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想要有車打,

又擔心司機?

放心,以後打車,

你見不到司機!

01

剛剛汽車行業傳來大消息:雖是披著一件馬甲,谷歌終究還是來了!

剛剛,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一家名為慧摩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經營範圍包括商務信息諮詢、自動駕駛汽車部件及產品的設計、測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等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這段話看起來波瀾不驚,甚至有些乏善可陳吧?別急,實錘來了:

這諮詢公司為WAYMO LLC 100%持股,而後者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

是的,你沒看錯!谷歌無人駕駛,已經邁開了進入中國的第一步。這是繼續特斯拉之後,上海迎娶的另一個白富美。

狼,終究來了!

02

今天,或許有些人仍以為谷歌僅僅就搞搜索,其實大謬不然。現在的谷歌,更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無人駕駛技術則是他們的頭部業務。

為了推進無人駕駛,搶佔技術高點,谷歌正在傾力而為:今年下半年,谷歌無人駕駛就將向部分地區的美國消費者推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運輸服務”!

這說明,谷歌無人駕駛正在迅速突破法律屏障,為社會所接受。

谷歌已經正式宣佈:今年要商業化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 將再次生產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到出租車運營中去。

谷歌能夠有那麼多無人駕駛車上路,說明已達谷歌無人駕駛,已經到了實際運用階段了。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谷歌無人駕駛已經完成1287萬公里自動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模擬測試里程達到80.47億公里。

隨著測試里程的指數級增加,谷歌將獲得大量數據反饋,技術將迅速改進。

數據顯示,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19家無人駕駛汽車企業中,谷歌Waymo已然成為全球無人駕駛的領導者。

谷歌無人駕駛逼近中國,這在一定意義上也說明:當科技積蓄了足夠力量,無人駕駛的時代將加速到來。

03

有人或許會說,無人駕駛很重要嗎?為啥這麼多大佬,都在拼了老命爭奪這塊陣地?

當然重要!

無人駕駛是下一波科技革命的風口。之所以這麼重要,不僅是因為它將把人類從方向盤上解放出來,更重要的在於,它是佔領未來汽車這個“大手機”的最重要武器。

要知道,以後的汽車,其實更多是一個電腦+四個輪子。汽車本身就是自己的司機,自己找路開車到目的地;汽車也將是一個小型辦公室+購物中心+娛樂場所.....

這裡的“聯網”不僅僅是連接網絡,而是一整套智能系統。未來,今後,我們坐車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將不會寂寞、不會開車開到吐血,因為汽車已經變成有溫度、有智慧的鋼鐵俠。

而無人駕駛技術,將是智能汽車的底層操作系統,就像安卓是手機的底層操作系統一樣。誰掌握了無人駕駛技術並率先將之商用,誰就將佔領整個汽車產業和出行產業的制高點,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蘋果公司!

想想,谷歌正在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界中的超級巨頭,就像前幾年的蘋果一樣;那麼,到那時,很多車載軟件或將給谷歌交"谷歌稅”,而寶馬奔馳,也許將成為“汽車界的富士康”。這個一個何等巨量的商業蛋糕!

引入谷歌無人駕駛,說明我們國家已經下定決心:就是要用開放競爭,來倒逼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讓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競爭力上一個大臺階。畢竟,母雞翅膀再怎麼呵護,是絕不會養育出雄鷹。要讓本國企業強大起來,就必須讓他們在國際競爭中,去真刀真槍地幹,去實實在在地經風歷雨。

通過引入谷歌無人駕駛,中國也向世界傳遞一個大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有越開越大!全世界有遠見和雄心的企業家,來吧,我們一起創造財富,讓世界更美好!

04

幾家歡樂,往往就有幾家愁。今天,最焦慮的,當數百度、華為和滴滴了。

對於百度、華為這兩家能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堪與谷歌PK的中國公司來說,他們估計得經歷一段“苦難行軍”了。無人駕駛領域,將是一個“頭部通吃”的領域。他們必須走得更快,幹得更拼命,才能搶在谷歌之前,佔據有利地形,組織有效反攻。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今夜,滴滴或也將徹夜難眠,他們即將迎來生死時速。擁有無人駕駛技術的谷歌,將在打車、分時租賃、租賃等各個維度強勢進入。想想吧,有了不知疲憊、無限供應機器人司機,還安全可靠,不會有性侵事件發生,滴滴這些公司,還怎麼玩?

