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人年輕的時候,各項機能處於正盛時期,身體如日中天,膝蓋也很健康。但40歲開始,關節軟開始退變,而到了60歲以後,每2人中就有1人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

預防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日常生活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1. 早晚兩步,呵護膝關節

每天早上先“預熱”。

醒來後,仰臥在床,腿繃直,將腿慢慢抬起,與床大概形成45 度角,維持1 秒後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反覆練習,時間和強度以自己能承受的度為準。

休息片刻,慢慢坐起,讓小腿自然下垂,做踢小腿的動作,儘量讓小腿踢高一點(高到小腿能和地面平行)。若床較膝蓋矮,建議將練習地點換成高椅子上。

晚上讓膝蓋睡個好覺

對於有膝關節疼痛、關節炎的人,或一天勞累,希望腿部能得到放鬆的人來說,睡覺時可以選擇仰臥姿勢,讓兩邊的膝蓋自然地朝外翻,同時在兩側膝蓋下(膕窩處)墊上一個小枕頭,並根據自己的感覺調整體位,讓膝關節處於最舒適的狀態。

如果仰臥時關節疼痛劇烈,則可以採用“臥如弓”的側臥姿勢。這樣的睡姿或許一開始會不習慣,但堅持幾天後,不僅讓你精神爽利,腿也麻利了。

2. 每小時動一動

有些年輕人不喜歡運動,一些上班族更是在電腦面前半天不挪一下位置,這不僅對腰椎,對膝關節也是極大的傷害。

久坐或不鍛鍊,肌肉沒勁了,韌帶鬆弛了,膝蓋就容易受傷。

有些人會在下班時候,運動健身。但對關節而言,與其靜坐8小時後運動1小時,還不如每小時起來走動5分鐘。

長時間靜坐,腿部的肌肉大部分會處於無收縮的鬆弛狀態,而肌肉長時間不收縮,其力量就會減弱,血液循環也會變差,從而造成肌肉、肌腱、韌帶的力量減弱。靜坐1小時後鍛鍊,能讓腿部肌肉不至於出現“用進廢退”的情況,膝關節也能維持相對的穩定。

3.不冷膝蓋也要暖著

膝關節是一個“皮包骨”的結構,並沒有厚厚的脂肪或肌肉保護,它也就特別怕冷。

寒冷對關節來說,是一種刺激,它也會導致關節出現無菌性炎症,從而損害關節健康。

此外,千萬別等到自己冷的時候,再給膝關節保暖。關節炎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累積的漸變過程,因為人體有頑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真等到出現了不適症狀,就說明情況已經發展到“失控”狀態了。

所以,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平時都應該多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你平時會怎麼養護你的膝關節,留言說說~21


家庭醫生雜誌


人類的膝蓋是個消耗品,在不斷磨損。很多人因為年輕時候不注意保養自己的膝蓋,導致年紀大時膝蓋疼痛,尤其是天氣轉涼,下雨時更加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關節退行性病變民間稱為老寒腿,非常形象:老——年紀大者容易的;寒,天氣轉涼時疼痛,受涼容易得這種疾病。)


有的人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病情嚴重者甚至需要花費十餘萬置換人工膝關節。

膝關節置換術手術過程,手術創傷大,費用高昂,而且一個人工關節只能用十多年,十多年之後,不得不面對第二次手術,非常痛苦

因此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膝蓋才行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膝蓋呢?

1.注意膝關節保暖,美麗凍人不可取!

老寒腿、老寒腿,膝關節經常受涼是導致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一個原因。很多女孩子年輕的時候為了美麗,往往在大冷天仍然裸露自己的膝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啊

同時,夏季,不要為了貪涼,用風扇、空調整夜對著自己的膝蓋吹


2.運動前做好準備熱身活動,運動後充分放鬆,避免運動損傷

研究證明,膝關節損傷之後,出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可能性增高50%以上。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各個韌帶的損傷,都為以後罹患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埋下了禍根。

在運動之前,尤其是劇烈運動、對抗性運動之前(比如籃球賽、足球賽),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活動,使身體熱起來。小跑幾分鐘、拉伸韌帶、活動關節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在運動完之後,應該拿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放鬆,這樣有利於肌肉、關節從緊張疲勞狀態儘快恢復。

同時在運動中,應該佩戴一些保護用品,比如護膝,從而減少關節受傷的概率。

(很多運動員,雖然有專業的隊醫保健,但是年老後都容易出現關節退行性病變,這與年輕時在賽場上受傷有關)


3.選擇合適的鍛鍊方式,避免損傷膝蓋的鍛鍊方法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膝關節是一種寶貴的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由於我們人類不像動物,從爬行進化到了直立行走,我們的膝蓋負擔會更重,因此膝蓋更容易損傷。而有的鍛鍊運動,

比如爬樓梯、單腳深蹲起立,對膝關節傷害非常大,我們應當避免採用這些鍛鍊法!

