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35篇原創文章。

作為太平洋戰爭後期的主要戰場,菲律賓群島戰役僅被部分國人熟悉,前文曾經回顧過武藏之亡(詳見 )和蘇里高夜戰(詳見 ),作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的一個插曲,發生在1944年9月24日的一次規模不大的空襲,卻造就了一個世界級的沉船潛水聖地,那就是科隆島。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 菲律賓群島旅遊熱點地圖,科隆島距離馬尼拉算比較近的

如果不是太平洋戰爭,菲律賓群島將僅僅因為原始的海洋和群島風光而存在於世人的心目中(詳見 ,興許還要加上良好的家政服務這一印象。然而由於幾乎遍佈菲律賓全境戰爭遺蹟,使得這個群島又多了一些軍迷們感興趣的理由。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2. 科隆島標誌性的鏡湖

1944年中,美軍陸續在馬里亞納海戰和帕勞島攻略中完敗日軍,兵鋒直指南中國海和菲律賓群島。為了試探日軍在這一區域的實力,也同時為了軟化日軍海空力量,美軍派出第38特混艦隊在馬克·米切爾海軍中將率領下進入南中國海,對菲律賓、臺灣島和南海部分島嶼進行了大規模空襲。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3. 美軍特混艦隊,CV-16正是埃塞克斯級列剋星敦號

9月21日,TF38對馬尼拉灣的日本海軍進行了大規模空襲,擊沉15艘日艦,迫使日軍殘餘艦隻向西撤退到已屬於巴拉望省的科隆島海域。23日,24艘日艦抵達科隆灣拋錨駐紮,然而美軍絲毫沒有放過這批日本艦隻的意思。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4. CVL-27蘭利號是獨立級輕型航母的第6艘,紀念被擊沉的CV-1蘭利號

24日凌晨5時50分,TF38繼續出動飛機遠程奔襲轟炸科隆灣,包括96架F6F地獄貓戰鬥機和24架SB2C地獄俯衝者從埃塞克斯級列剋星敦號(CV-16)和蘭利號(CVL-27)上起飛。9時左右,飛行了340英里的攻擊機群抵達科隆灣,只用了短短的15分鐘,機群完成了投彈返航。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5. 1945年3月19日位於吳軍港內的日本艦隊被空襲,科隆灣空襲可類比

至少8艘日艦當場沉沒,其中大部分為補給船和貨輪,只有運油船衝川丸號(Okikawa Maru)被重創起火,在海面上漂浮了三週才最終沉沒。由於科隆灣的海水比較淺而且水質清澈,目前發現的13艘沉船(包括9艘日本沉船)使得科隆灣成為世界聞名的沉船潛點。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6. 科隆灣沉船點示意圖,注意1-8號均為日軍沉船

二戰過後,科隆灣沉船本來一度為世人所遺忘,戰後的世界人們正忙著收拾廢墟重建世界和生孩子,並沒有太多心思去回顧這些曾經的災星。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7. 今天的科隆灣全貌,日本艦隊在圖中最右側外海被襲

二十世紀50年代起,菲律賓人開始打撈沉船上的部分金屬部件,80年代起開始有潛水員進入沉船遊玩,至90年代,科隆島上出現了專門服務旅遊者的潛水店,並越來越興旺。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來到這個只有3小時飛行距離的小島,幾乎佔了島上旅行者的一半。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8. 1:700的秋津洲號模型,注意艦尾的大型吊機和H8K二式飛行大艇

最著名的一艘科隆灣沉船當屬二戰日軍最新最大的水上飛機母艦秋津洲號(Akitsushima),該艦是1939年第四次海軍補充計劃的建造艦,1940年10月在神戶川崎造船廠動工,1942年4月29日竣工,本級艦僅建成一艘,二號艦千早號最終未建成。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9. 秋津洲號的艦尾特寫,注意其巨大的吊機和二式大艇

秋津洲號排水量4650噸,航速19節。裝備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炮2座,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炮6座,單裝25毫米炮3座。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0. 高速海試中的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注意艦尾獨特的大型吊機

