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來日縱是千千闕歌,飄於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是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

——陳慧嫻

是否還記得,那個陪伴你們寂寞時光的“千千靜聽”;

是否還記得,那個撫慰你們受傷心靈的“千千靜聽”;

是否還記得,那個見證你們爛漫青春的“千千靜聽”;

……

如今,她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被百度收購改名為“百度音樂”的“千千靜聽”,又更名為了“千千音樂”。

只不過,“歸來仍是少年”的美好願望已落空。就像我們回不到令人留戀的青春年華,“千千靜聽”似乎也回不到那個令人懷戀的往日時光。

“千千靜聽”的往日時光

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有成型的PC時代,“千千靜聽”有過一段耀眼奪目的輝煌歷史。

出於對音樂及編程的興趣和愛好,鄭南嶺在2002年開發出了一款MP3的軟件。而這款軟件,就是“千千靜聽”的前身“MP3隨身聽”。

也許作者是個直男,一款音樂軟件的名稱取得如此直接,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不過,作者從最喜愛的“千千闕歌”中得到靈感,終於將那個土得掉渣的名稱換成“千千靜聽”。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而憑藉完全免費、簡潔的界面、齊全的功能、貼心的設計,“小且美”的千千靜聽最終成功俘獲了成千上萬的用戶。

要知道,在那個互聯網剛剛萌芽的時代,並不像現在,有著豐富的內容信息和多樣的娛樂方式。

那時候,人們上網衝浪,要麼穿梭在論壇、門戶網站和聊天室之間,要麼玩傳奇聽音樂。因此,音樂成了當時最重要的娛樂方式。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但是,發展還不成熟的互聯網市場野蠻無序。對於個人開發者來說,除了將“心血”賣給大公司運作,幾乎別無選擇。

2006年7月,百度正式發佈了收購“千千靜聽”的消息,而後者多舛的命運也從此拉開帷幕。

萬物始於搜索,這是百度發展史中亙古不變的核心。

在收購千千靜聽之前,百度的音樂佈局,毫無疑問也是始於MP3的搜索業務。

畢竟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百度可以說是唯一的流量入口。而當時,人們對MP3資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正因為此,百度的MP3業務應運而生,其也成為連接龐雜的MP3資源量和龐大的用戶需求量的重要橋樑。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通過百度的MP3搜索,用戶可以直接搜索歌曲名或者歌手進行相關音樂資源的播放和下載。然而,這些資源多數都是盜版。

因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百度通過MP3搜索獲得巨大流量的同時,也背上了盜版商的罵名。

無疑,百度觸動了各大唱片公司的利益。從2006年起,百度開始吃音樂版權的官司,從環球,到華納,到滾石……

不過,雖然百度最終打贏了官司,但是其音樂業務始終沒有走上正道。百度MP3獲得了巨大流量的同時,遲遲沒有盈利。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箇中原因有三:

其一,百度MP3搜索業務的收入嚴重依賴於廣告。其二,單純的MP3搜索渠道對於廣告主來說價值十分有限。其三,百度的“盜版”行為導致其在業內形象越來越差。

事實上,百度靠搜索佈局音樂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因為,對於音樂而言,版權和內容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搜索的運營只是靠流量和渠道。

所以說,搜索起家的百度還是陷入的“流量思維”的窠臼,孰不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難怪,除了搜索業務,百度是樣樣都想做,卻樣樣都不行。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而就在百度的MP3搜索業務陷入困境之際,“賣身”百度的“千千靜聽”,也並未走向光明未來。

不僅沒有如眾人所期待的那般更進一步,反而遭到百度的雪藏。

再之後,千千靜聽有了廣告,有了插件,甚至有了彈窗,連安裝界面都有了變化。

顯然,此“千千靜聽”,已經非彼“千千靜聽”。

然而,隨著來自競爭對手和版權方的雙重壓力越來越大,飽受版權問題困擾的百度,最終還是選擇低下了頭。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2011年,百度MP3更名為百度ting,並斥資千萬與唱片公司達成協議,向用戶免費提供正版音樂的試聽和下載。

到了2013年,百度整合包括千千靜聽等產品在內的所有音樂業務,並正式上線百度音樂。而離開人們視線許久的“千千靜聽”,也就在這時被改名“百度音樂”。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可惜,新上線的“百度音樂”難以擺脫身上的盜版痕跡,況且此時酷狗、酷我等P2P播放器也已經佔據了市場的主流。

最終,失去先機的“百度音樂”,不僅沒有取得百度所期待的領先地位,且戰且潰,而且就連“千千靜聽”原本的特色和優勢,也被丟得一乾二淨。

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百度的“溫柔鄉”,也成了“千千靜聽”的“英雄冢”。

群雄並起,格局已定,“千千音樂”為時已晚?

從一開始就走錯路的百度音樂,其結局註定是落寞的。

2015年12月,無心戀戰的百度終於出手了“百度音樂”,宣佈旗下百度音樂業務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致力於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聯網音樂機構”。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其實很大程度上,這也是百度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當年因為版權問題,百度音樂已經被下線了60萬首歌曲。

不過,這個手握大量音樂版權的太和音樂集團,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不僅為朴樹、葉蓓、竇唯、王菲、許巍等發行過唱片,簽下過李宇春、方大同等藝人。

而在此之前,百度音樂的競爭對手們也早已紛紛佈局,不僅大力購買版權,“搶錢搶藝人”,還不斷改善用戶體驗、增加用戶黏性。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QQ音樂預見性地佔據了網絡音樂行業的版權制高點,與多家唱片公司簽署了獨家音樂代理權,並推出數字專輯。而站隊騰訊的酷狗、酷我等也紛紛佈局,緊跟市場潮流,提供豐富的曲庫和貼心的推薦。

阿里則將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合併,融入到了阿里大文娛生態當中。

網易雲音樂也憑藉智能推薦和歌單功能成功突圍,並與QQ音樂簽訂了音樂轉授權協議。

經過這幾輪的洗牌,QQ音樂、蝦米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儼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百度音樂想要借合併之舉脫穎而出,打破現狀,實非易事。

要知道,合併之後的“百度音樂”已經多次換帥,但就是始終沒有起色。而且據統計,一度作為國內最大的MP3搜索入口的百度音樂,月活只有700萬左右。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如今,太合音樂對“百度音樂”進行品牌升級,並更名為“千千音樂”,應該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畢竟,版權鬥不過騰訊、產品鬥不過網易、生態鬥不過阿里,太合音樂只能打出這張“情懷牌”了。

不過,僅僅靠情懷就想重得市場顯然是不夠的,要想逆風翻盤,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

其一,擁有足夠的音樂版權。音樂市場說到底還是版權之爭,擁有足夠多的版權,才有競爭的資本。

其二,擁有平臺差異化特色。想要佔領音樂市場,絕不是簡單的買買版權就可以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要擁有與其他平臺不一樣的特色,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當中突出重圍。


被百度毀掉的“千千靜聽”捲土重來,騰訊、網易還Hold得住嗎?


從目前來看,雖然剛剛升級的“千千音樂”看起來並不具備競爭優勢,但藉助其背後太合音樂集團的全產業鏈體系和廣泛佈局,或許未來會迎來漂亮的逆襲機會。

總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千千音樂”能否再現輝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