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們是中國第一代「世界公民」

喜歡記得↑關注↑哦~

孩子,你們是中國第一代“世界公民”

我的孩子,你們一個生於2009年,一個生於2017年。如果一定要從你們身上找到最大的共性,除了血緣、出生地以外,你們還有個共同的身份——“世界公民”。

這個詞彙不是我造出來的。是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說的。小扎作為2017年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嘉賓,面對臺下哈佛畢業生們說道,世界公民是我們這代人的身份。

哈佛畢業生無疑是美國的精英階層,他們是“世界公民”這應該沒有什麼可懷疑。為什麼我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會是“世界公民”,而且還是“第一代”呢?因為據我判斷,未來很多中國人都會成為“世界公民”。儒家的天下觀,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內部的族群多元共同體現狀,都意味著中國是未來世界大融合當之無愧的引領者。意思是說,你們未來的日常生活,會經常從中國的視角觀察和理解世界。

孩子,你們是中國第一代“世界公民”

你們會擁有國際化身份。一方面是國籍更加多樣;另一方面是職業身份國際化,如跨國企業的員工、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內企業面向海外業務的負責人等。

你們的財富將全球配置。在人民幣成為國際硬通貨,甚至更多國家的儲備貨幣以後,國人的財富配置必然走向全球。目前我們的高淨值人群要麼買房子,要麼買股票,還有些投資基金和信託。總之,大部分資金配置在國內。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第一,我們的市場更加對外開放,國人財富也必將走向國際。未來,美股、英股都將是股票投資的基本配置;海外房產投資也會隨著居住地點的多元化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擁有不同國家的保險產品也將是未來國人的標配。

你們會擁有更多海外教育背景。這幾十年,海外留學其實經歷了兩次內涵變遷。最早的留學是因為國內無法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所以去國外學習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後來的留學成為一些家裡有錢但成績不好的“富二代”的出路之一。未來,出國留學鍍金的成分會更少,有目的性地學習會更多。例如“獨立意識的培養”、“擴大視野”、“語言能力提升”等。有些留學項目週期會變短,年齡也會逐漸降低,例如為了讓孩子接觸最地道的英文環境,家長找個英語國家的本地幼兒園陪讀半年。

你們會在全球尋找休閒娛樂去處。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不會囿於一地。由於精通多國語言,你們的工作選擇更多,你們的假期不會呆在本地,而是全球飛,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休閒空間。

孩子,你們是中國第一代“世界公民”

當然,即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會人人都成為世界公民。如果你們萬事都以“我們”、“漢族”、“中國人”自居,那樣就會狹隘。要成為世界公民,首先是敞開心胸,不要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就討厭,不要拒絕看上去和你不一樣的人。不要有種族偏見、刻板印象,不要打“地圖炮”(如歧視河南人,認為美國人傲慢,非洲人無知等),不做思想的洋務派和義和團。要寬容和尊重別人的文化、宗教、習俗。

要成為世界公民,就要多去探索這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未來,“行萬里路”或許比讀書更重要。視野的開闊和親身的體驗會讓你包容更多的生活方式,你會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你會感到自然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你會更加謙卑地面對這個世界。

要成為世界公民,就要多瞭解歷史。瞭解過去才能面向未來。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歷史,我們知道了人類是如何走到今天,才能幫助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要成為世界公民,就要有正確的思維框架,要不斷學習。不願意更新自我的人不會成為世界公民,做事情愛鑽牛角尖、走極端的人也不會成為世界公民。世界公民需要整體思維、動態思維、辯證思維、哲學思維。因為只有把全世界看成一個整體,看成是不斷髮展進化的,才能知道自己的一點點努力,其實可以改變世界。

要成為世界公民,最重要的就是要完成中國思想文化的重建,解決底層價值觀的問題。我們每位中國人的血液中其實都有三種觀念在相互作用:儒家思想、社會主義思想和西方自由主義思想。這也是當下國人價值觀缺失、文化多元且雜亂的根源。融合吸收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近現代文化的精髓,形成自覺的思維習慣和行事邏輯,完成自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建,是你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