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满洲人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满洲人的中秋节应该叫八月节,中秋节是汉族习俗叫法,因为现在主流媒体文章都按汉族习俗称中秋节,所以我们逐渐也使用了中秋节一词。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以上三张图,是宗亲富察茂林先生设计并提供给我们的,在此表示感谢。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这是墨林格格为我们写的满文书法秋分,昨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这是墨林格格为我们写的满文书法作品中秋节,在此表示感谢。

关于满洲人过八月节(或称中秋节),我们以前发过很多文章,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下边给一下过去发的主要文章,大家可以点击进入,了解满洲人过八月节的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请看《中秋节源于蒙藏友好的传说》。

中秋节休息几天呢?请看《清朝中秋放几天假?》。

中秋节的公休日跟现在一样,是一天假。但清室庆祝隆重,借机拉近与众大臣及百姓关系,要过三天。

那清宫了怎么过中秋节呢?请看《中秋节夜访清宫,看看清朝皇帝如何过中秋!》。

清朝贵族怎么过中秋节呢?请看《《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以前流行八月十五杀鞑子说法,那满洲人到底有无过中秋节?请看《满族人与中秋节》。

所谓八月十五杀鞑子,是革命党编造的彻头彻尾的谎言。请看《“八月十五杀鞑子”原来是革命党反满人士炮制出的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女真语,请看《“八月十五杀鞑子”源于女真语》。

那么满洲人过中秋节有什么习俗或老规矩吗?请看《满族人过中秋节的老规矩,这些您知道吗?》。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为消除八月十五杀鞑子谣言的影响,就以前我们论述要点再说几句。

谣言说:在元朝末年,汉人不堪蒙古人(鞑子)的残暴统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有些版本作“月圆杀鞑”的字条藏在月饼里分发给其他人,纷纷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

这些“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不是信史,因为元末农民起义是在弥勒白莲教的煽动下起事的,地方豪强群起争霸,经过十多年的鏖战,元朝政府才倾覆。现今各种类型故事所讲述的元朝虐政,有明显的挑拨种族矛盾的刻画痕迹,如所谓的“十家汉人养一鞑”、“十家合用一把刀”、“姑娘出嫁,甲主先取得初夜权”、“二十户汉人编成一闾,派蒙古人当闾长”等,而这些挑拨种族矛盾的故事原型,都见于清光绪年间首次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烬余录》,反映苏州吴县在元兵进入后所受到的残虐待遇。但这本《烬余录》后世普遍认为是一本后人所托的伪书。这本所谓的徐大焯著书,在南宋“成书”之后,一直被“保存”民间,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反满义士”发现、印刷,期间跨越了700多年的历史,它记载的所谓“史实”,除了自说之外再无他书提及,所以有人认为清末革命党为了反满革命,造出了一大批“珍贵的皇汉排满主义书籍”

关于“八月十五杀鞑子”一词来源于女真语,认为这句并列合璧词,“八月十五”是汉语,即指“仲秋之月”,“杀鞑”是女真语xaratala,意思为“直到发白”“直到月圆”,“子”女真语gi,意思“具有什么属性、状态”“以.........”。Xaratala + gi,意思是“具有直到发白月最圆状态的”,这个状态只有八月十五有,所以意思也是“仲秋之月”的意思。“八月十五+杀鞑子”合起来的意思是“八月十五月最明”,“八月十五具有月最明状态”。只不过最早女真人流行的语言习俗,因为受女真人生活影响,而流行广泛。后来革命党借此包装成他们的谣言。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满洲人的中秋节,可与萨满祭月神有关。而到大清乾隆爷的时候,因为乾隆爷生日是八月十三日,改日就是万寿节,离中秋节非常近,故可以一起过。

而我们乾隆爷属兔,北京就开始了八月十五供兔爷的习俗,实际上就是纪念我们的乾隆爷。


满洲人的中秋节叫八月节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八月节快乐!

作者富察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