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歷史,古為今用,突顯文化價值


古夔州,詩情與戰火,是對它2300年曆史的最精闢的“濃縮”,作為中華詩城,研究古夔州詩詞的人居多,然而,作為戰火紛飛的夔州,又有幾人能夠去發現他的魅力?如果要在戰火硝煙中去尋覓一些值得我們瞭解的“旅遊文化”,開發白鹽山景區,那麼,明代女戰神秦良玉在夔州的史實,就是我們不能遺忘的課題。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在秦良玉四十年的軍旅生涯中,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因為她的軍旅生涯中曾多次來到夔州,夔州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在夔州的戰績曾受到崇禎帝御製詩四首,其中一首,直接寫入了白帝城瞿塘峽入口的八陣圖,“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此詩未收錄進入《夔州詩全集》)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人。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萬曆二年(1574年)正月初二申時,秦良玉出生於一個歲貢生的家庭。她自幼深受封建家庭“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思想影響,從其父秦葵操練武藝,演習陣法,顯露出一般女子所難企及的軍事才能,素以“饒膽智、善騎射、熟韜略、工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稱著於世。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兵部讓秦良玉再回鄉徵兵二千,秦良玉與秦民屏回鄉後,恰逢永寧(今四川敘永縣西南) 宣撫使在重慶造反,其部將樊龍派遣使者帶著金銀和絲綢,前來想與秦良玉結盟。秦良玉將使者斬殺,立即發兵,率領軍逆流西上,渡過重慶城,乘敵不備,直達重慶南坪關,斷賊歸路。秦良玉設伏兵襲擊兩河,將敵人的船隻燒燬。而後秦良玉分兵守忠州,派快馬帶檄文至夔州,要求當地駐軍趕緊防守瞿塘峽上下游地段,擊退入侵的賊兵。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之後,秦良玉到達夔州,與當地將領一起在瞿塘峽兩岸視察,最後在夔州瞿塘峽兩岸按照五行陣法設立五大屯兵營寨。分別以青雲寨為中軍寨,設立了白龍寨、木瓜在、木魚寨。赤甲寨。並在白鹽山一山頂上設立了一個瞭望塔,叫做青雲塔(後來,清代知府鮑康重修此塔後叫做文峰塔)。

當地老百姓所叫的烏雲頂實際應為“五營頂”,傳說中的穆桂英設立營盤,實際也指的是歷史上 的“秦良玉守夔關”。

穆桂英是明代戲劇作家紀振倫所著《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中的戲劇人物。藝術來源於生活,在明朝,代夫領兵,攜兒子上戰場的人物就是秦良玉,所以我們認為作者寫穆桂英的人物原型就是秦良玉。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夔門五大軍寨設立後,最初秦良玉還能夠每年與當地將領一起巡視一次,隨著她官爵的青雲直上,對這五大營盤也疏於管理了,十多年後的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攻陷川東軍事重鎮夔州(今重慶奉節),秦良玉率軍趕到,張獻忠不戰而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而後張獻忠受朝廷招安。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獻忠聯合羅汝才再次造反,羅汝才再次率兵攻打夔州。秦良玉率軍前往,羅汝才不戰而走,秦良玉追至馬家寨,大破羅汝才,斬首六百級,秦良玉又率軍追擊,先後在留馬埡、譚家坪北山、仙寺嶺大破敵兵,將其首領東山虎斬殺,活捉副塌天,惠相東、王光恩投降,並奪取了羅汝才的帥旗,羅汝才軍逐漸走向衰落。

1640年,楊嗣昌自請為督師入川剿賊。楊嗣昌主張驅賊入川的戰略,調離四川精銳入楚,四川巡撫邵捷春領二萬老弱殘兵守重慶,所倚重的將領只有張令和秦良玉,但邵捷春不爭山奪險,消極防守,讓秦良玉在重慶附近三四十里處設防,派遣張令守黃泥窪。秦良玉乃向已經辭官的綿州(今四川綿陽)知州陸遜之感嘆,深刻指出這種佈防的弊端,以與邵捷春一同戰死為恥。 不久,邵捷春移營至巫山大昌,監軍萬元吉也屯兵巫山,與秦良玉相互呼應。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十月,張獻忠先後在觀音巖、三黃嶺大破官軍,隨後從上馬渡過長江進軍,秦良玉與張令急率軍於竹箘坪阻擊,挫敗了賊軍的前鋒。但不久張令戰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沒有成功,輾轉作戰又失敗了,部下的三萬人幾乎全部戰死。秦良玉於是單獨求見邵捷春,建議調用自己二萬溪峒的士兵用來擊破賊軍,自己願出一半糧餉,其餘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與楊嗣昌不合,且倉庫中沒有現成的糧食,所以拒絕了。秦良玉就只好嘆息而歸。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1643年,張獻忠攻陷武昌,處死楚王朱華奎,率兵再次進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勢給巡撫陳士奇,建議派兵守十三個關隘,加強對夔州五寨的軍事防衛力量,但陳士奇不用秦良玉之建議,秦良玉又找巡按劉之勃,劉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計策,但是卻無兵可派。1644年,張獻忠領大軍長驅直入,再次進犯夔州,秦良玉率軍前往救援,但寡不敵眾,被擊潰,分兵守衛石砫境。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張獻忠攻下成都後,到處招降四川土司,但對不投降的吐司及其族人,大肆殺戮,一時間,四川境內,血流成河,荒野千里,無一人煙,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八大王洗四川”的人間浩劫。儘管如此,張獻忠始終不敢到秦良玉死守的石柱。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直至1646 年,遠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鍵派使節專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銜,封忠貞侯(錢海嶽《南明史》為忠州侯)。 就在這一年,清軍攻佔北京,大舉南侵,秦良玉繼續高舉扶明抗清的旗幟,準備前往福建抗清,然鄭芝龍叛變,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1648年,在西南的永曆皇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傑,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使者大喜,即刻回朝覆命,可惜的是,幾日之後,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終,享年75歲。

誥命夫人“秦良玉”,在奉節搞了些“莫哩”


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門四川營衚衕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門上刻“蜀女界偉人秦少保駐兵遺址”十二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