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兒觀有什麼不同?

來源:全村育兒(ID:Clccenter)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經常有朋友問超雄,你和你老公的育兒觀有什麼不同嗎,在帶娃這件事上你們一中一西有什麼分歧沒有呢?

“育兒觀”這個詞兒涵蓋的東西很多,往大一點說,它包含著你如何看待親子關係,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等等,這些都是你“育兒”的最高指導,說到底,反映的就是你的三觀。

在這個層面上呢,我和娃爹倒是沒有大的不同,畢竟三觀很不一致的話還是很難在一起過的。

這些年我對西方父母的育兒觀感受比較深的有兩個方面,算是和大多數中國父母不太相同的地方吧。

1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外國人看待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有點小拗口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是這樣的,夫妻關係 > 親子關係,很少有例外。

我一直很認同這一點。

其實不管哪裡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愛孩子,這一點沒什麼可懷疑的,大家以前說什麼美國家庭裡親情淡薄,孩子一滿18歲父母就不管了,這純屬以訛傳訛。

我們的鄰居里有一對十分nice的夫婦,都是60出頭的年紀,去年他們的小兒子結婚了,我們去串門子的時候聊起了這件事情。

他們說到兒子的這場婚禮花費不小,雙方父母都補貼了不少銀子,這時我老公半開玩笑的說了一句:“Haha, I won't do that.” (我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結果男主人大笑一聲,直接懟他,Oh sure! You say that! Wait till that day! (是嗎?你就這樣說吧!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所以說,真沒有什麼孩子一到18歲就任其自生自滅這一回事,孩子只要一出生,就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哪兒哪兒都一樣。

但是,西方的父母不管如何愛孩子,卻不會讓親子關係凌駕到夫妻關係之上,在大家眼裡,丈夫或妻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伴侶,要跟自己走完一生的人。

所以孩子們大都是從小就浸潤在“我知道我很重要,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彼此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這樣的環境裡的。

就拿我們家來說好了,

我和娃爹當著孩子們的面秀個恩愛,撒把狗糧,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我某天做了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食物,弟弟惦記著要把留給爸爸的那一份也吃了,那我會告訴他,這一份是爸爸的,你要等爸爸回來之後問過他才行。

如果熊孩子們趁我不在的時候去我的衣帽間翻箱倒櫃,爸爸也會認真的提醒他們,這些是媽媽喜歡的飾品,你們沒有經過媽媽的允許不能拿來玩。

還有父親節,母親節和生日這些重要的日子,我們肯定也會帶著孩子們精心的給另一方準備禮物。

說到底,就是在一些生活的小細節裡,在孩子們的面前,處處體現出對另一半的尊重,愛護和在意。

老外夫婦還特別看重的一點就是,一定要給自己和伴侶留出一定的兩人空間,而孩子哪怕還小,也要學會理解和接受這一點。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娃爹要出去吃飯,就特意找了倆娃幼兒園的老師來家裡看他倆。可是那一回倆人都不依不饒,不能接受我們要自己出去玩卻不帶他們這個事實。

娃爹就抱抱姐弟倆,跟他們說,爸爸媽媽很愛你們,也經常帶你們一起出門吧?但是爸爸媽媽也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啊,所以並不會所有的時候都帶著你們。

把夫妻關係放在家庭關係裡的第一位,這一點不只是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很大,對一個社會都是有著深刻的影響的。

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少一些驕縱自是不用說的。

重點是,孩子長大以後自然會尊重父母的晚年生活,不會有“你不幫我帶娃,我就不給你養老”這樣的鬧劇。

孩子成家以後也會把自己的夫妻關係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也會這樣的去養育和影響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

大家都自己管好自己的娃,過好自己的日子,再談一大家子其樂融融這回事。

所以,在西方,從來沒有隔代育兒這件事,其根源也就在於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這個觀念。

大家老了退休了,生活圈子就是老伴,老本,老朋友,別提多滋潤了,如果還有兒孫繞膝,天倫之樂,那就更錦上添花了。

其實美國老人也是很盼著抱孫子,也是很疼愛孫輩的,不同的是老人只負責和孫子孫女兒玩樂而已,要是孩子鬧了,熊了,哭了,那爹媽就趕緊抱走吧!

