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跑魚是釣魚過程中最讓人鬱悶的事情,跑魚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釣友把跑魚的原因放在線組不合適、鉤號不合適上,其實魚竿不合適也是造成跑魚的罪魁禍首之一。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為什麼魚竿不適合也是罪魁禍首呢,常見的跑魚情形最刺激的一種是斷竿跑魚,如果斷在二三節,很多時候商家會說這是應力點,在這個位置斷節是很合理的事情,這話怎麼說呢,對也不對;魚竿的竿稍起二三節位置不僅是應力點,也是整根魚竿相對來說竿壁最薄的地方,薄一是為了控制魚竿的重量,二是較薄的管壁可以是增加彈性,如果過厚,調性過硬,魚竿幾乎沒有彈性,遇見大魚反而容易斷節;這是對的地方,不對的地方在哪裡呢?事實上因為超過釣重而斷節的情況幾乎很少,有一半是因為錯誤的姿勢,比如背竿導致的斷節,但是還有一半就純屬質量問題了,魚竿竿節制作是通過將碳布裹在合金鋼滾,粘黏後再進烤箱高溫處理後接頭處就會自動粘連,但是無論怎樣還是會有接口,大多數做魚竿的廠家會通過調整碳布接口的粘連位置來保證不會出現應力點敞開的問題,但是鋼棍是有固定距離的,一旦出現多餘的一條碳布,大的漁具廠會直接扔掉,而小漁具廠則會繼續拼接粘連,所以遇見這樣的竿節就沒話說了,稍微重一點肯定斷。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那麼怎麼挑選避開這樣的有問題的竿節呢?選竿的時候,自己抓住大把,讓另外一人抓住竿稍,不用把竿稍拉到和大把平行,只要有個大彎即可,然後輕微抖動,把大把做360度慢慢的調整,如果整體轉動下來彎弧都比較流暢自然,說明沒有遇見這樣的竿節,但是在轉動的過程中發現有幾個角度的彎弧不太自然,那必然是遇見這種拼接的竿節了。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其次,跑魚還有一種極大的可能是魚竿老了,這話不是開玩笑,不管是碳素竿還是以前的玻璃鋼魚竿,有經驗豐富的老釣友會發現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況,買來二八調的魚竿,在使用過1~2年之後,累計釣重超過3000~4000斤以上後,魚竿的調性會變軟,二八調的魚竿會變成三七調,如果累計釣重達到5000斤往上,調性甚至會達到四六調,但是傳到新手那裡,就變成魚竿每隔3年就要換代了。而我們手裡的魚竿,二八調和三七調甚至四六調的竿子,上魚的動作是不一樣的,比如二八調的硬竿,稍有吃口迅速刺魚提竿,動作是很流暢的,除非遇見超過釣重的魚,否則提竿的速度是很快得,但是三七調和四六調的杆子則不一樣,必須要確定刺魚後,再通過溜、放、溜、放這個步驟,確保魚鉤百分百刺魚,而且動作還不能太快,太快就容易近岸撞岸導致跑魚。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為什麼魚竿會變‘軟’呢,因為碳布也好,玻璃鋼布也好,超過一定的累計拉力值後 會產生拉力值疲勞,請注意,是累計拉力值,一旦產生拉力值疲勞這種情況,其實不僅是調性變軟,整個杆子的受力極限也會出現問題,這種情況只要有釣魚的行為,就不會停止,只能減緩不能避免;

別說跑魚和竿沒啥關係,這幾點就是魚竿的問題

第三,魚竿梢頭生產工藝問題,因為魚竿跑魚的還有一種比較糾結的情況是竿稍頭直接脫落,以前沒有碳素和玻璃鋼竿的時候魚竿主要是竹竿,梢頭主要就是在竹竿竿節處留一個結疤不讓魚線脫落,後來工藝有了進步,玻璃鋼、碳素等材料出現後,改為在竿稍處留了一段尼龍繩做梢頭一直到現在為止都是這樣,但是在休閒釣和小體型魚野釣時基本上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水庫或者大體型魚垂釣時就經常性遇見問題了,最常見的是魚直接拖著梢頭繩就跑了,還有的梢頭繩粘的比較結實,把梢頭繩拖段,留一節在竿稍,另一截直接就跟魚跑了。其實這是工藝問題,在加工竿稍的時候沒有留下膨脹的縫隙,竿稍頭沒有遇見超過極限拉力值則以,一旦遇見大魚,超過了極限拉力值之後光是梢頭繩收到的拉力瞬間就會脫膠,目前而言,高檔魚竿在竿稍頭增加環氧樹脂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這個問題。

以上就是因為魚竿的問題導致跑魚的常見情況,不知道諸位釣友瞭解之後是不是該檢查下咱們的魚竿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