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廣西:你不知道的芋頭扣肉

靠山吃山,一直是中國家庭最傳統的飲食方式。即使在農業和交通物流及其方便的今天,食物已經沒有了時間、地域的限制。雖然我們很容易可以吃到澳洲的牛扒、或是東南亞的水果等等舶來食品,但是本地特產的食材仍然是中國人餐桌上佇立不倒的常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你來自哪裡,家鄉的水土培育出來食材的味道,永遠植根在你的味覺裡。

荔浦縣位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面100公里,居桂林、柳州、梧州三市之中心,山青水秀,芋頭產地很多,可芋頭裡最好吃的還數荔浦芋,荔浦芋頭因其廣西獨特的水土,故口味與別處不同,口感爽滑、香、綿。 它個頭大,含有粗蛋白、澱粉、多種維生素、較高的鈣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強身健體之功效,既是製作飲食點心、佳餚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

味道廣西:你不知道的芋頭扣肉

剖開芋頭可見芋肉佈滿細小紅筋, 類似檳榔花紋,載培學稱之為檳榔芋。母芋橢圓形,子芋5個~8個。以產母芋為主, 一般單個重1000~1500克,大的可達2500克。芋肉白色、質鬆軟者品質上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澱粉)、較高的鈣和一定的維生素。

荔浦芋頭曾作為廣西的首選貢品在歲末進貢皇家大典。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極盛。前幾年火爆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麼一齣戲:劉羅鍋被髮配到廣西某地作縣令。中秋節選供品時,就選了荔浦芋頭,使皇上龍顏大悅。除了深受皇帝的青睞,荔浦芋頭也是每個荔浦人最愛的家鄉味道。

味道廣西:你不知道的芋頭扣肉

清嘉慶年間,廣西桂北廚師取用荔浦芋與豬肉製成了荔浦芋扣肉,成為桂北一帶居民婚嫁和節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用豬五花肉和荔浦芋煮、炸、蒸而成,成菜色澤金黃,肉質酥鬆,肥而不膩,芋片芳香,肉片味純,荔浦芋頭口感細膩,蒸熟後口感芳香,正所謂一家蒸扣,四鄰皆香。

製作芋頭扣肉需要精品五花肉1000克,香芋1000克,醬油4大勺,白糖1大勺,酒2大勺,八角適量,大蒜4瓣,桂林三花豆腐乳4塊。

味道廣西:你不知道的芋頭扣肉

五花肉洗淨後,切大塊,放冷水中燒開焯水。用兩大勺醬油醃抹1小時。再將荔浦芋頭洗淨去皮後切1公分厚的大片。放適量油在鍋內,把芋頭炸成表皮脆的狀態,用筷子敲能發出聲音即可。油鍋中放醃好的五花肉,如果買了帶皮的,炸之前用牙籤在豬皮上多扎幾個洞。過油後的五花肉切成1公分的厚片,把調料放在大碗中調勻。每個肉片抹上調料後,立著放在大碗中,一片肉片一片芋頭片地排列。最後把調料淋在肉片和芋頭片上即可。最後入蒸鍋,大火燒40分鐘。

蒸好後取出,等到芋頭和肉都冷卻後,拿出一個大碗,把芋頭和肉塊互相鑲嵌著立著排入碗內,這時碗內就是一塊肉一塊芋頭排成,這些東西只能與碗口平齊。再將這碗扣肉放入高壓鍋蒸煮一刻鐘,拿出來後,用一個比碗口大的盤子倒扣於碗上,最後將碗和盤子迅速翻轉過來,將碗拿開,盤中就是一道做好的扣肉了。

味道廣西:你不知道的芋頭扣肉

荔浦的青山秀水培養出了聞名天下的芋頭,芋頭也哺育了祖祖輩輩的荔浦人。從昔日的皇家貢品到今天百姓餐桌上的佳餚,從製作工藝繁複的荔浦芋扣肉到最家常的芋頭小白菜,在廣西桂林市荔浦縣,簡單的芋頭在廚師手中變換為各種形狀、各種口味的美食。如今的芋頭扣肉,已經成為了廣西人年菜的必備,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日常生活,芋頭扣肉已經成為了廣西美食的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