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很多職業夥伴們與企業運營管理者,在企業發展中,很少會碰見這麼專業的人力資源話題,到底人力資源話題帶給我們什麼結果呢?許多的創業老闆們都很熟悉自己的創業產品及自己的經營模式,或者再大些叫做商業模式,但是一直沒有碰見人力資源體系話題,直到自己發展到一定階段,碰見自己的瓶頸後,才去更多的關注人才問題,招聘問題,留人機制,企業文化,或者再開始談老闆修養格局等等,現在這篇文章,摘自阿里模塊,詳細的交流到了組織結果的幾個階段和需要正式面對的人才觀話題!

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阿里資深運營總監、湖畔學院負責人

雖然員工身處職場,但阿里希望這還是一個情場,甚至道場。好的組織不僅會讓員工獲得職業發展,還能得到真正的人的成長。如同每個個性鮮明的人,一家企業也擁有強烈的個性特質,阿里的個性特質就是人的“味道”——人才固然是寶貴的,但每個人內心的那團火更寶貴,它將能照亮不可預見的未來。

如果用兩句話來概括阿里的人才發展,那就是“人事合一”和“虛事實做”

所謂人事合一,就是借事修人,借人成事。員工在阿里工作5年會有個成人儀式——只有在阿里待滿5年才能真正成為“阿里人”,經歷足夠多的挫折、委屈、變化,才能充分感知阿里味,並由內而外地散發出阿里味。我們對所有團隊領導者的要求也是既要做成事,還要帶出一支隊伍。阿里人才發展和組織發展的核心原則是緊貼業務場景,基於業務實際需要發展人,發展組織。

所謂虛事實做,由於領導力、文化、員工成長的內在體驗是虛的,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事情將人的內在體驗落地,在業務中沉澱寶貴的體驗與感受。舉例來說,在阿里每完成一項工作,大家會再多花5分鐘談談個人的感受與體驗,來加深對業務的理解以及彼此間的情感。

1

阿里巴巴的九板斧體系

但凡一家優秀的公司,都必須要形成對自身的獨特看法和視角。藉著阿里形成領導力的“九板斧”體系,大家可以對阿里“人事合一”有個體感。

九板斧體系主要分為三層:

“腿部”包括拿結果、Hire&Fire、建團隊;

“腰部”包括定策略、做導演和搭班子;

“頭部”包括定戰略、斷事用人和造土壤。

每一層級的領導者只需練好三門“絕技”或關鍵點即可。

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阿里領導力“九板斧”體系

從縱向來看,九板斧背後也有著清晰的脈絡,第一是做事情,第二是培養人,第三需要打通人和事之間的“任督二脈”。

做事情

從定戰略、定策略,到拿結果,是阿里“做事情”的線。首先,高層領導者需要定戰略、指明方向,看清楚未來3~5年的產業格局與競爭態勢,以及客戶價值是什麼;其次,中層需要定策略,即將大的、虛幻的戰略轉化為當年的策略;最後,基層拿結果,即將這些策略轉化成具體項目和目標,細化到十人的小團隊能夠負責併產出結果。

培養人

造土壤、搭班子、建團隊,是阿里“培養人”的線。首先,建團隊,每位基層領導者應懂得帶人、凝聚人心,引領大家走向共同的目標;其次,搭班子,這需要聯合很多“工種”來做一件事情,如一個行業領導者需要把運營、產品、技術甚至外界等幾股力量組合在一起,才能產生效果;最後,造土壤,阿里把組織比喻為一片土壤、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只要土壤好,植物就容易播種,讓團隊文化呈現健康的、正能量的狀態。

打通任督二脈

每個人都有任督二脈,我們要考察管理者在人與事方面的“要害點”是否通暢。

Hire&Fire:對於基層管理者來說,除了拿結果、建團隊之外,招聘與解聘是也是關鍵。在阿里,如果一個領導者沒有開除過一個員工,他就不是真正成熟的管理者。其實,解聘代表著你的取捨標準,只有這樣,一個團隊才真正具備拿結果的能力,團隊的文化與味道也才能建立起來。

