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楊公親手做的祠堂

楊公久住于都、興國等地,遍遊贛南的名山大川、踏勘、擇定了難以數計的吉穴佳壤。于都縣寬田鄉楊公村的管氏宗祠(繼述堂)的祠址,就是楊公擇址、定向的。

這裡面有一個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傳說:管氏建祠之前,

來看看楊公親手做的祠堂

來看看楊公親手做的祠堂

曾派人往興國三僚聘請楊公在起工那天擇基定向。開工那一天,楊公穿著舊長杉,手裡拿著雨傘,背上揹包袱,風塵僕僕來到管屋建祠的芒壩,他看見許多村民正忙著平整地基,便坐在邊上張望。管氏族人見他衣著平常,也就懶得理睬。楊公在芒筒壩四處走動,東張西望,最後累了,自己找了一張板凳坐下,休息了一會,見還是無人招呼自己,心中甚為不快,便起身走了。

楊公離開後,有個泥水匠才說:“哎呀,剛才那個人好象是楊救貧。”大家便議論起來,恰好管家的頭人來了,聽說剛才楊救貧來過,立即派倆個人去追趕,要把楊公請回來點化祠堂風水。倆個人趕上楊公後,向楊公說明頭人的要求,楊公不肯回去,無奈這倆個人拉拉扯扯,楊公脫身不得,只好說:“我剛才坐的地方,有一張椅子,你們的祠堂就照那張椅子的座向做吧。”

這倆人回去覆命後,頭人就照椅子的座向建祠。祠內牆上現在還有一首這樣的佚名詩:板凳定向顯靈通,人丁興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猶在,芒筒壩人稱楊公。過了一年,楊公又路過芒筒壩,這時祠堂已經完工。管事人見了楊公,趕緊攔下來,請他看看有無風水上的綻?楊公繞著祠堂轉了一遍,看見大門前有個幫工在挖坑,就過去問他挖坑做什麼?那工人說挖坑樹“桅”杆石。

原來他是挖坑安放“旗杆石”,錯說成了“桅杆石”,楊公就問管事人說:“你們是要會動的桅幹,還是不會動的桅幹?”那管事人認為會動是活物,不會動是死物,便說要會動的。

來看看楊公親手做的祠堂

古代習俗,要出了大官,門前才樹旗杆石,旗杆是不會動的。會動的是船上掛帆的桅杆。結果,管氏祠堂做好後,管氏很長時間盡出撐船的,出不了官員。

事情很怪,後來楊公死在芒筒壩附近的藥口,後人就將這一帶改稱為楊公壩了。

來看看楊公親手做的祠堂

現管家祠堂存有幾幅楹聯:名揚百千萬年仙蹤永駐文鉗三十八代

德澤長存靈應九州圖書有象悟通消息達天機造化無形參透盈虛成大道萬國朝元自古天下重名此仙有幾能使山川生色惟公獨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