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锦州渐入佳境

倾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锦州渐入佳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斐然业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锦绣之州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生态锦州建设更加日新月异……

“两河”治理出集生态带、文化带、健身休闲带、旅游带于一体的城市水景区;海岸带专项整治让124公里海岸带变成一幅幅呼之欲出的海岸美景;南山生态修复建起绿色屏障……

青山环抱,北湖南海,山水成趣,人在画中。锦州百姓对青山绿水好生态的获得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高度,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整体布局,依时顺势提出了建设五个锦州的奋斗目标,生态锦州建设是应有内容之一。为了打造生态锦州,市委、市政府结合锦州实际和可持续发展实际,适时提出了五大战略,五大战略之一就是生态立市。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生态锦州建设的成果不断显现,一个天蓝水绿景美锦绣之州渐行渐近。

2016年初,《锦州市关于“生态立市”战略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不仅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锦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还成立了水、气、林、城市、农村5个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一个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建立。

我市加速推进污染减排,用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倒逼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改进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累计实施528项污染物减排工程、396个结构性减排项目,削减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1.9万吨、氨氮0.2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1.48万吨。目前,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35万吨,外排污水全部达到了一级A标准。2014年,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调整“两河”生态治理方略,按照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治河理念,对小凌河及女儿河、百股河从城区段开始,直至入海口的104公里实施全面生态治理。到2015年8月,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治理工程用时一年半提前完工,流域治理总面积达976公顷,建成上连锦凌水库、下通渤海、四邻群山,集生态带、文化带、健身休闲带、旅游带、安全带于一身的中高档城市水景区。

由于自然的侵蚀风化以及战争的炮火,南山的山体、植被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一座废弃的荒山。在锦州持续推进城市南扩的进程中,修复南山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2月起,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南山公园修复工程,要把“沙土源”改造成“城市绿肺”。这项总投资9.8亿元的工程,将一座荒山变成了规划面积751.63公顷、集城市山林区、林地休闲区、生态发展区三大生态功能区于一体的生态涵养保育和市民城市休闲健身中心,让广大市民尽享生态保护的红利,尽享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美景。2016年底,80万市民票选出“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南山公园工程以19.3万的得票高居榜首。

海洋生态保护是承载生态锦州建设的重要支撑。自2016年年初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到年末启动海岸带生态建设3年行动,非法用海、陆源污染、养殖无序、三无船舶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海岛、天桥保护、岸线、滩涂修复、海洋公园创建等10项重点任务全线启动。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一幅幅呼之欲出的海岸美景正在显现。

农村生态保护是生态锦州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宜居乡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制定了2015农村环境建设年、2016农村环境巩固提高年和2017小街小巷建设工程年的分步实施方针,深入持续向前推动。9个县(市)区、91个乡(镇)街道、1107个行政村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涉农人口199万,面积1022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2200平方公里。通过整治和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四堆”进院,道路整齐,垃圾粪便得到处理,污水不再随意排放,绿化美化添姿添彩。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18.80%,森林蓄积量792万立方米,森林保有量达到280万亩。

……

珍藏昨日激扬岁月,续写明朝壮美诗章。新时代锦州的生态文明航船正在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