另外,女性、肥胖的人,並不適合採用長跑作為鍛鍊和減肥的方法。

女同胞由於天生的生理構造,骨盆大,膝關節角度的問題,所以導致膝關節受壓力比男性大,如果長時間、大運動量跑步,很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左側為女性解剖示意圖,可以看到,女性Q角角度大於男性,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

肥胖者就不用解釋了吧。

因此,女性和減肥者如果希望燃脂減肥、鍛鍊,那麼推薦游泳和平板支撐這兩種運動。這兩種運動效果好,而且不傷膝蓋。

4.控制運動量,而且鍛鍊要循序漸進

運動量很關鍵,一個人在進行運動和長期鍛鍊時,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而且要循序漸進,逐漸加量,給身體適應的時間。如果量大,或者加量速度過猛,那麼很容易對膝蓋造成損傷。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如果採用跑步作為自己鍛鍊的方法(畢竟跑步是一項低成本,對於場地要求不高的全民運動),每天不應該超過3公里,每週不應該超過12公里

其實散步這個運動挺不錯,對膝蓋損傷不大,健身效果也很好!


5.我教大家一個鍛鍊膝蓋的簡單、有效的方法,靠牆靜蹲

非常簡單,一次2-10分鐘(因為個人力量有差異,以感覺到腿脹為止,初練者可以30秒起始),每天來三組,強健你的膝蓋!


6.如果膝關節有疼痛,那麼還可以吃一點氨基葡萄糖,對於緩解疼痛,促進關節軟骨再生有不錯的效果。服藥前請仔細閱讀說明書!


歡迎大家關注我,頭條認證、悟空簽約醫生為你帶來靠譜醫學知識。


人體探索者


導語:滑膜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多是由於關節損傷,滑膜受到刺激,導致關節滑液分泌失調形成的,以膝關節滑膜炎為最常見。。滑膜炎可發於任何年齡,青年人罹患本症多因關節損傷所致,老年人則多因軟骨退變或骨質增生所致。

一旦患病,它不僅會給患者帶來關節積液,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下蹲困難現象,還可造成功能障礙。就會很容易使患者暫時或長期部分喪失勞動力和活動能力,給患者帶來疼痛的困擾,尤其是對中青年滑膜炎患者,要承擔許多社會和家庭責任,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此滑膜炎患者朋友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疾病,需要及時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控制病情。

其發病原因主要如下:

1、 細菌感染,比如細菌性關節炎、結核性滑膜炎。

2、 小兒滑膜炎,一般屬於病毒感染性滑膜炎,也稱一過性滑膜炎。

3、 關節不穩定,包括關節的新鮮或陳舊的韌帶損傷引起關節不穩,滑膜受到骨性的壓迫、刺激形成的滑膜炎。

4、 物理刺激,比如半月板損傷出血刺激、寒冷刺激。

5、 免疫系統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徵。

6、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慢性炎症刺激或脂質代謝異常造成膝關節滑膜增厚,並在滑膜表面有細長絨毛或結節狀增生。其性質介於良性與惡性腫瘤之間。

7、 異體蛋白的刺激,比如貓、狗、蚊、松毛蟲等動物、昆蟲的叮咬。

8、 累積應力,關節過度疲勞、過度載荷、手術等。

9、 內分泌紊亂,激素水平的變化,如女性經期、妊娠期、產後和絕經期滑膜炎。

10、化學刺激,體內環境過酸、過鹼,比如痛風尿酸鹽引起關節內的滲出。

雖然說現在醫學技術發達,但是針對這種誘因複雜的慢性骨科疾病,西醫方面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西醫治療藥物大多是激素鎮痛劑之類的,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抗藥性和藥物依賴,一旦停藥會造成病情加重。而手術療法屬於創傷性治療,改變人體結構之後,很容易導致功能喪失,然後致殘。

