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祕|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順利發射升空。9月27日,北京時間16:41至17:01,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標誌著中國繼美蘇之後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歷史揭秘|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這短短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身在太空的神七航天員3人經歷了怎樣的生死瞬間,太空行走的過程極為艱難,差點沒能完成任務,更是險些釀成火災。

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把出艙時間定為9月27日下午的16時30分左右,原因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國內外的觀測站能夠共同觀測到飛船在天上40分鐘左右的活動情況。

歷史揭秘|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16時11分,航天員對航天服做最後檢查,飛控中心確認航天員吸氧排氮結束,醫生與航天員通話,航天員表示感覺良好。

16時16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出站指令。

16時20分,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洩壓。10分鐘後,“神七”開始進入測控區,“遠望三號”發現目標。軌道艙內氣壓降至2千帕,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神七”狀態良好,艙外航天服正常,飛船工作正常,軌道艙洩壓正常。

16時34分,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打開軌道艙門,按程序啟動出艙”。

歷史揭秘|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16時35分,翟志剛在劉伯明的幫助下開始出艙。

在太空打開艙門可並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門把手一轉就開了。航天員第一個動作是解鎖,然後拉住艙門手柄把門開到60度,等到艙內外壓力平衡,這時候艙門才能完全打開。

因為空間很狹小,只能容納一個人接近艙門操作,翟志剛艱難地移動到艙門旁,抬起手臂,非常費勁地開始逆時針轉動把手。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兩分多鐘,艙門上的把手轉動到了打開位置,可是,當翟志剛拉動艙門時,艙門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打開!

歷史揭秘|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他調整了一下身體,重新用力拉了幾次,艙門拉動了一點,但是立刻又收了回去,關死了!因為用力過度,翟志剛不禁發出了粗重的喘息聲。

這是在地面上演練時擔心過的問題,沒想到還是出現了。

這時候,翟志剛與地面指揮中心進行了保密通話。他一邊調整姿態休息,一邊自言自語,門為什麼會自動彈回去呢?怎麼好像有一股向外抽的力量?

撬開艙門的一個縫,會感覺到一股向外抽的力,很急促,很頑強,力量很大,這在地面上訓練時是沒有遇到過的。後來翟志剛回到地面後,仍不時想起這短暫又漫長的時刻。這可不是在家開門,開不了就算了,這是在太空開艙門!這是任務!這是必須完成的使命!時間就是現在!翟志剛說:“雖然開艙門這個動作在地面練過很多次,但是在太空中實施這個動作和地面還是很不一樣的,差別很大。地面時訓練是在水槽裡模擬一個失重環境,但在太空中,我跟伯明將艙內壓力卸到只剩一個千帕時,開始開啟艙門”。

本來,開啟艙門的條件就是當氣壓艙洩壓到1千帕時,就完全達到了開啟艙門的必要條件。但是翟志剛用力拉了三次,艙門居然沒有順利打開,這是在訓練中從來沒遇到過的情況,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本來訓練時一個簡單的開始步驟,從來沒在這裡出現過問題,可現在帶了太空,一個簡單的打開艙門竟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致命關卡。

看到翟志剛打不開艙門,在一旁幫忙的劉伯明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劉伯明說:“艙內位置很小,我主要是提供精神鼓勵。我當時讓他加油,也感覺到他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了。當時也有點急,看到他用了這麼大的力還沒打開,就說還給你鼓最後一次勁,如果真是沒力氣了,我們就交叉換位,我可以用全力幫你把門打開,然後再交叉換位,你再出去。這在地面的時候也都練習過。”

短短的幾分鐘,翟志剛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劉伯明把翟志剛的腿部抱住,起到一個固定作用,這才讓翟志剛找到了著力點。

歷史揭秘|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生死瞬間(上)險些任務失敗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航天員必須儘快打開艙門,在下一個測控區完成出艙活動。翟志剛用輔助工具撬了兩次,拼勁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茫茫太空的艙門。然而,艙門才一撬開,剛看到美麗的地球,艙門又給吸回去了!什麼情況?

這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看來,氣閘艙雖然經過充分洩壓,儀表也顯示艙內已經達到了出艙的條件,但艙內不可能是絕對真空,人類目前還很難辦到這一點,所以艙內外自然就會存在一定的壓力差。 這次艙門打開困難,光壓的問題可以忽略不計,要知道那連一根頭髮絲的壓力都比不上。但熱輻射和熱沉的問題倒是應該重視,因為艙內洩壓到接近真空之後,艙門外面受太陽照射,溫度升高,而艙門裡面卻是低溫,在這種情況下材料會發生形變,也可能造成打開費力的情況。

劉伯明在上天前曾說過,有些特殊情況是在地面模擬不到的。訓練條件不具備的,我們就做一些安全預想,尤其是飛船啊,外太空的環境變化引起的一些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我們儘量都把它想到。

可真實的情況還是超出了航天員的設想,這樣的突發情況讓所有人都渾身一冷、精神緊繃。

在劉伯明協助之下,翟志剛經過7分鐘的全力操作,最後終於奮力一拉,把軌道艙艙門完全打開。

艙外的地球上,恰好有一架飛機飛過。此時“神舟七號”處在渭南和青島測控站的測控之中,是整個飛行任務過程中最靠近北京的一次。

從開艙門到完全打開,過去了7分鐘左右的時間,在那樣一個令人緊張焦慮的時刻,這7分鐘顯得無比漫長,要知道,不僅僅是正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還有地面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及無數的航天事業工作者。

艙門打開之後,翟志剛休息了幾秒鐘。16點43分,作為我國第一個、世界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翟志剛把第一條安全索固定在艙外的安全扶手上,並慢慢爬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