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EPA:保护主义阴霾催生的“抱团取暖”

日欧EPA:保护主义阴霾催生的“抱团取暖”

当地时间7月17日,日本和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7月17日,欧盟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了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将覆盖全球6亿人口和30%GDP总量。双方领导人也对EPA寄予厚望,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日欧EPA对于国际贸易而言,是“黑暗中的明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出,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EPA是双方展示对自由贸易的“不可动摇的坚定”支持。

日欧EPA的背景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5月,日本承诺削减非关税壁垒并逐步开放公共采购市场,向欧盟释放愿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的信号,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推动欧日之间的自贸谈判。2013年3月,欧日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在当时欧盟历经欧债危机二次震荡探底,日本在“失去二十年”里徘徊迷茫并向三十而立奔去,新兴市场国家则迎来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日欧启动自贸区谈判的主要动因是深化合作,共同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化变局下发掘市场潜力和规则塑造力。然而,由于日欧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双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规则的巨大差异,以及均将构建对外经贸关系重心放在美国,分别把自贸区谈判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关系协定”(TTIP)上,EPA谈判进程缓慢。

在“特朗普冲击”下抱团取暖,是日欧最终加速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的最重要原因。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理念,将所有对美存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视作“占美国便宜”,宣布退出TPP并冻结TTIP谈判,欧盟与日本勾勒的贸易格局版图落空,且面临了空前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两大发达经济体,双方开始重视EPA对于构建自贸规则,巩固双方既有全球贸易优势的作用,甚至追求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2017年7月,欧日双方在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前夕,就EPA达成原则性协议,显示了双方希望向全球展现支持开放贸易的姿态,成为EPA谈判的重要助力。2017年12月,日欧宣布EPA完成除解决投资争端外的其他谈判,再次加快推动的进程。在今年以来,随着美国就钢、铝产品征收特殊关税与各国贸易摩擦升级,同时又酝酿汽车关税,欧日双方在保护主义压力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经贸政策协调力度也不断增大,不仅均参与了在WTO框架下对美国钢、铝关税等措施的申诉,同时推动EPA的政治意愿也进一步增强,成为双方最终签署EPA的最重要动力。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EPA对欧日两个外向型经济体而言均有一定经济拉动作用。该协议不仅将逐渐取消欧日贸易间绝大部分产品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同时会相互增加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等领域的相互开放程度,在地理标志(GI)、网络数据流动监管标准等领域实现互认,大大提升双边贸易的便利性和开放性。欧盟委员会报告显示,2017年欧日货物贸易额为1293亿欧元,占欧盟对外贸易的3.5%,日本为欧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预计EPA的完全落实将在2035年前为欧盟额外贡献0.14%的GDP,对日出口增加130亿欧元。日本外务省则预计,EPA将帮助日本GDP提升近1%,创造29万个就业岗位。同时,EPA还将被日本渲染成“安倍经济学”的重要支柱。在“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中,日本政府更多依靠积极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超常规货币创造,结构改革成效不彰。而日本舆论普遍认为,EPA是“安倍经济学”结构改革的重要成果,帮助安倍在经济治理上达到“以外促内”的目的。

日欧EPA:保护主义阴霾催生的“抱团取暖”

当地时间7月17日,日本和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对于欧日双方的经济体量及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而言,EPA对经济和贸易的直接拉动作用并不明显,然而从全球贸易规则和版图重构来看,EPA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EPA在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之间建立了自贸区,双方在全球贸易总量中达到40%,欧日之间的规则标准对接及互认,不仅是贸易便利化的成果,带动了双方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同时也将影响其他国家间的贸易与投资。正如苏珊·斯特兰奇所言,市场和规则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权力。欧日双方通过EPA对于劳工、环保、产品标准等方面的规则塑造和整合,要求任何希望在这两大市场中分一杯羹的经济体须向这些条款看齐,双方本土企业则在这种过程中巩固了既有竞争力。而欧盟早在2015年版的贸易政策文件中提出,要以自贸协定作为欧盟价值观、规则、标准对外扩大影响力的抓手,构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更少,但规则、标准更为完善的新全球贸易格局。同时,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裹足不前,全球自贸区建设和区域合作的此起彼伏,事实上代表着双边和区域合作对多边机制的解构,同时也是对各经济体之间的制度梳理和整合,为迎来新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铺路。而作为目前全球最大也是标准规则影响最深远的自贸协定,EPA以双边合作引领多边合作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很可能将成为欧日双方未来推进自贸谈判的重要参考模板。

因此,EPA也将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21世纪,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主要大国纷纷增加投入,以加强与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对于日本而言,亚太更是其对外经贸关系的基石,从其在美国退出TPP后继续竭力维持,推动剩余十国达成“全面且先进的TPP”(CPTTP)就可见一斑。而随着EPA的签署,日本不仅基本完成了一体两翼的自贸区布局,同时整体上维护着发达国家产业优势规则框架,也为“后特朗普时代”美国重新回归TPP或发达国家主导的经贸规则布局留下了活口,在东西两侧均开拓了一定的贸易自由化空间。欧盟在近年来经贸和对外关系文件中,也不断强调在亚太地区推进自贸区(FTA)战略的重要性,目前欧盟与韩国已经签署FTA,与越南、新加坡等FTA谈判已经完成,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FTA谈判则刚刚启动,而欧日EPA的签署则让欧盟在未来的FTA谈判中更具规则塑造力。同时,欧盟也通过EPA搭建的规则模板,为“美国回归”而提前布局。7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赴美与特朗普商讨美欧经贸问题,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提出美欧要为构建零贸易壁垒的自由贸易关系而共同努力,甚至有意推动TTIP谈判解冻,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经贸冲突的同时,构建新时代的跨大西洋经贸规则框架。在推动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机制改革上,美欧之间也展现出加强沟通、寻求合作的意愿。而EPA作为既有高标准经贸规则模板,无论是对未来美欧或美日的双边谈判,还是在CPTTP甚至WTO的深入塑造中,都将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日欧EPA:保护主义阴霾催生的“抱团取暖”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7月25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达成旨在避免跨大西洋贸易战的协议

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在遭遇美国保护主义冲击的背景下,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双边、小多边乃至与美沟通协调等层面多头下注,维护自身利益,在全球经贸格局和规则将变未变之际,加紧战略布局以赢取先机。而中国作为多边主义贸易规则下的主要受益方,也应在运筹好与美国经贸博弈的同时,加强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政策沟通,在WTO规则重构的进程中维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利益,同时加快推动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双多边贸易与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在当前各主要经济体以双边、小多边合作影响大多边合作的大趋势下谋求战略主动。

(作者: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