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相對靜態的植物,在面對活蹦亂跳的動物時,並不一定都處於被動換打的地位。在自然界裡,就有一批因猛的植物,能夠運用它們有利的武器和狡猾的計謀反撲動物,這些植物就組成了神秘莫測的食肉植物界。其中,知名度很高的一種就是忘憂草,也就是豬籠草。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說起豬籠草名字的來歷,就不能不說它身上自帶的一副“豬籠”。其實,這個“豬籠”不過是植株中的一個器官,形狀像一個圓瓶,下半部稍膨大,看起來很像裝豬的籠子。可別小瞧這個小小的籠子,它其實是豬籠草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忘憂草之所以在自然界裡享有“昆蟲殺手”之稱,全靠這個色彩豔麗的“死亡陷阱”捕蟲囊。

讓我們看看,忘憂草是怎樣用美麗的騙局存取昆蟲的生命的吧。一隻小昆蟲正在花草從中自在地飛舞,突然一陣人的香甜味道隨風飄來,將小蟲迷惑得飛不動了。被美味吸引的小蟲急急忙忙循著香氣飄來的方向一路尋找,卻不知道,它正向死亡飛去。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原來狡猾的忘憂草為了將昆蟲引來,特意設下甜蜜的誘餌,它的“豬籠”捕蟲囊開口邊緣的腺體裡分泌出蜜汁,還散發出香甜的氣息,將喜好蜜汁的昆蟲一路引來。 無知的小蟲興沖沖地飛來,一心想採食可口的蜜汁,在空中盤旋一圈後,停向了蜜汁的所在地捕蟲囊口。小蟲落到捕蟲囊口,大口吸食著“最後的晚餐”,卻不料在黏滑的捕蟲囊表面立足不穩,下子落人捕蟲囊,成了囊中之蟲。

捕蟲囊的結構真是忘憂草的一個巧妙設計:容易落入,卻不容易逃出去。捕蟲囊的內壁光滑,昆蟲落入之後根本爬不上去。誤入陷阱的昆蟲拼命掙扎,卻像不會游泳的人落人汪洋大海一樣徒勞,最終還是被捕蟲囊裡的消化液吞噬,淹死在裡面。昆蟲屍體被忘憂草慢慢消化,吸收成為忘憂草的部分。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小昆蟲就這麼被草“吃”掉了,不過這還不是最驚人的。最驚人的當屬印度的一種名為“ Nepenthes Tanax”的忘憂草,它的捕蟲囊形似一張血盆大口,甚至能把落人的老鼠也吃掉。其強大的消化功能真是令普通的忘憂草歎為觀止。

忘憂草不僅是個陰謀家,還是個變形高手。誰能想到,忘憂草那中空的捕蟲囊竟然是它的葉子!而被人們誤當作葉子的部分其實是它的葉柄。忘憂草在發育過程中,莖上會逐漸萌發出一片片葉柄,每長出一片葉柄,在葉柄末端的卷鬚上就會出現一個捕蟲囊的芽。葉柄不斷抽長,捕蟲囊的芽也逐漸膨脹、不斷長大。葉片和嫩芽看起來很平常,但是等到它們成熟之後,顏覆常識性的東西就來了一忘憂草的葉柄、葉脈、葉子上演了角色大混亂。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忘憂草在外形上很很地“忽悠”了大眾一把。在人們的意識裡,植物的葉柄應該是短短的梗,小型草本植物的葉柄有的連一釐米都不到,但是忘憂草的葉柄又長又寬,有十幾到二十幾釐米長,四五釐米寬,還生有一條具有蠱惑性的葉脈,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葉子形態。而葉柄上的這條葉脈在穿透葉柄之後延伸成為卷鬚,連接起捕蟲囊,扮演起了葉柄的角色,有些忘 憂草的葉脈還會順著捕蟲囊外壁一直延伸到捕蟲囊的蓋子上。

忘憂草的葉柄、葉脈不同尋常,葉子也很另類。人們常見的植物的葉片都是呈扁平狀,上面交錯著葉脈,但忘憂草的葉子是一隻“瓶子”,中間空心,外形立體一一捕蟲囊。忘憂草的捕蟲囊已經完全顛覆了葉子的基本形態,有的像瓶子,有的像酒壺,有的像漏斗,有的像薩克斯,怎麼看都不像普通葉片。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忘憂草可以說是一種很聰明的植物,它不僅給自己裝備了捕獵工具一捕蟲囊,還沒有忘記給捕蟲囊造一個“蓋子”,這個“蓋子”就是在捕蟲囊上生長出來用來遮蓋捕蟲囊開口的葉片。因為描蟲囊實際上是忘憂草的葉子,所以這個“蓋子”是名副其實的葉中之葉為了獲得維持生命的營養,忘憂草的葉子膨脹成為囊狀,用來承接自投羅網的昆蟲。

因為捕蟲需要,忘憂草捕蟲囊的開口是朝著上方的,這樣一來,就增加了捕蟲囊內落人雜物造成“消化不良”的危險。但是忘憂草在進化過程中自己解決了問題,它在捕蟲囊開口處的端生長出一片葉子,凌空懸在捕蟲囊上方,形成一個天然的蓋子,把守著忘憂草捕蟲囊的大門,阻止雨水和其他雜物掉人囊裡不過,這個蓋子似乎是一次性用品,它只能懸在捕蟲囊開口處的上方,很少直接蓋住捕蟲囊口。

讓小蟲自投羅網,吞食小蟲衛生的食肉忘憂草

一些人為了形容忘憂草的敏捷,經常描述一旦小昆蟲落入囊口,忘憂草就會自動把蓋子蓋上,把蟲子困死在裡面。實際上,忘憂草的運動神經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發達,它的蓋子一且閉合就再也打不開捕蟲囊也就因此失去了作用,所以這個蓋子不會輕易閉合。忘憂草捕蟲的習性使它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大出風頭,成為吃肉植物的重要代表。忘憂草是一個美麗的名字,但這種忘憂草卻是草從中小昆蟲的噩夢,它們在覓食時時刻擔憂會落入死亡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