那麼相對於毒副作用比較小的傳統中醫保守療法就成了臨床上廣大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滑膜炎在中醫上屬於痺症,關節在遭受到風寒溼邪侵襲或是年過半百肝腎虧虛,筋骨關節失於濡養。成為痺症。我們根據其發病原因,只要能夠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達到經絡通暢,氣血調和的目的,而疼痛自止。

藥方:黃芪240克、石斛120克、金銀花30克、菊花30克、川牛膝120克

功效:藥性平和力大,沒有毒副作用。

用法:每天煎服一劑,每次服藥後儘量上床蓋厚被讓其大汗淋漓,之後去被擦去汗,起床你就會感覺到了奇效。

以上方法為內服方,在發病初期或者症狀較輕的時候使用,效果比較明顯,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疾病的痛苦,但是也並非治標治本法,並且是藥三分毒,藥物內服不適合長期服用。

內服+外治=康復

想要徹底治療滑膜炎這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骨科疾病,光靠內服方是遠遠不夠的,內服+外治,雙管齊下,才是治病治本,能夠讓患者更快的恢復健康。膏藥,是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塗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治療風寒溼痺、瘡癤、消腫痛等。

它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藥的功效、主治與歸經的原則,充分調動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症而痊癒的目的。患者可採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三-**-〣-**-リヨ》膏貼,由於其療效顯著,見效迅速。適應證廣,使用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等優點,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在傳承四百多年以來,一直堅持古法制膏,工藝極其複雜,現在已被國家大力宣傳,網上就能搜到,很方便。

同時老先生還提示我們:發病期應避免引起創傷或勞損的運動,減少膝部負重及屈伸活動。要注意適當多吃一些修復關節,緩解病情的食物。蹄筋和排骨都具有修復關節的功能,滑膜炎患者可以經常食用。紅棗、米仁和狗肉等溫補的食物也可以幫助滑膜炎患者緩解病情。


天空飄來一片雲


45歲以後,如何預防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而腿先老的往往是膝關節。之所以膝關節很容易出現退行性病變,是由膝關節獨特的結構決定的。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組成和功能最複雜的滑車關節,由骨、關節軟骨、關節腔內的交叉韌帶、半月板、滑液、關節囊和關節外的韌帶加固而形成。膝關節由股骨外髁和脛骨外髁形成外側脛股關節,脛骨內髁和脛骨內髁形成內側脛股關節、髕骨關節面與股骨滑車形成髕骨關節三部分組成,可見膝關節是由3個關節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大關節,如果膝關節任何主要結構損傷都可影響其運動功能。

在骨骼中,膝關節是相對比較脆弱的一個環節,原因在於膝關節血管比較少,循環相對較差。營養供應也相對不足。特別是軟骨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蛋白質合成能力變低,利用率下降,會造成軟骨組織的退行性病變。正常的膝關表面有一層很薄但十分耐摩擦的透明軟骨,其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膝關節在人體中屬負重最大和運動最多的關節,因而也是人體中退化最早、損傷最多的關節。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出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又稱骨關節炎、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病、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

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是不可逆的,也是幾乎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特別是對於那些喜歡運動的人來說,膝關節可能受到的傷害更為嚴重。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比較喜歡的足球和羽毛球運動來說,這兩項運動相比而言,羽毛球運動對膝關節的傷害更為明顯一些。羽毛球的步伐蹬跨扭轉比較多。踢足球時,如果場地過硬,或者做急停急轉動作比較多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膝關節負重比較大,運動之後,在上下樓的時候,膝蓋就會隱隱作痛,有不舒服的感覺。相信和我一樣喜歡運動的中年人,大部分都會有這種感覺。原因就在於膝關節出現了退行性的病變。

如果平時注意用膝衛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膝關節退行性疾病的發生的。

1、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2、儘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減肥過程中,避免選擇跳繩、爬樓梯等負重運動。

3、減少劇烈運動,特別是下肢負重運動。膝蓋出現傷病後,不要指望通過穿戴護具來減輕痛感。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停止運動或者選擇其他運動項目。平時應注意加強膝部的力量訓練,比如靜蹲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膝傷的發生。

3、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並注意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這樣既能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防止骨質疏鬆,利於軟骨組織生長,減輕膝關節炎症狀。

