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和買菜的區別

昨天買了輛電動自行車(電動山地車),也是花了一天的時間反覆看,反覆淘,之前也在市面上看了一些電動車,始終沒看到合意的款式,最終選擇在淘寶上購買。最終價格3000元出頭,花了一整天時間,比較了3家電動自行車及相關型號尺寸。最終選定付款。

其實我有選擇綜合困難症,就像近期在為新家選購窗簾一樣,看到現在還沒看好,還付了好幾次運費讓幾個商家寄樣品。

雖然說現在錢富餘了,生活也不像以前那樣窘迫。但是我還是保持了以前的作風,用一個詞概括就是 “很摳”!其實我現在大概可以進入買東西自由的階段(房子汽車奢侈品除外),只是多年窮下來的習慣註定了我買東西要看很久。

多數人買東西的風格無外乎就是幾種:或追求品牌,或追求價格,或追求性價比。而我的風格就是追求性價比,我想大多數人和我是一樣的,也許還要討價還價一般,這個過程也絕對不止幾分鐘。其實我們沒有想過,買股票其實也無外乎以上三種選擇,或追求好公司的極致(賺取公司成長),或追求價格便宜的極致(賺取價格差),或講究兩者平衡(價差與成長)。

其實我大多數打算短炒的股票,很多時候都是幾分鐘就做了買賣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能來自於指數的拉昇,政策風口,預判的題材等等。當然買入後我還會在當天做一下公司基本面的排查,這裡要剔除財務上是否有暗雷,產品行業地位,競爭者等等,這些信息都是通過公開信息可以查到的。這個時間大致上是一到兩天,一般兩天內我就做出繼續留還是清空短炒票的決定,盈利和虧損並不是決定我買賣的依據。對於繼續加倉直至重倉的品種,一般我會做更多的功課,包括了更多渠道上的信息源(包括公開的,網路的,股吧的),需要收集到足夠的空方和買方的辯證信息,並自行判斷是否支持。一般可獲取的信息量太少,高度不透明的行業和公司,我是不會長持或重倉的。

去年至今我大部分買入並持有重倉的股票,都是前有關注,後有功課,比如中南建設,保利地產,溫氏股份,格力電器,鹽湖股份等等,這些股在我持倉中佔據了主力倉位,而我一直以來持倉的偏好都是單股重倉*(我也知道這個毛病很不好,風險很高。當我倉位分散時恰恰說明我沒有標的股或對市場沒有信心)。你看到的我買賣很頻繁的票,其實也就是短期參與,小倉位參與,打個短差,主要是要對市場風向保留敏感度。

我身邊有很多人,買股比買菜要乾脆多了,一言不合就買入,套牢就持有,漲了就賣掉,很多時候,連這個買入的公司賣什麼東西都不清楚,這樣的做法讓人害怕,買個菜你還要看幾分鐘,買個股卻只要幾秒。

很多人都經常問我的交易系統是什麼?我想我大概是一個基於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中間的投資者,就是購買股票追求性價比的極致。

進入2018年以後,市場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我的策略就更加決定了只集中持有負債低好公司(鹽湖是個特例),小而美的企業是不存在的(或需要賭注),好公司從來都不便宜,存粹以市值論英雄的思路是完全錯誤的。行業龍頭比行業老二老三更應該獲得市場溢價。

在行業相同,行情走勢趨勢相同的情況下,能買老大絕不買老二,買老二隻有可能就是在老大已經走得比較遠的情況下,老二還沒動,才有可能。而老大老二的定義就是企業主要產品在市場的佔有率,而不是企業的規模或市值。而當老大比老二老三的估值還低的時候,基本就是市場錯誤的時候,而這時無論是趨勢投資者或價值投資者都應該買入進場。當然有些行業老大老二的定位很難,比如醫藥行業,是按研發能力,這個時候交易系統就不應該是這個方式,還有服裝市場,流行風向變化快,老大老二老三變化更快。這個定位市場龍頭的方法還應因行業而異。

買過的行業龍頭很多(僅按a股市場),但依靠內生性成長為行業龍頭的好公司其實並不多,價格低的時間就更少,這裡只有 格力電器,溫氏股份。內生性成長又優於併購式成長,低負債優於高負債(杆槓)經營。看看企業是否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溫氏股份我由於擔心豬瘟擴大,在抄底溫氏股份後反彈賣出,因豬瘟的不確定性,想再觀察,一旦還有低價的機會或豬瘟影響告一段落,我還會再度買入溫氏股份。

還有一點: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必須結合使用,就目前a股的市場環境而言,是最合適的。中國的基本面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a股不會有單邊牛市,哪天a股港股化完全了,哪天進入單邊牛市了,我們再持股不放也不遲,目前我已經看到這個進度正在持續進行。

價值投資不等於 一直持有不放到公司出現泡沫再賣,趨勢投資也不是隻看趨勢而不管公司的基本面。因為影響股價的走勢複雜因素有很多,並不全是公司基本面決定的,當然如果拉很長時間看,公司的基本面決定了股價的長期趨勢。但是這個趨勢的時間很長, 長到需要1-3年的時間,對於價值投資者,趨勢投資者更注重市場風向變化,政策變化,行業變化,市場情緒變化等因素,根據這些因素來調整自己的持倉策略,高賣低買。

價值投資者只需要做好公司的功課就可以了,而趨勢投資者需要看更多的內容,小到特朗普昨夜的推特,大到國家發佈的每一條政策,林林總總,其實趨勢投資者更累,在趨勢和價投之間做平衡更難,我目前還做不到大道至簡的交易方式,因為每次避開的風險獲得的盈利,可以為我下次大跌時迎恐慌逆向買入創造條件。正因如此,今年的正收益也是從這裡來的,正因如此,在格力電器跌出新低,不斷新低,趨勢走壞的條件下,我能夠逆向買入。

反貪反恐,這是每個趨勢投資者必備的功課,我一直不反對使用融資,但是使用融資必須提前做好計劃,什麼情況下該怎麼做,什麼情況又該怎麼做。融資不是用來滿倉持股,謂之價投,這樣做的風險在於你忽略了市場的風險,不敬畏市場。而不斷走高的股價甚至偏離了市場整體,你卻貪於公司的美好,這些都是貪。

所以,做一個趨勢投資者並不見得比價值投資者更容易,他們要克服人性和戰勝市場情緒。在別人恐慌時,你敢於買入,在市場熱情高漲時你敢於賣出,在出錯時,敢於止損,在作對時,勇於止盈。(作者:dollar_z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