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人和鱼的旷世之恋 文

水形物语:人和鱼的旷世之恋 文

/王珉

《水形物语》在2018年第90届奥斯卡中,成为最大赢家,一举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配乐4项大奖。夺魁的理由数不胜数,譬如人文关怀,纯熟精湛的演技,以及音画融汇的视听交响盛宴等。影片从始至终都弥漫着水草环绕的潮湿生活,并非象征海洋的蓝,而是一种疯狂爱恋的绿,如海风拂过海面泛起的涟漪。影片开篇就让人身临其境,法国浪漫主义色彩的主题曲《The Shape of Water》,流动的音乐和海水,飘浮的气泡和水草,深绿的海底小屋中,沉睡中的女主角艾丽莎,紧闭双眸若有所思。穿透海面的日光,忽明忽暗映衬着浮动的家具,犹如迪拜的亚特兰蒂斯酒店海底世界“失落的空间”,一个富有磁性的英语男声,叙事性画面感极强地讲述人鱼相恋的悲欢故事,神秘、玄妙、幽深的镜头引人入胜。

从场景的设置和灯光的氛围营造出故事所处的时代——上世纪60年代冷战中的美国。女主角艾丽莎是个哑女,专门为秘密实验室做清洁工作,每天她就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循规蹈矩地做事。她极度缺爱,清一色单调的绿,衬托出她的孤独。印象尤深,主演莎利•霍金斯在《帕丁顿熊2》中饰演收养小熊的布朗太太善良温婉,该片她依旧保留那颗纯净的心,对于哑女的真情诠释,通过镜头语言诉说着她对爱的追索。因为丧失语言功能,艾丽莎很少同身边的人交流,除了同性恋画家的邻居,和黑人女同事外,艾丽莎似乎与世隔绝。然而,这些都不是她放弃爱这个世界的理由,特别是艾丽莎邂逅了被囚禁用来做试验的男性鱼人,她为饥肠辘辘的渔人剥鸡蛋果腹,数次看到鱼人被电击流血,而痛心疾首。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仿佛邂逅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于是她舍命相救四肢都被铁链紧锁凌虐的鱼人,而她自己,也在爱情的升华中得到拯救,两个边缘人都重获新生。

脍炙人口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美人鱼为爱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和《水形物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爱之于女人,犹如水对于鱼一样重要。影片末尾,人鱼和艾丽莎分别中了3枪,忽然感到自己的身体也振颤了3下,随后一股腥热的液体流下,人鱼抱着艾丽莎融入大海,殷红如花的血盛开在海底。人鱼对她深情一吻,艾丽莎奇迹般地苏醒并相拥。和开头一样,以第三人称娓娓道来,展现童话式的爱情结局,给人以永恒圆满的想象。

《阿凡达》中的变种人相恋,《她》中的人机恋,《金刚》中的人猿恋,《他是龙》中的人龙恋等,都和《水形物语》一样属于跨越种族的爱恋,在现实世界对照的是被世人贴上异类标签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电影中的角色莫非如此,饱受孤独煎熬的哑女主角,被人鄙视的同性恋画家,无话语权的俄罗斯科学家,以及努力维护一段名存实亡婚姻的黑人女工……毋庸置疑,他们和被抓来做试验的鱼人一样,只能通过抱团取暖,对抗人心的险恶和命运的不公,更是一种冲破世俗的挣扎与反抗。

电影有2段对比鲜明的爱情,其一是黑人女工,她和女主角艾丽莎是同事兼闺蜜,她们的闺蜜关系坚如磐石,那是因为艾丽莎擅于倾听,可以毫无条件地接收来自黑人闺蜜对婚姻围城的抱怨,她那位怠惰成性的丈夫,成天只知道指责。两个正常人,却始终无法恩爱地沟通。反观艾丽莎和鱼人,他们的交流和信赖是无声的,诚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哑女们将心事藏在心中,待到遇上对的人,才会毫无保留地倾诉对方,甚至可以彼此托付生命。

世道太黑暗,哑女艾丽莎只能将心事隐藏,她学着秀兰·邓波儿跳踢踏舞,天然纯情地生活在歌舞片萦绕的美好世界中。全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莫过于艾丽莎在即将把人鱼放生的前夜,她翻看日历背后的箴言:“人生不过是航线上的一艘船。”两人在餐桌深情对视时,镜头对准艾丽莎比划手语,然后周围慢慢黑化,留下一束光照亮她的面容,此时失语的她,却出人意料地、断断续续地说出:“你永远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话毕,所有的灯光聚焦在她身上,顷刻间孤独潮水般涌来,又如梦境般消散,然后一段类似卓别林黑白场景的歌舞,将观众拉回上世纪30年代歌舞世界的乌托邦想象。艾丽莎慢调清唱,她和人鱼CP感十足,双方自然有感染力的舞蹈,情投意合地共舞,星光璀璨的舞台上灵魂肆意的张扬,旋转的华尔兹如梦似幻地嵌入故事中,相得益彰,堪称神来之笔。恰如《歌舞青春》《马戏之王》《爱乐之城》,此时此刻,唯有歌舞才是最好的表达。但当音乐结束时,镜头唯余女主角一人,她希望人鱼不是她生命中的过客,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超越柏拉图式的爱恋。最终,他们的爱情,也确实升华到李安《色戒》灵与肉的情欲。

2016年的周星驰《美人鱼》曾在大陆票房夺魁,观众偏爱这类惊艳绚烂的人兽童话。导演吉列尔莫脑洞大开地创作了《魔鬼银爪》《潘神的迷宫》《水形物语》怪兽之旅三部曲,这些小而美、非传统的学院派作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爱情的遐想,也成就了人和鱼、超越种族的旷世之恋。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