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綠松石也有品相問題。品相關涉審美,就如鑽石有感光度,翡翠有種一樣,綠松石的品相如何,直接影響她的身價。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談及綠松石的品相,就要涉及綠松石的結構,知道綠松石的開採過程。一般說來,綠松石結構較為鬆散,為顆粒狀結核體,依靠和附著在岩石上,伴有生物、礦物晶體。石英和哇酸鹽石,含銅含鐵較多,因為綠松石主要是一種不透明的寶石,她以鮮豔的顏色取勝。那種透明綠松石,更是寶中之珍。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綠松石的開採歷史很長,可查的資料有幾百年的歷史。過去開採主要是手工作業,生產力低下,一年的開採量微乎其微,上世紀末,綠松石的開採進入機械化作業,炸藥不受限制,一天的作業相當於過去幾十年的開採進度,產量以噸位計。由於使用炸藥,許多綠松石在開採的時候,就遭到了損壞,不論是觀賞石和用於飾品的小籽兒,破損的綠松石就有粘,有補的情況發生,裂紋都會用膠處理,這就影響了綠松石的品相。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改變這種狀況,還是市場的力量。有粘有補的綠松石會被認為是商家做假,而貶損綠松石的價值。其實,這其中沒有假,就是因為破損了而已,遭遇了市場的冷遇,開採會變得細膩了,文明瞭,遇有一塊大的松石,不會再去狂轟亂炸了,慢慢地掏,細細地挖,因而這也是資源即將枯竭時市場上還有這樣大塊的觀賞石逐漸增多的原因。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綠松石的品相也與自身生存有關,眾多的綠松石與結核體鏽在一起,成為一個葡萄狀的整體,因為摻雜銅鐵元素,使綠松石藍中帶綠,綠中泛黃,黃中沁翠,看上去或斑斕或雅緻或豔得誘人,讓人愛不釋手。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品相因具體的松石而異,很難給一個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正如人的素質和品德一樣,很難一言界定。看一個人,僅看外貌是不行的,還要看說什麼、做什麼、怎麼說和怎麼做,會溢透出其人的素質與品格。看一塊綠松石的品相,除了看其是否完整,是否粘補,是否染色,主要看她的結構、她的顏色和她的形狀。綠松石觀賞石走進市場以後,形狀成了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雖然綠松石都要經過剝去表面雜質,打磨光亮,沾蠟處理,形狀是否天然,自成一體,看上去有韻味也很關鍵。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這裡談的綠松石的品相,主要是針對綠松石觀賞石的,至於作為文玩配珠和珠寶的綠松石,品相的問題也是十分明顯的,只不過與觀賞石不同罷了。我收藏綠松石觀賞石,重形、重質、重色。形要自然,質要堅硬,色要好看。綠松石是有色寶石,重在有色。收藏綠松石的人就自然是“好色”之徒。然而,我和別人的區別是,色不一定全是綠的,全是葡萄狀的,斑斕五彩的也行,疏朗的也行,還要看“身段”、看形狀,天然否。觀賞石重在觀賞,沒有形狀,就少了一大看點。此外就是質了,就是完整性了。一般說來,綠松石有色有形,質也不錯。越藍的寶石硬度越大。也有另外的情況,綠松石也有幾種黃色的寶石,也是很硬的,如醬黃、金黃的、沁綠的,都是硬度很大的寶石,也是我的最愛。因為她有“色”呀,金黃富貴,醬黃五彩,看上去吉祥!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這是不是有點“俗”,大紅大綠常被國人看作“俗”。大紅大綠熱鬧呀,很喜慶,“春晚”通常都是大紅大綠的,它為啥不弄個大黑大白,弄個雅緻的,安靜的。果如是,那結果你去想象了。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的品相美

我們從綠松石的品相中看到美,就是看完整的美,顏色的美,自然的美。只有自然的美,才拒絕和摒棄了我們文化中所有自以為是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