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中的WTO何處去?

今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為1948年成立的關貿總協定GATT)正好步入其第70個年頭。這一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二戰”廢墟上建立的國際組織一道,是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支柱。但在歷經大半個世紀的風雨之後,WTO當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生存還是毀滅?下一步何處去?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對其帶來致命威脅的,正是當初她的主導創建者——美國。

十字路口中的WTO何處去?

深陷漩渦

WTO是全球化發展至高峰階段的產物,是國際經濟治理的樣板。它擁有164個成員國,覆蓋全球貿易95%以上的份額,是首個擁有爭端解決機制國際組織,目前已成功解決了數百起國際貿易糾紛,較好地捍衛了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但圍繞WTO的非議也從未中斷,進入新世紀以來,質疑更是增多:2001年啟動的多哈回合談判延擱至今,離談判成功遙遙無期;成員國眾多且千差萬別,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爭端解決機制等官僚程序冗長,致使WTO效率低下;信息時代新經濟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風起雲湧,電子商務、數據流動、綠色環保、競爭政策、投資便利化等國際經貿新問題層出不窮,現有規則未能覆蓋,與現實發展脫節;發達國家對WTO關注不再,重心轉向區域、跨區域自貿協定,WTO逐步陷入邊緣化困境。

近年來,隨美國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以及歐美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泛起,WTO面臨挑戰加劇。先是美歐違背對中國的“入世”承諾,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讓WTO 聲譽與形象受損;而特朗普在“美國優先”口號下,無視WTO規則的要求,濫用“國家安全”藉口,單方面對其貿易伙伴徵收鋼鋁等商品的關稅,其行為無異於是對WTO的“致命一擊”;接著美國與中國、歐盟等發起史無前例的“貿易戰”,對數千種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商品廣泛徵稅,而WTO只能乾坐一旁毫無作為,WTO名存實亡。美國還威脅退出WTO,並持續阻擾該組織上訴機構的法官甄選工作,對此,WTO剛退休的大法官拉米雷斯-赫爾南德斯(Ricardo Ramirez-Hernandez)稱,“WTO正在被美國慢慢勒死”。

各方主張

WTO當前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造成該困境的根源,一是國際經濟格局的大調整背景下,全球化在歷經高速擴張之後,負面因素凸顯,陷入相對低潮;二是霸權國家承擔全球責任的意願下降,擬重塑國際經貿秩序,以應對新興大國的競爭。WTO已無法回到過去,其前景如何,取決於各國的抉擇。

美國對WTO的不滿早已有之。奧巴馬多次發出改革WTO的信號,反對重新任命該機構上訴機構成員,並繞開中國,發起TPP、TTIP等超大型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企圖重寫國際經貿規則。特朗普則更進一步,將WTO視為美國的“災難”,並揮舞單邊保護主義大棒,重啟雙邊和區域貿易談判,企圖在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上重構國際秩序。兩者雖然手法不同,但“路線圖”一致,即以迂迴方式,通過簽訂“新一代”雙邊與區域經貿條約,圍逼中國等就範,最終重塑WTO。2017年7月,美正式向WTO提交有關改革方案,除要求WTO對新的貿易形態制定規則、改進爭端解決機制等之外,特別提出要對是否保留 “發展中國家待遇”問題進行討論。

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均呼籲加大WTO改革,以應對當前國際貿易的亂局,阻止貿易戰擴大化的風險。歐盟也發佈了“歐版”改革方案,並通過G7等途徑,進一步明確了歐洲的要求,包括改進爭端解決機制、升級規則體系以面對21世紀的挑戰、改善WTO日常工作體制,並提出借鑑“多速歐洲”的歐盟合作路徑,以開放的諸邊談判等模式,推進“多速WTO”。

世貿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表示,認同世貿有需要改革,更有效去解決當前的貿易挑戰。對此,WTO表示要加大自我革新,並提出要順應信息時代和新興大國崛起的新現實,完善規則體系,改進WTO的治理體系和決策機制。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提出各自的訴求。

前路何方

很明顯,在當前形勢下,WTO已陷入僵局,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解體,廢除數十年來全球努力達成並行之多年的貨物、服務和貿易相關知識產權的協議,各國退回70年前的叢林時代;要麼繼續前行,通過自我革命,提出2.0版的WTO。前者代價太大,事實上也不可行。改革勢在必行,否則,WTO的生存將面臨巨大威脅,這也是全球各國的共識。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提議,呼籲今年11月底舉行的G20峰會上,歐、美、中、日等加大努力,凝聚共識,共同提出WTO改革方案,化解當前危局。

但問題是:如何改革?目前,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各有利益訴求,改革方案大相徑庭。

發達國家之間已經開始合縱連橫,謀求取得主動權。美、歐、日等相互間已開始加強協調,以統一共識,聯手行動。2017年12月WTO部長級會議後,美、歐、日三方發表聲明,稱將增強協作,“以消除其他國家產能過剩等問題帶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2018年5月,三方再次聲明,在規制技術轉讓、產業補貼等方面達成一致,表示計劃在2018年底之前開展各自的內部行動,以便在此後不久展開談判,且必須確保主要的貿易伙伴們參與這些未來的談判。2018年7月17日,日歐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JEFTA);7月25日,美歐達成的貿易和解,雙方表示將“推動在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移、產業補貼、國企製造的(經濟)扭曲以及過剩產能方面的改革。” 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改革方案中,針對中國的色彩濃厚。

南北之間的互動日漸展開。今年7月27日,加拿大新任國際貿易部長吉姆·卡爾(Jim Carr),邀請巴西、智利、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瑞士、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肯尼亞等全球五大洲12個國家/地區的貿易代表,於今年10月共赴渥太華,一起商討WTO改革大計。有意思的是,中國和美國均未受邀在列。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協商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2018年7月底,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金磚峰會”召開,邀請了22國代表參會,承認WTO當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呼籲捍衛以世界貿易組織“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並將以建設性姿態攜手應對解決爭端解決機制癱瘓這一挑戰,進一步完善現行多邊貿易體制的法律框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堅決支持WTO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核心地位,此外,加大與其他大國的合作,比如中歐投資協定、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今年年底很可能落地的RCEP。

上述各國各執己見,並在發展中國家身份、補貼、國有企業等領域矛盾重重,預示著WTO的前路註定坎坷曲折。如果缺乏協調,各國形不成合力,那WTO改革則很可能胎死腹中,世界經濟就將進入以鄰為壑的碎片化時代。我們只能期盼WTO改革能夠成功。

(作者:徐飛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