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今天的城市面貌這麼難看。

如果長春的面貌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今天會不會成為一個可以收門票的城市?

許多耐看的建築被拆除和破壞,取而代之的是灰頭土臉又足夠輕佻的苟且之作。

在被拆的老屋周圍埋葬了許多失落的故事和鄉情,許多人離那個熟悉的自己越來越遙遠。

的確,在今天的城市裡具有說服力的建築非常罕見,以省事為標準的樓群們飽蘸著這個時代的對付。

經過多年“保護性拆除”“棚戶區改造”“綜合治理”,從扒房子到暖房子,長春對塗抹自己的歷史彷彿有著至死不渝的堅貞。

於是,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這座城市如同穿著一身假名牌來到世人面前。

缺了自身文化的匹配,城市會變得大同小異。

沒有獨特性的城市,雖未必一定醜陋,卻只配擁有拾人牙慧的美感。

閒話少說,開始上圖: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偽滿國都建設局/新京市公署舊址 今長春市委所在地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長春取引所舊址 東廣場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南廣場 朝鮮銀行 長春為數不多的辰野式(英式古典)建築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日本領事館舊址 今省政協所在地 另一座辰野式建築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大佛寺/偽滿紅卍字會舊址 曾經的市圖書館

位於人民大街解放大路交會西北角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日滿軍人俱樂部舊址 今省公安廳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滿鐵乘務員宿舍 今站前國商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基督教會 站前人民大街上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福順棧、悅來棧等旅館 站前東側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承載著無數人城市記憶的長春站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長春歷史上第一座火車站——沙俄修建的寬城子站 位於鐵北中車集團院內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滿鐵附屬地望火樓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金泰洋行/秋林公司(三商店) 以及整條長江路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勝利大街 長春最早的電影院——長春座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珠江路口 和老郵局相映成趣的警察署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民康路三道街口 華俄道勝銀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西民主大街 意大利與德國公使館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偽滿大同學院主樓 位於今吉大南嶺校區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人民大街 三中井大廈/長百大樓舊址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孝子墳 昔日的長春名勝

雖然後來在朝陽溝復建

但歷史遺蹟離開了地域便沒有了價值

如同把天安門拆掉在上海復建一樣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長春文廟 和孝子墳同樣糟糕的例子

保護性拆除後創造性新建了一組

和原建築毫無關聯的“古蹟”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關帝廟(朝陽寺)舊址 長春大橋西側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最後是老城門系列 全無蹤跡

在上篇推文中,一些留言對殖民時代留下的建築遺產的消失表示不以為然,甚至將這些陪伴了人們數十年的老屋稱作屈辱、罪惡的建築,聲稱理應拆除。

印象君十分懷疑並且輕蔑這份無端而又膚淺的“愛國”言論。

儘管那些話聽起來似乎有理。

然而,將“愛國的厥詞”放在沉默的建築面前和放在敵人的鐵蹄和刺刀面前,意義完全不同。

這些和平年代裡輕佻廉價的“正義之言”,只體現了人們狹隘的喜惡和虛弱的教養。

殖民時代留下的老屋們如同我們家中的長輩,曾經蒙冤受辱,不管他們讓你感到恥辱還是悲傷,都必須直面,這便是歷史。

不需粉飾,不需逃避。

承認自己曾經落魄的過往要比成為一個沒有記憶的人好得多。

在BBC推出的史詩級紀錄片《文明》中,主講人西蒙說:“什麼是文明?當文明的對立面將其全部的粗暴與殘忍,狹隘與毀滅欲展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便知道了文明為何物。”

那些年,長春認真拆毀的老建築(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