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百科」熱天謹防蚊蟲傷害

隨著氣溫不斷攀升

不少小夥伴喜歡在晚上

外出散步納涼

然而在享受初夏靜謐之夜時

千萬當心被“各種小動物”叮咬

比如說螞蟻!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別以為螞蟻之類的小蟲子體積小

沒殺傷力的樣子

咬你一口

沒準兒會危及生命!

日前

廣東的一位釣魚發燒友

晚上去釣魚時

不小心被螞蟻咬了

導致呼吸困難

出現“過敏性休克”

被緊急送醫救治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日前,廣東的廖先生跟幾個朋友飯後相約一起去釣魚,走到草叢中時,忽然感覺雙腳奇癢無比便立刻返回水泥路,脫下鞋看腳情況。藉著路燈看到,雙腳爬了數十隻螞蟻,他把螞蟻抖落後,繼續扛著裝備走回草叢,往水庫走去。

“好熱啊!”還沒走幾步路,廖先生忽然間感覺自己全身冒汗,大約三分鐘後,廖先生開始感覺到眼皮很重,雙手開始浮腫,又過了幾分鐘,開始呼吸困難,廖先生終於察覺自己攤上大事了,趕緊讓朋友送自己去醫院。

“導航顯示4分鐘,你開快點,我嘴不受控制,說不了話了……”廖先生回憶,他記得在車上,這是他跟朋友說的最後一句話,隨後便昏迷,沒有了知覺。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螞蟻咬傷後全身皮疹伴胸悶、氣促半小時。”入院後,廖先生被診斷為過敏性休克、急性尋麻疹、螞蟻咬傷,經過急診科醫生給予吸氧、抗過敏、補液等一系列搶救,大約1小時後,病情穩定收入病房繼續治療。

醫生介紹:“被螞蟻咬傷引起過敏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晚些時候送可能很危險,容易引起呼吸、心臟驟停。”

夏季高溫潮溼

正是許多毒蟲活動最為猖獗的時候

除了蚊子和蒼蠅等

顯而易見的害蟲之外

還有蜱、恙蟲、毒隱翅蟲等

都不是“善茬”

趕緊了解一下!

01

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對人有很強的攻擊力,一方面嚴重騷擾人群的正常生活,同時,還可以傳播登革熱等傳染病,對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較大。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出沒地:孳生在各類容器水體中,如各類缸、罐、壇、盆、瓶、輪胎等,特別是雨後積水中。

防範要點:及時清掉室內外積水,特別是房前屋後瓶瓶罐罐中的雨水。家養水生植物最好換成沙養,或同時在水體中養幾尾小魚,防孑孓孳生。室內可用蚊帳、紗窗,適當點蚊香、防蚊;室外活動穿淺色長袖長褲,適當塗驅蚊水。

02

蟎蟲

蟎蟲是一種肉眼不易看見的微型害蟲,塵蟎的屍體、分泌物和排洩物都是可致病的過敏原,是導致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主要元兇之一。

出沒地:多潛藏在地毯、沙發、毛絨玩具、被褥、坐墊、床墊和枕芯等處。

防範要點:及時清理屋內灰塵和死角,比如空調過濾網、床墊、地毯等;定時開窗保證空氣流通,保持室內乾燥、通風,減少灰塵。

03

跳蚤

善於跳躍,吸血可引起局部劇癢、風團、水皰等,常伴有抓痕,血痂和繼發感染,還可傳播多種病原體,如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野兔熱、兔粘液瘤等。

出沒地:無特定之宿主,在人、鼠、貓、狗甚至有毛的物品(如地毯)上都可寄生。

防範要點:及時清理屋內地毯等有毛的物品,養有貓狗等寵物的家庭要勤給寵物洗澡。

04

臭蟲

吸血寄生蟲,能分泌特殊臭味。人被叮咬後,輕則皮膚髮癢,重則皮膚紅腫發炎、癢痛難忍,出現丘疹性蕁麻疹。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出沒地:衛生環境差的室內床架、牆壁、天花板、桌、椅、書架、被子褥、草墊、床蓆等的縫隙和糊牆紙的後面。

防範要點:搞好室內衛生,定期清除雜物,勤洗床單、衣物,常曬床墊、床板。

05

隱翅蟲

以食腐為生,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雖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被人打死後毒液流出可引起人體局部急性皮炎,痊癒後傷口可留下色素疤痕。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出沒地:白天居水溝、池塘等潮溼地或是雜草叢中,夜間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喜歡繞日光燈等光源飛行;飛進室內後好呆在天花板、傢俱、衣物表面,會落到人體上四處爬行。

防範要點:進入室內隨手關好紗窗防蟲;在室外遇到隱翅蟲停留皮膚時,不要用手直接拍打,應吹氣將它趕走。

06

蜜蜂

夏季適合戶外活動,加之暑假來臨,不少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到戶外遊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擾,被它蟄傷。

應對方法:一旦被蜜蜂蟄傷,應用針尖或鑷子挑出蜂針,注意必須無菌操作。將傷口四周皮膚捏起,使傷口暴露,然後擠出或用嘴吸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蘇打或淡氨水等鹼性溶液擦洗傷口,局部塗解毒搽劑或糖皮質激素外用。傷口腫脹時可冷敷,亦可用蛇藥片研碎後,用冷開水調成糊狀外敷。

07

蜱蟲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在樹林中晨練、戶外遊玩時都要加以注意。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應對方法:一但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以用酒精塗抹蜱蟲,然後用鑷子取出,千萬不要用手觸摸,如發生高燒等症狀,應該儘快就醫。蜱蟲咬傷後,可能會有一到兩週的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

08

螞蟥

螞蟥又稱水蛭,一般棲於淺水中,但在亞熱帶的叢林地帶,還有旱螞蟥成群棲於樹枝和草上。螞蟥致傷是以吸盤吸附於暴露在外的人體皮膚上,並逐漸深入皮內吸血。被叮咬部位常發生水腫性丘疹,不痛。

「科学百科」热天谨防蚊虫伤害

應對方法:發現螞蟥吸附於皮膚上時不要驚慌,切不可強拉,否則螞蟥吸盤將斷入皮內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擊,經過劇烈的震打以後,螞蟥的吸盤和顎片會自然放開,或用食醋、鹽水、煙油塗擦叮咬處,螞蟥就會放鬆吸盤而脫落。

09

螞蟻

螞蟻雖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後會很快出現癢感、紅腫,嚴重者因痛癢劇烈、難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處出現大小不等的類蕁麻疹樣的皰疹,被叮咬處多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細觀察可在這些突起的皰疹上發現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個別可見局部漫腫及小膿皰。

應對方法:清洗局部後可用解毒搽劑外治或糖皮質激素外用。內服藥可用抗組胺藥,對因抓搔而個別腫脹嚴重及繼發感染者,可適當考慮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效果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