隨著技術和新產品更新迭代的幾塊,當今世界上的任何企業,都是面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沒有誰可以一勞永逸地活下去,沒有誰離死亡不是一步之遙而已。

如果說以前時代裡的企業競爭,只是平面二維的、同行業之間的競爭,這個時代的企業競爭,則是三維、四維乃至更高維度的跨界競爭!

降維打擊是無比暴力也無比血腥的,它將讓很多如日中天的企業,分秒之間突然隕落,上演高臺跳水的悲劇,無可奈何花落去!

是的,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歷史的車輪滾滾,大浪淘沙,只有適應時代變化的才能勇立於潮頭!

延伸閱讀:

谷歌在上海註冊成立無人駕駛公司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繼特斯拉之後,谷歌無人駕駛落戶上海的步伐也在加快。

8月23日,,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一家名為慧摩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5月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經營範圍包括商務信息諮詢、自動駕駛汽車部件及產品的設計、測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等。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從股東信息看,該公司由WAYMO LLC 100%持股,後者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研究自動駕駛的部門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當前其已經完成800萬英里(約1287萬公里)自動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模擬測試里程達到50億英里(約80.47億公里)。Waymo計劃今年下半年向部分地區的美國消費者推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運輸服務”,此前他們已經在美國鳳凰城啟動了無人駕駛服務,當地大約400名居民獲得了參與無人駕駛服務測試的資格,人們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來預定無人駕駛汽車服務。

今年7月,上海經信委微信就曾透露,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曾率團訪問硅谷,爭取谷歌無人駕駛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上海。

經信委微信新聞稿顯示,7月17日至20日訪問期間,陳鳴波分別拜訪了谷歌、百度(美國)等企業,與相關風投基金以及投資企業進行了交流。代表團一方面積極邀請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高層參加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另一方面爭取谷歌Waymo無人駕駛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上海,並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公司Verily和Waymo等項目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為下一步項目落地打好基礎。

2015年10月,Waymo完成了全球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旅程,一位盲人乘客坐在沒有人為干預控制以及安全司機的“螢火蟲”中,安全地行駛過奧斯汀市街區。業界認為,這是無人駕駛技術邁向應用領域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螢火蟲 ”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是一輛真正的L5級無人駕駛汽車。

2016年,Waymo無人駕駛汽車行駛1000英里需要人類干預的次數降至0.2次,這一成績大幅領先於競爭對手,相比之下,2015年日產的無人駕駛汽車每1000英里需人類干預71次。

Waymo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有全無人駕駛汽車(車內無人)上路權限的公司。實現這一切的技術是由一系列由機器學習驅動的複雜神經網絡,但直至現在,外界對 Waymo 的技術仍知之甚少。

這是 Waymo 首次向外界披露其眾多技術中最重要(或最難理解)的技術。以多種標準衡量,Waymo 在這場無人駕駛汽車競賽中都遙遙領先。Waymo 驕傲地宣傳著它所擁有的當前最先進的無人駕駛系統(大腦)。

它當下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其姊妹公司 Google 在 AI 投資上搶得先機;Google 完成的幾項戰略性收購;Waymo 與 Google 內部 AI 研究員團隊的緊密合作關係。

近日,Waymo還發布了美國亞利桑那州操控中心的幕後工作照。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公司員工齊全,配備有技術指導、派遣員、應急處置小組和乘客支持人員。技術指導確保車輛傳感器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派遣員保證行駛中的車輛路線與數目,並派送駕駛員測試新性能;應急處置小組監控實時路況,保證交通安全通暢;還有乘客支持人員確保乘客的旅途安全。

乘客只要一按控制檯上的按鈕或者使用Waymo app就能與支持人員取得聯繫,詢問如何連接音樂設備或者如何在中途變動目的地等相關問題。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項目發言人布魯斯(Perez)稱,“雖然車輛本身已經能確保安全,但是工作團隊的確認能使得旅程更加便利。”

剛剛,谷歌出手,滴滴末日來了!

自去年4月Waymo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發佈“試乘計劃”以來,已有數百名用戶乘坐Waymo汽車環遊城市。由於需求增多,位於亞利桑那州錢德勒小城的Waymo操控中心擴大了一倍,為今後車隊的擴容做足了準備。今年還將有62,000量迷你貨車加入自動駕駛車隊。

未來,隨著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市場空間或超千億量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18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48.2億美元,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預計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海爭取引入谷歌無人駕駛,以及谷歌年底推出首個無人駕駛打車服務,將刺激國內自動駕駛發展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