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鬼谷子》

千古奇書《鬼谷子》

《鬼谷子》博大精深,充滿著權謀策略的智慧,包含著言談辯論的技巧,是中國古代思想的薈萃。雖然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有人詬病,認為此書傳授“詐人之術”,“妄言亂世”,甚至有人說它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宜唾去不道”,但這並不影響各位歷史名士對它的喜愛及讚賞。

比如,大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莊子、墨子等相提並論,進行肯定評價,寫道:“鬼谷渺渺,每環奧義。”在《文心雕龍? 論說》中,對《鬼谷子》的《飛鉗第五》和《轉丸第十三》(此篇現已亡佚)作了精到的評論:“暨戰國爭雄,辯士雲湧,縱橫參謀,長短角勢。《轉丸》騁其巧辭,《飛鉗》伏其精術。”

南宋學者高似孫評價:“《鬼谷子》書,其智謀,其術數,其變譎,其辭談,蓋出於戰國諸人之表。夫一闢一闔,《易》之神也;一翕一張,老氏之幾也。鬼谷之術,往往有得於闔闢翕張之外,神而明之,益至於自放潰裂而不可御。予嘗觀諸《陰符》矣,窮天之用,賊人之私,而陰謀詭秘,有金匱韜略所不可該者。而鬼谷盡用而洩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清代的學者孫德謙在《諸子通考》中說:“縱橫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書所以明交郊之道,而使於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險要,察士卒之強弱,識人民之多寡,辨君相之賢愚,沈機觀變,以銷禍患於無形,則張儀、蘇秦,其各安中國至於十餘年之久者,不難繼其功烈矣。”

《鬼谷子》是謀略權術、神機妙算的百變聖經。在今天這個風雲變幻、商戰頻仍的時代,它依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對經商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方面依然具有廣泛的指導作用。

比如,“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要想了解別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瞭解自己就能夠更好地瞭解別人。

比如,“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要有無窮的智慧和謀略,必須具有聖人博大的胸懷。

比如,“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一件小事才出現的時候只是一個小的苗頭,但後來可能變成泰山當中的那棵參天大樹,要見微知著。

比如,“勝於不爭不費”,不動一刀一槍、不動一兵一卒、沒有什麼花費就能取得卓越的成功。

《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注重的是辯證、實際、實戰的方法,方法論是鬼谷子的特長。因此《鬼谷子》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它甚至不推崇忠君思想,和誰在一起做事是一種緣分。如果信念一致、價值觀一致、方向一致,大家都認同這項事業,那就可以合作。合則來,不合則去。如果人不對,事情不對,那就不必對對方愚忠。

比如,伊尹五就桀,姜子牙三就商。伊尹五次去夏桀那裡做官,做一段時間發現道不同,於是又做商湯的臣子,跟著商湯做一段又跟夏桀。五就湯,五去湯,最後判定商湯這個人能成大業,有雄才偉略,有使命感,於是死心塌地跟著商湯幹。傳說姜子牙曾經為商紂做事,後來幾經周折才決定為周文王做事。

“鬼谷三卷隱匡天下,兵家七國才出一門”。《鬼谷子》分三卷:內斂智慧,縱橫智慧,成事智慧。內斂智慧講的是建功立業者必須具有的基本素養和內功修煉。縱橫智慧講如何合縱連橫,如何進行資源整合,如何進行溝通、說服、談判和演講。成事智慧講如何權衡利弊、如何量、如何權、如何謀、如何作決斷、如何去領導統御、如何去教育和駕馭人才。

2010年8月,我到天津的一所大學去講課,一位教授聽說我講《鬼谷子》,專門拿了本書看。中場休息時他找到我說:“蘭老師,這個學問不能再講了。”我問為什麼,他說:“看完《鬼谷子》兩章後,我背後發涼,渾身冒冷汗。因為它把人性的弱點完全講透了,如何揣、如何摩、如何直達人的內心,如何瞭解對方的企圖,如何掌控對方,如何制服對方,都講得太透徹了。如果不德之人得到這個東西,可能會禍害社會。”

確實,從鬼谷子的謀略和遊說原理中,我們可以學到高深莫測的詭計,也可以發現威力無比的陽謀。陽謀自然行於大道,詭計也可使於正端。計謀本無正邪之分,全看你拿來何用。學了《鬼谷子》,害人能成大奸大惡,救人也可造七級浮屠,拿去做人做事更是不敗的生存寶典!就好比一把刀子,在惡者手裡可以行兇,而在醫生手裡卻可以救死扶傷。所以我希望所有研究鬼谷子的人遵守幾個原則:

第一,樹德,建立美好的品德。指導理論我可以教給你,但是知道理論之後,既可以揚善,也可以行兇。所以,首先要樹德。

第二,逞才。人盡其才,一個人得到才能以後要用在合適的地方。

第三,知家。變成一個大學問家,變成一個思想家,變成一個有修為的人。

上乘者論道,中乘者講法,下乘者求術。我們現在學的大多數課程,其很大部分還是處在方法、技巧這個階段,是術的階段,而很少上升到道的階段。術強調的是如何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而道是指一個人心性的修持。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福報就有多大;境界有多高,眼界就有多高;胸懷有多大,發展的疆域就會有多大。一般來說,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發展比較好,可能是因為發揮了領導者的特長,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遇到瓶頸,沒有辦法突破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領導者的格局、領導者的境界、領導者的心量還在原地踏步,沒有提高。如果領導者不突破自身的境界,就可能會變成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所以,所有的學習,最根本的地方在於擴大一個人的心量,提升一個人的格局,提高一個人的境界,是在“道”上。

一把扇子核心的地方在哪裡?在扇軸。扇軸輕輕一動,扇骨和扇面就會得到很大的改變。這個扇軸就是“道”,道決定“法”,“法”是指領導的理念和價值觀,信念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規條,決定外在的行為。規條就是外在的“術”,是手段、方法、策略和技巧。所以如果境界不改變,信念、價值觀沒有改變,“道”沒有改變,術和法就像是皮毛一樣,“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外在的也不會得到太大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