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非關係行穩致遠

以“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在京舉行。這將是本年度中國又一重大主場外交盛事,也將成為深化中非發展合作、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節點。

近年來,中非關係迅速發展,習近平主席在兩次當選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都選擇了非洲國家,也表明了中國外交對非洲的高度重視。目前,中國已是非洲最大貿易和投資夥伴,而非洲在同中國各方面關係的發展中也獲益良多。

“習主席提出中非關係要真、實、親、誠,這是對中非關係四十年來的實踐的總結,和對未來中非關係展望基礎上的論斷,也得到了非洲普遍的歡迎。”曾經出任中國駐中非共和國大使的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孫海潮在日前該學會主辦的“中非關係與公共外交研討會”上以此來總結他對中非關係的觀察。

在他看來,中國和非洲的關係與西方國家對非洲的關係有本質性的區別。西方希望非洲更落後一點、更混亂一點、更好控制,而中國則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積極幫助非洲發展。

孫海潮同時指出,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卻引起了西方的妒忌與警覺。部分西方國家開始詆譭中國的非洲政策,說中國的對非貸款是債務陷阱、是掠奪非洲資源等等。但最有發言權的是非洲國家,中非的合作是基於雙方共同需要的結果,中非關係符合中非關係發展符合時代潮流,符合非洲人民的期待,所以中非友好合作關係還會繼續向前發展,

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程濤在研討會發言中表示,中非友誼有其堅固的歷史、文化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非公共外交一方面大有可為,領導人之間日漸加強的相互信任、中非雙方關於脫貧致富經驗的深入交流以及智庫、高校、媒體、民間團體直接合作等為對非公共外交創造了有利條件。

程濤指出,在發展雙方關係時也存在需要應對的短板,如頂層設計不夠、協調力度不強、資金投入不足、方式方法不多等。智庫和民間組織是實施對非公共外交的中堅力量。應該充分發揮他們對政府外交的補充作用,向非洲人講好中國的故事,講好中非合作的故事,以及建立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和行動。

中國前駐布隆迪等國大使曾憲柒結合自己在非洲十餘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非關係的傳承與發展,並以農業和減貧兩方面的合作為例討論了非洲在中國幫助下實現的高質量發展,提出對非援助要注重當地具體國情,兼顧非洲的全面發展和區域發展。在公共外交層面,他還特別提到要繼續推動高層互訪,做好非洲新生代領導人工作,以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帶去發展、實現共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賀文萍女士分析了中非如何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實現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她認為,非洲雖然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來看待,但在具體合作中一定要根據各國不同的國情實行“一國一策”開展有針對性的合作,而不能千篇一律。她表示,在合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應對非洲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結構的脆弱性對雙邊幣值可能造成的風險以及來自於國內外輿情環境的壓力等挑戰。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龍小農教授強調了非政府組織作為開展對非公共外交的巧力量的重要性。他認為,作為傳遞雙方聲音、協調雙方關係的中介力量,非政府組織不僅能夠以其較高的公信力、非政治性和道德性監督中國在外企業和政府行為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義務,而且能夠代表政府發聲,塑造中國在非積極形象。

(《北京週報》記者 於林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