做導演:管理者應像世界級的導演,首先要“挑選好劇本”,即挑選一個好的業務;然後,“找演員”,將團隊建立起來;最後,還需要好的舞美與燈光等配套設施,才能將團隊捏合起來。一出“戲”導出來後,不光要叫座,還應對社會產生影響,這正是“做導演”背後的邏輯。

斷事用人:越往上,我們會發現能否用對人、能否做艱難而不完美的決定最為關鍵,這非常考驗管理者的智慧,也最能體現他/她到底相信什麼。

以上這三條線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一張圖、一場仗、一顆心”。作為領導者,首先要明確團隊的戰略大圖是否清楚,能否讓每一個細分部門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在互聯網不確定的情況下,“一顆心”很重要,即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共同打“一場仗”,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2

阿里巴巴對事對人的本質理解

在阿里,HR團隊的使命就是“聚”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做有價值的事。如何聚人?如何成事,我們有自己的理解。

事:戰略循環圈

在2007年以前,阿里的戰略基本是以年為單位,到了2008年之後,這個戰略循環被嚴重地打亂。我們發現不同業務模塊的節奏逐漸變得完全不同,有的從一年變成了半年,有的變成一個季度,有的甚至變成一個月。

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建立一個試錯機制至關重要,於是我們針對“事”建立了類似PDCA的戰略循環。首先,“生成戰略”,隨後,將戰略分解到各業務模塊“集體行動”,然後進行“客戶反饋”,最後基於“共同看見”進行戰略調整。阿里對戰略的定義是:戰略=客戶價值×客戶感受。其核心包括三個問題:客戶是誰?客戶的痛點是什麼?如何解決?在商業環境中,滿足客戶需求最為關鍵。

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阿里PDC戰略循環

其中,“共同看見”極具阿里特色。我們的業務可以稱為“雙邊市場”,既要服務消費者,又要服務好賣家,因此要強調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這個過程並非為每位客戶做到價值最大化那麼簡單,而要基於整個生態環境進行判斷,甚至讓消費者和賣家參與進來共同選擇與判斷,比如阿里嘗試的“賣家自治”策略。大家“共同看見”得越深,做出的策略也越有生命力。

在幫助業務成功的同時,還應讓組織得以發展。在不同的業務階段,阿里基於戰略循環沉澱出了幾個典型的幫助組織發展的工具,在“共同看見—生成戰略—集體行動—客戶反饋—共同看見”等各個環節,分別沉澱了共創、KPI、三板斧、覆盤等工具。阿里對業務領導者的要求比較苛刻,要求其做到“雌雄同體”,如果說PDC戰略循環是“雄”的一面,那麼共創、KPI、三板斧、覆盤等環節就屬於“雌”的一面。

人:關注組織的“心”“腦”“體”

一個人最快樂的狀態,莫過於心裡嚮往的、頭腦裡思考的、手裡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組織如人,

“心”對應著組織的文化,

“腦”對應著組織的能力,

“體”相當於組織的體系機制。

其中,

“體”是組織的骨骼,包括績效考核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以及相應的配套體系、機制、流程等;

“腦”即能力,相當於組織的肌肉,只有肌肉夠發達,骨骼才能強壯;

當然,阿里最看重的是“心”,即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在一起?事情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阿里追求的是夥伴間的情義,希望共同做一件對這個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將“心”“腦”“體”組合,就形成了“組織能量”,楊國安教授有一個“經營業績 = 戰略 ×組織能力”,但阿里認為“成功=戰略 組織能量”。能力都可以被訓練,但能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取決於你如何激發;“心”最重要,員工內心的那團火都藏在心內,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找到那根導火索。

發揮阿里OD的價值

在組織發展的過程中,我總會問自己與團隊一個問題:“我們不是做業務的,怎麼在業務中為戰略落地提供價值?”經過這幾年的摸索,阿里OD(組織發展)團隊在助力戰略到執行的過程中,找到了三個核心切入點:第一,強化“從未來看現在”的能量;第二,切換“從客戶看我們”的視角;第三,激發個體內在狀態,去創造性地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

