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消費升級使得產品價格有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有機、綠色等認證農產品逐漸在生鮮平臺、大型商超的貨架上增多。而媒體曝光“有機產品”以假亂真的負面新聞也不在少數,消費者支付較高的價格購買有機果蔬,看重的是其農藥、化肥的使用安全,風味與口感的自然純真,部分商家的做法貼著認證的標籤,卻導致整個行業的信譽受損。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農產品的消費逐漸向品牌、營養方向發展,在需求市場的拉動下,“三品一標”申請認證逐年上升,伴隨著“三品一標”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也在逐步推動。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農產品市場質量不斷提高,但潛在的信任風險也逐漸增大。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部分商家在取得認證後放松生產管理,使用違禁投入品;有的商家甚至不申請認證,購買虛假標籤印刷生產。市場上魚龍混雜致使消費者難以有效的辨別產品質量,在信息社會中個案的發生會導致整個產業遭受難以預估的損失。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有機產品的價格是普通產品十幾倍,在利潤率的誘惑下很多人投身於有機農業,但技術門檻限制了產業良性發展,畜禽糞汙在“外行人”看來是肥效大的有機肥,而技術人員知道糞汙的菌類汙染、重金屬超標、蟲卵、草籽等隱患巨大,需經過腐熟、發酵等過程使指標達到安全標準。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鶴壁緹香谷園區採用商品有機肥和沼肥替代化肥使用,商品有機肥通過質檢測試,沼肥、沼液等經過四個月以上的發酵與二次發酵,有機肥替代技術的應用使得樹體生長更為茁壯,各類益生菌、營養元素等均衡使用,提高林果產品的風味物質積累,園區果蔬更有其本真的味道。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加快優質優價的農產品體制建設,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出現。鶴山區緹香谷農業園通過應用生態、有機、循環、高效的現代農業技術,使得園區產品通過無公害認證,園區為增強品牌建設,讓消費者走進山村、園區,體驗無公害農業的技術操作,同時引入社會監管允許消費者隨時走進園區,若發現使用違禁投入品進行承諾賠付。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優質農產品經過市場培育,提高產品附屬價值,通過文創開發使其具備更好的傳播性,緹香谷園區發揮鄉村產業的帶頭示範作用,成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在無公害農業種養基礎上發展休閒農業、研學實踐,拓展農業多樣化的新業態,同時農業的益貧性從土地流轉、工資給付、產品銷售等全方位體現。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農產品認證的信譽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