所以我經常聽到美國老人家跟我打趣說,if I knew grandkids were so fun, I would have skipped the kids. 意思是說,我要是早知道孫子們這麼好玩,我就跳過自己的娃,直接奔著孫子去了!

可見美國人和兒輩,孫輩之間的關係是,自己的娃是責任,自己的娃的娃是開心果

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在一個家庭裡,一切都是“孩子先行”,親子關係常常有點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的意思,這樣其實是隱藏著諸多隱患的。

當有一天孩子不那麼需要你了時,可能就把你的人生抽空了一大半,而你忍不住用各種方法去挽留,去幹預,以求得在已經成年的子女的生活裡佔有一席之地。

這很可能就是往後無休無止的家庭drama的開始了。

當然也許你灑脫的很,沒想過要摻和到兒女的生活裡去,但是孩子可能已經給慣壞了,即使成年了成家了也不一定能離開媽媽的懷抱。

在親子關係至上的家庭裡,這些都是蠻有可能發生的。

2

關於望子成龍

關於老外是不是也跟咱們一樣的推娃,一樣的望子成龍,這一點我覺得大家一直有些誤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都認為西方推崇的是快樂教育,一切都尊重孩子,所以沒有推娃這一說。

後來又有人出來闢謠,說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個幌子,你看西方的小孩不也是從小各種興趣班和社區活動,為的也是在考大學的時候更有競爭力,本質上跟咱們沒兩樣。

其實都只講對了一部分。

起碼我見到的美國中產階級,尤其是精英家庭裡的孩子都是挺忙的,比如我教中文的一家3個外國娃,家裡就是比較典型的精英階層,3個孩子平常的課外時間是安排的滿滿當當的,鋼琴,小提琴,游泳,球類,編程,對了,還有中文呢!

我一開始還問過孩子們的父母怎麼會想到讓孩子學中文的?人家說,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以後在世界上也只會更加重要,他們現在學上中文,往後說不定就是個優勢。

所以,你說老外不望子成龍這點還是挺容易被推翻的,畢竟啊,這世界上有幾個爹媽會真的盼著娃長大以後去挖土豆啊?

估計是沒有幾個的。

但是,不同的是,如果孩子以後真的去挖土豆了,大部分老外卻能夠坦然的面對,甚至欣賞的接納和由衷的驕傲的。

無論養這個娃砸了多少錢,費了多少功夫,也許有過自己的期望,卻不會有執念,哪怕起初有過一份執念,最終大都也能放下。

如果你問一個美國人,你的孩子是做什麼的,他/她一定會底氣很足的告訴你,不管答案是美國總統,還是社區老人中心的管理員。

比方說我的另一個鄰居,跟我差不多的年紀,一個很好看很時髦的意大利姑娘,孃家很富有,自己還有4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律師,醫生。

不過她是個hair dresser,可以說是美髮師,也可以說是剪頭髮的?她自己也生了4個娃,現在也不給人弄頭髮了,每天圍著屎尿屁忙的團團轉,不像姐姐妹妹們個個是職場精英。

可是她自己開心呀,她媽媽每次跟人介紹起這個女兒時,那一臉傲驕,藏都藏不住,絕不可能是做做樣子的。

這就是我平常看到的大部分美國父母。

他們多少也推娃,他們也琢磨著孩子以後可以很牛逼,他們也會給予孩子自己可以給的最好的,他們甚至花費了遠比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

但是,末了孩子大了,他們卻知道孩子要過的是自己的生活,這與我的期望和願景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關係。

講真,這一點還是十分可貴,挺讓我感動的。

By 超雄

2018.9 克利夫蘭

超雄:座標克利夫蘭,育有兩位混血雙語寶寶,對雙語啟蒙有第一手經驗。姐姐Mia是個小甜心,弟弟Ian是個淘氣包和段子手。有娃後開始鑽研早教育兒。喜歡“全村育兒”的理念,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撫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努力。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