瀋陽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劉東


營養百事通


.適量的鍛鍊


\n

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

\n


但是要避免高強度長時間鍛鍊。

\n


\n

.避免膝關節受涼

\n

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n


\n

.控制體重

\n

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

\n



\n

.少穿高跟鞋

\n

根據研究顯示,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削弱踝關節的平衡能力


長時間的緊張與壓力可導致髕骨關節腔內關節退行性改變,誘發膝關節炎。

\n


\n

.營養膳食

\n

日常生活中可選擇多吃含

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

\n


豆製品,奶製品,魚蝦,黑木耳


倩Sur


關節的退行性變很常見,尤其是膝關節更容易受累,中老年人高發。
做好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預防,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超重或肥胖者要進行減肥,管住嘴,邁開腿,將體重和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這是因為超重或肥胖使膝關節負重增大,磨損加劇,所以能誘發或加重膝關節退行性變。

2, 少做能引起膝關節負荷過重的運動,如爬山、登樓梯,但是該鍛鍊還要鍛鍊,平時的鍛鍊可以增加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以鞏固、穩定關節,可以選擇對膝關節磨損小的運動,如走路、慢跑、游泳、體操等等。

胡大一教授早年有膝關節病變、跟骨骨刺、腰椎病等,這些都屬於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另外,他還患有重度脂肪肝、血脂高、血糖高、肥胖等,那麼這種情況下,是靜養、少運動才保護關節,還是堅持走路干預代謝性疾病?

胡教授並沒有減少活動,而是開始堅持步行,每天1萬步,堅持了17年。通過步行,上述疾病好轉或減輕。骨刺也感覺不到疼痛了。胡教授與骨科醫生溝通後,認為走路過程中,肌肉得到了強化,而肌肉的強化可以穩定骨骼,固定關節。且運動本身能加強骨質,減少骨質疏鬆,對預防關節退行性變也有好處。

3,生活中要加強對關節的保護,鍛鍊前要做好預備活動,必要時佩戴護膝,避免受傷。

4,如果關節有其他病變,如外傷、感染、骨質疏鬆等,都要積極治療原發病,飲食上要注意補鈣,多喝牛奶,吃豆製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鈣片和補充維生素D。除此之外,還要多曬太陽,每天在半小時以上。

感謝您的點贊和評論、轉發!若我的醫學科普問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殷殷期盼話健康!


殷殷期盼話健康


首先,我給大家科普一下,膝關節常見幾種傷病:半月板損傷、韌帶受損、滑膜炎、骨質增生、脂肪墊磨損、膝關節炎等等.....

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會在某個特定時段伴隨有膝關節的不適,膝關節為人體最大、構造最為複雜的關節,產生的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下面大致概括了膝蓋易出現問題的六種疾病、希望各位能耐心精讀........


我先簡單講兩個吧:

一 半月板損傷

1.外形構造

半月板,顧名思義,它的形狀類似於月牙形,實際上人體膝蓋上的兩塊半月板,內側半月板相似於月牙形,而外側半月板則接近於圓形。半月板是纖維軟骨,位於脛骨(小腿骨)平臺內側和外側的關節面,兩片半月板都是外厚內薄,這樣才能固定大腿股骨在凹陷的半月板槽內,不至於過度移動,從而保證球形的股骨髁(大腿股骨底端)與脛骨平臺的穩定性。

內側半月板大而較薄,呈“C”形。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彈性,能緩衝壓力,起著保護膝關節的作用。由於半月板的存在,將膝關節腔分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兩腔,除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外,也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半月板還具有一定的活動性。舉個例子:屈膝時(蹲下),半月板(膝蓋髕骨)向後移,伸膝時(站立)則向前移。

2.原理作用

半月板位於股骨髁與脛骨平臺之間,其作用類似於緩衝器,它在日常生活保護人們行走過程中給膝蓋傳達的震動壓力,特別在人體運動過度屈伸膝關節時。當人體跳躍,膝部承受了身體重力作用所帶來的相當大的力,但股骨髁與脛骨平臺的軟骨並沒有受到損傷,是因為半月板的存在,壓力被分散至整個膝關節同時承受,而不僅侷限於股骨髁接觸脛骨平臺上的一個點。此外,半月板可以防止股骨發生移位,因為半月板的楔狀形體可以彌補股骨髁與脛骨平臺間的不相稱,將圓形的股骨髁與脛骨平臺之周圍死腔充填,從而增加了膝關節的穩定性。