“從未來看現在”

做業務的員工很容易沉浸在每日的運營細節中,精心思考如何達到業務目標。這本來無可厚非,但阿里很多業務屬於開拓性質,前無古人,如果只沉浸在運營的思路中,就很容易侷限自己。

正如一句阿里話所問:“你做決策是基於利益計算,還是基於相信?”業務的投入產出可以通過計算來明晰,但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在複製過去,而凡是創造未來的事情通常無法用現成邏輯計算。所謂的“相信”,就是我們這個業務的初心是什麼?這個社會會因為我們而有什麼不同?然後再看應該堅持什麼,打破什麼。因此,OD團隊很關鍵的一個作用是定期組織活動,讓大家回看業務出發時的初心,讓整個團隊共同找到由心而發的能量,腳踏實地、更好地創造未來。

“從客戶看我們”

阿里談戰略的三個經典問題:“WHO、WHAT、HOW”,我們會慣性地在“WHAT”和“HOW”的層面工作,但業務部門卻很少有時間聚在一起討論“WHO”,即你的客戶是誰?誰是你的主要客戶?誰不是你的客戶?我們有個很深的體感,當部門存在協同問題時,其實本質上往往是大家對客戶選擇的不同,只有讓他們認識到這點不同,並對“客戶是誰”達成共識時,合力自然而然產生。

另一種很典型的場景是,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拿解決方案來套客戶的需求。如何真正傾聽並理解客戶的需求,是阿里的四大組織能力之一,因而OD團隊會通過組織產品如三板斧,以及一些特定的流程、互動方式,幫助業務領導者從慣性中走出來,“把腳真正穿到客戶的鞋裡去”。

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從戰略到執行

我們越來越從一個確定的世界走向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在不確定性極大的業務裡,領導者的位置逐漸從中心退到邊緣,需要的領導風格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阿里許多領導者都有過山車的體驗——業務總是忽明忽暗,時而覺得已經清楚,時而又迷失了方向。

但是,我們知道創新總是發生在未知領域,需要深入未知的水底才有機會創新。而作為人性的一部分,沒有人願意失控,因為未知裡有不安、迷茫甚至恐懼。在這樣的情況下,OD團隊要做的是,在具體業務探索中,讓領導者打破內心的自我慣性,讓團隊產生“背靠背”的信任,勇於面對真實。阿里有這樣一句話:“真實比正確更重要”——“正確”是基於過去和昨天的判斷,“真實”是你作為個體去真正感受什麼對客戶真正有價值,什麼是應該做的事情,正在生成的趨勢如何。

阿里九把斧思考,帶給老闆們聚人成事,人力資源必須這樣!

△從已知到未知

總結來說,阿里人才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回到組織的使命、願景,迴歸組織的文化土壤特點,借事修人,也借人成事。人的內在成長將能在業務發展中相互促進,而阿里的OD是這個過程的催化師。

總之,當我們開始關注人力資源話題時,肯定就會在具體事務上進行不斷的研究商議,在細節上不斷的解決,其實這只是人力資源的基本,不管是做人力資源的主要負責人還是兼職做人事工作的,都需要先完成內在的自我打造,只有在自我內在的修為上,心的部分上進行完善,我們才有機會做一個全面的職業領導,我們認為在事情的處理上,只是戰術的話題,而真正解決了內心得影響力及創造力後,人力資源話題迎刃而解!

這並非是一個成單,也並非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系統和文化,需要我們真正的打開心扉,種下自己的那份愛的種子,在後面的成長中需要我們陪伴與一起度過,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開花結果!也希望我們能找到那顆種子,讓我們把它變成一份事業!一起成長!

-end-

小編有話說:關注【HRBar人力資源學院】頭條號,瞭解企業如何通過人力資源變革實現組織業績倍增,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