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生命最後十分鐘》的一點感想

育兒育己,因材施教。你好,我是姚萍。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觀察和經驗。這是第113篇文章。

早上,看了視頻短片《生命最後十分鐘》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騰訊視頻搜索可以看。是來自“國家地理頻道”的記錄。給你分享一下。

姚萍:《生命最後十分鐘》的一點感想

1985年8月12日,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日本航空123號航班飛機飛往大坂,原以為就是一場尋常的旅行。人們在機場尋常的道別尋常的再見,家人們互道珍重,相約再見。一如既往地登機,開心地啟程了。十二分鐘過去了,空乘人員像平常一樣幫助客人安排就坐。

“轟”的一聲,機尾爆炸性減壓。機艙裡壓強突然改變,乘客痛苦地捂著耳朵,尖叫著。飛機上的液壓系統損毀失效,飛機在空中顛簸,乘客紛紛用吸氧面罩,恐懼和驚慌充斥著整個飛機。飛機完全失控,機長和副機長在極力地控制飛行。

可是一切並沒有因為挽救而改變,飛機在空中混亂地飛行,可以說是掙扎了30分鐘。面對即將的死亡,有人驚慌,有人絕望,還有人雙手合十慌亂地祈禱。有的人已經絕望到放棄吸氧。

混亂,驚恐,痛苦,絕望已經讓人重新感覺到要做些什麼。一箇中年人開始為家人寫下最後的話:麻理,津尤,知代子你們要好好照顧媽媽。爸爸真的很遺憾,這次一定沒救了,我這輩子都不想坐飛機了,上帝請保佑我。沒想到昨天和大家一起吃飯竟是最後的訣別。無論發生什麼事,兒子,拜託你了!老婆,發生這種事我真的很遺憾,再見,請照顧好孩子。

其他人也在寫著:現在六點半,飛機打著轉,正在墜落,迄今為止,我真的很幸福,感謝你們。

智子,好好照顧我們的孩子,就像我要遠行一樣。

只有一對銀髮的老年夫婦,相互對視,伸出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飛機機頭開始向下,開始下墜,孩子手中的飛機模型也掉落在地上,就像這個飛機一樣,在飛行員的尖叫中,這架飛機衝向山上,爆炸了。雷達顯示墜落地在橫田。隔天的報紙上顯示, 524名乘坐的日航飛機墜毀。

背景音樂中一些警報跟大喊的聲音,都是墜落前,駕駛艙的真實錄音,這是生命最後十分鐘的人們的真實反應。看的時候,我似乎能感受機上的乘客的驚慌恐懼和緊張,看完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有些出汗了。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在面對生命最基本的訴求的時候,一切都沒有活下來顯得彌足珍貴。一切身外的追求顯得蒼白無力。

小的時候,就覺得人一定要成就一番事業。要驚天動力,要在競爭中凸顯英雄本色。對結果的追逐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最後要總結,最後總要有的說才行。經常看到很老的人,行動不便,拄著柺杖,坐在輪椅上,躺在床上。會想到他們年輕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年輕有力,行動自如。

不是說一切的努力都毫無意義,在生命的終結時一切皆是空。而是有種很強烈的感覺就是覺得生命應該平衡。就是過份追求功名利祿,到後來,生命最後一刻,大多數人想的還是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是否多一點的陪伴和多一點的工作之間該找一些平衡。

不得不承認很多人在一方面的確成就了自己,但從生命的整體而言,卻是以犧牲為代價的。捨棄了生命裡其他的很多東西換取了某方面的成就。是否在生命的彌留之時有過後悔。畢竟人生的追逐是無止境的,但是有些彌足珍貴的譬如說健康親情友情和愛情,卻沒有半點儲蓄。

我的覺得人生是在各個方面比較平衡比較好,單純的擁有財富,而健康預警和人際關係告急,不能說是圓滿的人生。單純追究精神維度的成長,人際關係和諧,卻吃了上頓沒下頓,也不是真正的富足的生活。

平衡的人生,就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做了你應該做和喜歡做的事情,即便有一日,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生死,我們走的時候,也許會遺憾,至少不會後悔。

人生來就是不完美的,就像一個待時間和閱歷打磨的石頭,經過各種洗禮,自我的不斷修煉,才能從人性上變得更加完善和完美,才不枉人生,不至於陷入輪迴。人生總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你在什麼位置了。

知道不等於做得到。經過一些事,見過許多人,走彎了一些路,做錯了一些事,看錯了一些人,幸遇一些人,成就了一些事,還有很多沒有來及做,這樣就是一生。

在某時某刻,看到這樣一個短片,想到了這些。就和你說說。有個事業上小有成就的一位女性,在朋友圈的簽名上寫著無所畏懼,你就無所不能。大概講得是很多人缺乏的勇氣。我總覺得太激進,想來想去,人自我過於卑微渺小和過於膨脹都是要不得的。至少不符合生存之道。

人最大的大言不慚就是這個世界沒有給過你什麼。謙卑之心常懷,感恩現在所擁有的,是最基本的禮貌。絮絮叨叨這麼多,感謝你的閱讀。

今日話題:看到視頻你想到了什麼?

作者簡介:姚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教育和心理線上學習超過1000小時,擁有高中教師資格。混跡於各種寶媽群7年。熱衷於思考和解決各類育兒和親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