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嘉賓、諾獎得主薩金特:粵港澳大灣區可媲美舊金山大灣區

9月5日,第十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在廣州開幕,本屆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由“9+2”各方政府共同主辦,廣東、江西兩省政府共同承辦,以“共享灣區機遇 開放創新發展”為主題。泛珠三角區域的政要、商界領袖和海內外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就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引領帶動作用,在新時代務實推進泛珠區域合作與發展進行了充分探討和交流。

他山石智庫特約嘉賓——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受邀參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摘編:

他山石嘉賓、諾獎得主薩金特:粵港澳大灣區可媲美舊金山大灣區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正在受益於中國的發明創造。來到粵港澳大灣區讓我想起舊金山大灣區,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我們都知道硅谷成功的原因可以主要歸結為三大點:

(1)有很多大學集聚在此

(2)有很多優秀的工程師駐紮硅谷

(3)大學與整個產業之間聯繫密切

在我看來,整個泛珠三角區和舊金山大灣區有很多相似之處:

從表面上看,自然環境很相似,都有美麗的風景。不管是灣區內部的美麗規劃,還是灣區整個的山川綠化都很相似。氣候環境也很相似,只是泛珠三角區稍微熱一點。兩大灣區還都有著各自最棒的美食。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從本質上看,兩大灣區都有:(1)很多好的大學,(2)優質的人才,(3)企業家眾多、風投資本豐富,(4)完善的金融、銀行與保險服務,(5)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大學和企業擁有開放的態度、良好的競爭與合作。

科學家和創造家們交流互鑑、相互合作、共同配合、互相挑戰,這樣才能使得城市群持續創新。這地方有很多人善於把科學家、工程師的發明成果產品化。就像咖啡店能夠把好的人才聚在一起碰撞思想一樣,這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讓我感覺到美妙的地方。

我不得不加一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看起來更加完備。香港和廣州、深圳之間的通勤時間只需要一個多小時,這在美國的城市之間也是很難做到的。

現在,我們懂得如何通過召集一群優秀的工程師來鼓勵創新,我們把他們召集在一起,提供優質的資源和環境,然後就能產生好的結果。但我們並不擅長描述個人行為。當所有的微觀個體聚集在一起,失敗和成功有著同等概率,但創新正是由此而來。

未來,如何能夠讓那些有想法沒錢的人從風險投資以及銀行那邊獲得融資,把產品完成落地非常重要。

他山石嘉賓、諾獎得主薩金特:粵港澳大灣區可媲美舊金山大灣區

在下午“對話粵港澳大灣區”的活動中,圍繞建設科技灣區的議題,薩金特還與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香港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梁錦松、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洪共同展開了討論。

薩金特表示,“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學科技、計算機等新技術,正在加速我的研究項目。人才的流動,不僅僅從大學到商界,同時也要有反向流動,從商界流動到大學或研究機構。這是激動人心的事情,對應用科學來是非常好的。在座嘉賓的公司技術得到應用、在電腦上得以實現,對於教授和大學來說,也是非常令人興奮和高興的事情,對學生也是如此。作為研究機構,我們需要研究、也需要應用,最後才能得到好的結果,我認為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