此艦原本計劃用作飛艇母艦,可為日軍的大型飛艇(日軍的飛艇其實是大型水上飛機)提供整修和補給,因此艦尾有能卷收飛艇的20噸大型吊車(一說35噸)。該艦未設計主桅杆,而是由艦尾的吊車支柱充當桅杆,從而呈現出一種相當特殊的外觀。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1. 另一個角度的秋津洲號,其後部空間足以容納日軍最大型的水上飛機

秋津洲號竣工後即編入第11航空艦隊,於1942年5月15日離開橫須賀港航行至拉包爾,8月中旬以肖特蘭島為基地參與了所羅門海戰。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2. 艦船圖集中的秋津洲號,可見二式大艇正在接近中

1943年6月30日以後,秋津洲號又在橫須賀至北千島群島的幌筵島之間充當運輸船運送物資,8月29日返回橫須賀,之後,此艦又為特魯克島運輸陸軍。1944年2月17日,秋津洲號在特魯克島遭受美軍空襲,8月底返回橫須賀,在吳港修理,隨後被派往菲律賓參加捷一號作戰。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3. 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的艦首特寫,注意其雙聯127毫米高射炮

在9月24日的空襲中,秋津洲號尾部中彈後立即沉沒,船身幾乎被截成兩段,船尾僅靠右舷的半截鋼板和船底的半截鋼板與船的主體相連,內部損壞相當嚴重。在此次被炸沉之前,秋津洲號已經兩次逃脫毀滅的命運,其中一次在特魯克島的瀉湖被重創後修復,但最終還是永遠葬身在科隆灣,被世界各地的潛水愛好者觀瞻。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4. 沉沒的秋津洲號示意圖,注意其艦尾的大型吊機

沉沒的秋津洲號向左舷90度傾覆,艦尾的起重機底部斷裂脫離船身後平躺在海底沙灘上,艦體甲板上仍清晰可見大型設備、三聯裝高射炮臺和一發彈藥。進入艦體,可以發現其內部仍通透明亮,一束陽光從頂部的小孔照射下來,猶如受洗一般。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5. 由潛水店製作的秋津洲號水下示意圖,特意標註不能用做水下導航

秋津洲號上的大型起重機仍保存完好,吸引了大批的巨型蝙蝠魚和梭魚。船頭也藏著成群的大石斑魚,梭魚和黃鰭金槍魚。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6. 這張沉船照片並非屬於秋津洲號,因為沉船體位不對

由於船艦的位置較深,船艦內可能存在金屬汙染,沒有沉船潛水證書是不允許進行穿透潛水的。但是沉船穿透潛水的體驗是非同一般的,尤其是進入引擎室可以看到四個發動機,船尾還能看到起重機的齒輪和一些操作器械。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8. 套用流行的艦娘圖,四發大艇和碩大的吊機是秋津洲的標誌

除了被標為1號潛點的秋津洲號(Akitsushima)之外,科隆灣尚有8艘其他日本沉船,分別是2號點的衝川丸油輪(Okikawa Maru)、3號點的伊良湖號(Irako)、4號點的高雄丸號(Kogyo Maru)、5號點的莫拉桑丸號(Morazan Maru)、6號點的奧林匹克丸號(Olympia Maru)、7號點的呂宋號炮艇(Lusong Gunboat)、8號點的東革阿里號炮艇(East Tongat Gunboat,這條船其實是日本建造,原來名字已佚失,而以靠近當地的Tongat島以東來代名)和14號點的光陽丸號(Koyokuzan Maru)。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19. 當地潛水店用日本海軍將領的頭像作為招攬生意的招牌

這些日本沉船或為油輪、或為貨船,多多少少為日本帝國的運輸線充當著走卒打手的角色,在TF38這一輪摧枯拉朽的打擊中,罈罈罐罐被一舉消滅。其中衝川丸號正是日本海軍極為稀少的運油船之一,他的沉沒有可能直接導致了一個月後路經此地的志摩清英艦隊無法及時趕上西村祥治艦隊,從而在蘇里高夜戰中各自為戰,最終導致了西村祥治的全軍覆沒。

發現水下的歷史——科隆灣沉船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

圖20. 在科隆灣沉船中漫遊的潛水客留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規模不大的科隆灣空襲是不是也算改變了歷史呢?值得遐想~

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搜索訂閱同名公眾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