###由於內側半月板較外側者薄,人們普遍膝關節向內翻轉時若突然被外力壓迫,則容易造成內側半月板的破裂,並引起關節活動障礙。

3.傷病建議

半月板是需要血液養護的,半月板外側三分之一的血管較豐富,而中間三分之一僅有很少的毛細血管,內側為無血區。若如半月板撕裂,不建議將損傷的部分切除,而應修復它們。如果損傷的半月板是無血液供應區,修復後不能癒合。故半月板的損傷是單向的,損傷之後幾乎不可能達到受傷前的機體狀態。假設半月板無血液供應區是小而規則的損傷,一般進行部分切除術,恢復挺好。半月板嚴重損傷時,只得行全切除手術。


二 韌帶損傷

為更能清楚對比韌帶,上採用中英雙圖示例

1.膝關節韌帶功能簡介

韌帶的功能為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限制其超越生理範圍的活動。當韌帶被牽拉而超過適應範圍時,即會發生損傷。膝關節的韌帶損傷常見於運動量大的需要關節極速旋轉的球類運動,例如:足球、籃球、橄欖球等。人們在生活中韌帶損傷常見於踝關節、膝關節、指關節。韌帶斷裂一般是因為在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導致相關韌帶被動牽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斷裂。 以前文章中給大家普及過韌帶的簡單概念,韌帶是連接骨與骨的緻密結締組織,膝關節的韌帶一共有四條(如上圖):內側副韌帶(MCL)、外側副韌帶(LCL)、前十字韌帶(ACL)、後十字韌帶(PCL)。內外副韌帶是控制膝蓋在正常合理範圍內旋外翻的。膝關節不論伸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小腿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四條韌帶的統一作用就是將大腿股骨髁持續保證在半月板槽內運動翻轉(即大腿骨和小腿骨貼合運動)。

2.傷病分類

(1)韌帶損傷分為兩種:韌帶撕裂(部分斷裂)、韌帶斷裂。韌帶撕裂:即韌帶部分斷裂,通常採取保守治療。手術治療效果未必比保守治療好。恢復後,未受損的韌帶會起代償作用,不影響原來功能。保守治療的步驟:固定→藥物治療→針灸→按摩與理療。 假若韌帶完全斷裂則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此類屬於結構性損傷),有效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2)站立狀態,膝外側受強烈刺激,使膝過度外展(如上圖,類似X型腿的體態),內側副韌帶會導致部分或完全斷裂。對應來說,膝內側受強烈刺激,使膝過度內收(O型腿),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再如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加於股骨,或外力從後向前撞擊脛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韌帶損傷同時會伴隨“咔”的一聲,當時人體就喪失移動能力。十字韌帶撕裂被認為是對運動員打擊最大的傷害。輕則休息6個月左右,重則要休息1年以上。


以上簡單列舉了兩個,剩餘的滑膜炎、骨質增生、脂肪墊磨損、膝關節炎等等問題.....大家可以點我頭像➡️關注我➡️查看我以前文章:膝關節傷病概括。裡面講解的很清楚


Benyi趙丹楓


當然,今天我們不聊油膩,聊一聊隨著年齡增加後,發病率逐年升高的疾病:膝關節炎。有研究表明:在40歲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才10-17%,到了65歲人群患病率到了50%,到了75歲,患病率可以高達80%。所以,在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同時,我們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那我們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呢?

1、減輕體重

肥胖是膝骨關節炎的重要危險因素,體重越高,膝關節炎的風險就越大。大家可以想想,膝關節每天被50kg的上半身壓著和75kg的上半身壓著,關節功能和關節磨損能一樣麼?肯定體重越輕越好嘛。

2、注意關節保暖

冬天來了,很多人為了身材,為了不顯得那麼油膩,硬是要一條西褲過一冬。其實問題就來了,寒冷刺激,本身就是關節炎症的一個誘發因素。所以,為了自己以後少點痛苦折磨,覺得冷了就把秋褲穿上吧。今天天天博士還被天天博士後問起“這麼熱的天,怎麼你就穿秋褲了?你以前不是這樣啊。”,我毫不掩飾的回答:“以前年輕,不懂事,都三十二三的人了,晚上熬夜冷,我還是早點穿上秋褲,暖和、舒服。”

3、適當的鍛鍊

大家記得了,鍛鍊需要適當,也不能過度了。最適合膝關節的運動,當然就是游泳了,還有腿部肌肉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了,比如騎車。但是大家需要記住,不能夠做負重運動,比如健身房的負重下蹲等。

