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債券違約量創紀錄 周期性行業成「重災區」

三季度債券違約創歷史紀錄

受社會融資環境整體偏緊的影響,今年以來債券違約頻繁發生,尤其三季度債券市場迎來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27日,年內已經有67只債券出現違約,而三季度發生違約的債券數量就有41只,創出歷史紀錄。分析人士指出,違約狀況加速惡化主要受市場流動性的影響,而企業違約後主要通過債券轉股、破產清算等方式化解危機。

三季度違約數量超上半年總和

近期債市再次被一波密集的債券違約攪動,僅9月25日一天就有5只債券發生違約,發行金額超過60億元,涉及4家企業,其中有1家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債券違約在數量和麵額上都呈加速趨勢。據統計,今年發生違約的債券有67只,違約金額合計680.8億元,多於2017年全年總和。2017年發生違約的債券數量為44只,發行金額約3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的債券違約突發高峰。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一季度發生違約的債券有12只,違約金額約95.6億元;二季度違約的債券數量為14只,違約金額約162.5億元;而三季度債券違約達到41只,金額高達422.7億元,明顯超過上半年的26只。

從企業性質來看,出現債券違約的企業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數據顯示,這67只違約債券的發行主體涉及29家企業,其中民營企業有20家,佔比近七成。此外,上市公司也成為重災區,29家企業中有9家上市公司,包括凱迪生態、金鴻控股、樂視網、神霧環保、富貴鳥、永泰能源等。

業內人士指出,與一二季度相比,三季度的違約數量和金額都有大幅上升的趨勢,違約現象有加速惡化的趨勢。幣策首席分析師肖磊認為,違約狀況在持續惡化,主要表現在違約率和額度都在增大,這跟經濟週期有很大關係,一個是市場流動性的問題,另一個是經濟本身增長放緩的問題。

週期性行業為重災區

今年以來受金融去槓桿等因素影響,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強週期行業的債務風險加速暴露。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發生債券違約的企業中,週期性行業成為重災區。數據顯示,屬於煤炭與消費用燃料業有3家公司、建築與工程有3家公司、工業機械有2家公司、鋁行業2家公司。另外,燃氣、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業、新能源發電業等週期行業也有部分公司涉及。

在違約債券數量方面,煤炭與消費用燃料業居首,有17只違約債券;其次為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業,有8只債券發生違約。而在違約面額方面,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業的違約金額最大,高達201億元。其次為煤炭與消費用燃料業,約134億元。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看來,週期性行業中民營企業的違約現象更加普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金融強監管之後首先受傷的是民營企業,特別是資管新規之後表外融資大幅萎縮,週期性行業中民營企業的到期債務再融資難以繼續。

分析人士指出,週期性行業多數債務比重較高,流動性也相對不足,償債能力不強。肖磊表示,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還是一個資本密集型,更容易形成債務的積累,產業彈性較差,更容易受到經濟週期影響。未來週期性行業還存在一個持續出清的過程。

債務處置困難重重

債券違約事件的集中爆發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在違約發生後,處置、風險化解工作的耗時也往往較長。以去年2017年9月28日發生違約的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14年發行的第二期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在到期時違約,僅能兌付利息0.39億元。如今距離違約已過去一年時間,但本金仍未償還。

而同一企業旗下多隻債券的連續違約、交叉保護條款等,更是加大了處置難度。今年7月5日,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四期短期融資券發生違約,直接觸發永泰能源14只債券中的交叉保護條款,導致存續期內7只債券加速到期,觸及交叉違約。為此,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多次持有人會議,並通過質押股權、出售資產等途徑來獲得融資,但目前仍未獲得實質進展。

其實對於債券違約的求償並沒有統一的處理模式或流程。肖磊認為,債務的處理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資產處置機構的介入,一個是市場化的自我化解,成本需要多方承擔。

而黃志龍表示,處置債券違約一般有幾種渠道:一是破產清算,按照破產法中債權人受益的先後順序依次償還債務;二是債轉股,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使得短期陷入困境的企業渡過難關,這也是當前監管部門力推的方式之一。“不過,破產清算最大的難點是就業問題和社會穩定的難題,而債轉股的難點在於債權人的積極性不高,債務人參與債轉股的意願也不強,另外債轉股之後債權人如何退出也是一大難點。”黃志龍補充道。

三季度债券违约量创纪录 周期性行业成“重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