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嘉宾、诺奖得主萨金特:粤港澳大湾区可媲美旧金山大湾区

9月5日,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本届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由“9+2”各方政府共同主办,广东、江西两省政府共同承办,以“共享湾区机遇 开放创新发展”为主题。泛珠三角区域的政要、商界领袖和海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在新时代务实推进泛珠区域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充分探讨和交流。

他山石智库特约嘉宾——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受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摘编:

他山石嘉宾、诺奖得主萨金特:粤港澳大湾区可媲美旧金山大湾区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正在受益于中国的发明创造。来到粤港澳大湾区让我想起旧金山大湾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都知道硅谷成功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三大点:

(1)有很多大学集聚在此

(2)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驻扎硅谷

(3)大学与整个产业之间联系密切

在我看来,整个泛珠三角区和旧金山大湾区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表面上看,自然环境很相似,都有美丽的风景。不管是湾区内部的美丽规划,还是湾区整个的山川绿化都很相似。气候环境也很相似,只是泛珠三角区稍微热一点。两大湾区还都有着各自最棒的美食。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本质上看,两大湾区都有:(1)很多好的大学,(2)优质的人才,(3)企业家众多、风投资本丰富,(4)完善的金融、银行与保险服务,(5)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大学和企业拥有开放的态度、良好的竞争与合作。

科学家和创造家们交流互鉴、相互合作、共同配合、互相挑战,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群持续创新。这地方有很多人善于把科学家、工程师的发明成果产品化。就像咖啡店能够把好的人才聚在一起碰撞思想一样,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让我感觉到美妙的地方。

我不得不加一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起来更加完备。香港和广州、深圳之间的通勤时间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这在美国的城市之间也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我们懂得如何通过召集一群优秀的工程师来鼓励创新,我们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然后就能产生好的结果。但我们并不擅长描述个人行为。当所有的微观个体聚集在一起,失败和成功有着同等概率,但创新正是由此而来。

未来,如何能够让那些有想法没钱的人从风险投资以及银行那边获得融资,把产品完成落地非常重要。

他山石嘉宾、诺奖得主萨金特:粤港澳大湾区可媲美旧金山大湾区

在下午“对话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动中,围绕建设科技湾区的议题,萨金特还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梁锦松、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共同展开了讨论。

萨金特表示,“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学科技、计算机等新技术,正在加速我的研究项目。人才的流动,不仅仅从大学到商界,同时也要有反向流动,从商界流动到大学或研究机构。这是激动人心的事情,对应用科学来是非常好的。在座嘉宾的公司技术得到应用、在电脑上得以实现,对于教授和大学来说,也是非常令人兴奋和高兴的事情,对学生也是如此。作为研究机构,我们需要研究、也需要应用,最后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我认为这是非常棒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