4、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已經明確診斷了膝關節退行性變的患者,注意需要避免爬山、蹲著幹活,上下樓梯(有電梯一定坐電梯,沒有電梯,慢慢下樓梯或者輔助工具下樓梯)。至於沒有膝關節退變的朋友,還是需要注意,爬山時,最好有手杖,注意避免長時間爬山等等。

最後

已經有膝關節炎的朋友,真的需要注意了,如果疼痛劇烈肯定還需要藥物治療;如果還沒有膝關節炎的朋友們,還是早點保養吧。為什麼要早點保養,早點治療?因為膝關節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軟骨磨損,目前基本都是不可逆的,藥物只能控制症狀。當然,也為了65歲退休之後,還可以和孩子們和愛的人去到馬爾代夫看椰林樹影、水清沙白。

如果實在是很嚴重了,也還是有辦法的,可以做膝關節置換,那可是我們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的拿手好戲。


天天博士講風溼


注意輕用為原則,就是讓膝關節腔內壓力保持健康水平的情況下使用。

膝關節腔內壓力增大,長時間之後,可使膝關節腔內各組織反應性的水腫,在運動中加大研磨,進而為各組織磨損之後進一步病理演變提供病變基礎。滑膜炎、軟骨磨損、半月板損傷、韌帶受損、脂肪墊炎骨質增生等等.....

導致膝關節腔內壓力增大,大體上分內外因素:

1、外在因素:胖、負重、攀山,都是讓膝關節過度負重的因素,長時間負重之下,關節處於高壓力之下,加速水腫,加速研磨,為關節內各組織病變提供病理基礎。短時間負重放鬆的間歇鍛鍊,反而類似按摩作用,促進膝關節腔內各組織微循環加速,營養加強。所以這個負重必須注意時間量。

2、內在因素:久坐久站之類的動作做的過多,大腿內收肌群為維持髖關節屈曲和直立的狀態,一直辛苦做功,最容易勞損而後病理改變,內收肌群病態之後痙攣縮短牽拉,使得膝關節向外凸有O型腿趨勢。人體會自動調整阻止這種O型腿趨勢的發生,會加大大腿外展肌群的收縮,使得膝關節內凸呈X型腿趨勢,日久,大腿外展肌群也過多做功,進入勞損後的病態。大腿內外肌群病態痙攣縮短所產生的牽拉力度,會拉緊膝部的上下關節骨面,而且這個牽拉力日夜不息,長時間的作用在膝關節上,使得關節腔內壓力增大,微循環變差(新血不進,老血不出,營養和氧氣供養不及,代謝廢物排洩不出)日久腔內各組織會水腫,隨著運動會加速研磨,這就是膝關節病理改變的前奏。

明白膝關節腔內壓力的來源及壓力所導致的後果,我們就知道如何避免。外在因素,不要過狠使用膝關節,鍛鍊也是在輕負重或極短時間重負重的情況下鍛鍊;內在因素,大腿內外側肌群避免過勞後的病態,有病態後及時治療保健,可使得大腿內外側肌群不會產生病態的持續持久的牽拉力,避免拉緊膝關節和膝關節腔內壓力升高,進而避免膝關節腔內各組織水腫後的加速研磨,如此就可以防止關節快速老化。

天定其壽,過度耗用加速老化;維護得當,膝關節腔內微循環好,營養自然可跟上,耗用自然就低,健康使用的時間就延長。


太原疼痛科學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也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膝關節關節面軟骨退化磨損後導致關節面不平滑,負重力線變化,從而使關節及軟骨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

據不完全統計,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約有 60%的人患有此病,4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絕境期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日常活動一些輕微的關節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出現了局部壞死。那麼45歲後,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

1、避免長期高強度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膝關節退行性變的基本原因之一,過度運動會導致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因此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另外,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爬上、局部保暖、作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

2、適宜的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代表不活動。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年齡到了40多歲的男性應選擇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女性應增加一定強度的力量訓練,有助於減緩骨質疏鬆和發胖。男性可選擇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與自行車等,女性則可以選擇游泳和慢走。

3、及時治療關節損傷:關節的退行性病變與關節炎、關節內骨折等有密切相關性。

4、避免膝關節受涼: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膝關節病變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注意保暖,在夏日空調房內,更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避免空調風和電扇風直吹易受寒的膝關節。

5、減輕體重:肥胖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退行性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過重的體重對關節來說是一個負擔,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因此對於肥胖的人群,適當的減重是有必要的。要避免膝關節出現問題,平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減少負重活動,避免登高動作,如果出現疼痛時要休息,防止症狀加重,並且儘快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