60億畝草地、8億畝溼地、1萬多處自然保護地及豐富的物種資源,這些都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陣地。與會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強政府引導,發揮市場作用,啟動示範建設試點,努力為踐行這一理念提供務實、高效的機制保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會上表示,要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引入金融社會資本,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改善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功能,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綠水青山。同時要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完善森林、草原、溼地生態補償制度,建立生態資源定價、損害賠償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讓守護綠水青山者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9日 10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